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陶坤,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同济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行政主任、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崇明分院运动医学中主任。专业从事运动医学及关节外科领域的临床及科研工作20余年,尤其专注于关节镜下肩、膝关节损伤的组织修复与重建、微创人工关节置换、人工关节翻修等手术,目前个人年手术量1000余例。
多次至法国安纳西运动医学中心、美国匹兹堡医疗中心、韩国MADI肩关节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关节外科中心、美国南加洲骨科研究所、美国Hedley 骨科研究所等多家全球著名运动医学及关节中心深造,师从于Dr.Burkhart、Dr.Freddie Fu、Dr.Laffosse、Dr.Snyder、Dr.James Chow、吴海山教授等国际顶尖运动医学和关节外科教授。发明了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治疗上盂唇复合体/二头腱损伤、改良镜下二头腱转位治疗巨大肩袖损伤、改良镜下肱骨大结节骨折荷包式固定等多项新技术。于国内率先开展并推广了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等新技术,推动了微创关节置换技术和理念在国内的发展。
目前为北美关节镜协会(AANA)会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学会上海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会关节镜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学会关节学组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科分会“浦菁荟”关节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运动医学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创伤学会关节镜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运动医学工作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担任了《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目前已发表论文总数40余篇,SCI论文20余篇。
临床特色:各种关节常见损伤及疑难疾病的诊断;肩、膝、髋关节疼痛的保守及微创治疗;微创人工髋关节、膝关节、肩关节置换。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SGLT1抑制剂Mizagliflozin介导GSH-Nrf2信号通路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23ZR1449200,在研)
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重大专项(2023AH040409,在研)
上海市崇明区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肠道菌群在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CKY2022-38,在研)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国人解剖特征的TKA 术中胫骨的假体旋转放置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81000808,已结题)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纳米银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中的应用研究,10ZR1423200,已结题)
作为十院运动医学科负责人,在完成大量的临床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科研工作,练就了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质,具备了主持攻关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从临床的角度出发,积极把握本专业和本学科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实现了临床、教学、科研的良好结合。
多次至法国安纳西运动医学中心、美国匹兹堡医疗中心、韩国MADI肩关节中心、美国亚利桑那州关节外科中心、美国南加洲骨科研究所、美国Hedley 骨科研究所等多家全球著名运动医学及关节中心深造,师从于Dr.Burkhart、Dr.Freddie Fu、Dr.Laffosse、Dr.Snyder、Dr.James Chow、吴海山教授等国际顶尖运动医学和关节外科教授。发明了肩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治疗上盂唇复合体/二头腱损伤、改良镜下二头腱转位治疗巨大肩袖损伤、改良镜下肱骨大结节骨折荷包式固定等多项新技术。于国内率先开展并推广了Superpath微创髋关节置换等新技术,推动了微创关节置换技术和理念在国内的发展。
迄今为止,近五年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ging cell》《Front Endocrinol》等国际著名期刊中发表SCI 论文9 篇,其中大于10 分的SCI 论文1 篇,大于5 分的SCI 论文5 篇(2021年影响因子),参与完成其他学术论文若干。主要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基于国人解剖特征的TKA 术中胫骨的假体旋转放置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81000808,已结题)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SGLT1抑制剂Mizagliflozin介导GSH-Nrf2信号通路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23ZR1449200,在研)及上海市崇明区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肠道菌群在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CKY2022-38),安徽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重大专项等多项市局及以上课题,发表专利5项。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