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谢莉花
浏览量:252   转发量:2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 所属专业: 教育学
  • 邮箱 : xlh@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谢莉花,德国职业教育学博士,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教师教育和国际比较研究。上海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高校智库决策咨询研究人员,多家职业教育期刊外审专家。主持国家社科课题多项,如“职普融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国际经验到中国路径创新”“资历框架视域下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及智库项目多项,参与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社科课题、省部级课题多项。出版专著6部,如《资历框架视域下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专业科学视角下的德国职教教师教育》《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在《比较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等刊物发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120余篇。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2019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评选的2022、2023年度职业教育高影响力作者,近4年连续进入《中国高教研究》统计的职业教育科研论文高贡献作者名单。参与完成德国职业教育系列专报多篇,获教育部采纳。获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二等奖)。个人案例入选同济大学“导与学·师与生”研究生导学思政案例。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职教教师教育,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职业教育国际比较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科研项目
  1. 一、(纵向)国家级科研项目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职普融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国际经验到中国路径创新(BJA230041),主持,在研;

    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谱系图研究(20JZD055)——子课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国际比较研究(瑞士、德国部分),主持,在研;

    3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后期资助项目:资历框架视域下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研究(20FJKB013),主持,已结项;

    二、(纵向)省部级级科研项目

    1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职业教育“1+X”证书制度改革研究:职业资历框架的构建与应用(20YJC880107),主持,已结题;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教育部青年项目:职业教育视野下的职业研究(EJA140377),主持,已结题;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国家资格框架开发背景下各级职业资格与职业教育的融通与衔接研究(16YJC880090),主持,已结题;

    4教外司:职业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相互影响下的职教师资培养专业科学课程改革研究(教外司留2015年311号),主持,已结题。


研究成果

著作:

•资历框架视域下的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构建研究,科学出版社,2024-09.(独著)

•专业科学视角下的德国职教教师教育,同济大学出版社,2023-09.(独著)

•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11.(合著)

•Reformansaetze zurLehrerbildung fuer berufliche Schulen vor dem Hintergrund der Wechselwirkungdes Beschaeftigungs- und Berufsbildungssystems in China. Hamburg: Verlag Dr.Kovac, 2012 (德文专著)

论文(近五年):

[1]   职业教育反馈机制模型下产教融合的发展要点:职业能力标准与证书建设 [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 49 (05): 142-151.

[2]   走向教育协同:瑞士高等职业教育重塑的动因、逻辑与路径 [J].职业教育研究, 2024, (07): 69-76.

[3]   德国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关系变革背景下的教育融通发展及启示[J]. 职教论坛, 2024, 40 (06): 109-119.

[4]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德国画像——双元制大学学业模式管窥 [J].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4, (03): 10-20.

[5]   职业与学术的跨界融通:德国与瑞士高校入学资格的比较研究[J]. 复旦教育论坛, 2024, 22 (03): 119-128.

[6]   超越工具理性:职普融通的价值维度、目标向度与推进策略 [J].教育与职业, 2024, (10): 15-22.

[7]   德国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探析——以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模式为例 [J]. 职教通讯, 2024, (05): 16-25.

[8]   双师型”教师标准实施背景下“双师素质”探究:价值意蕴、本质内涵与提升路径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4, 45 (13): 54-60.

[9]   教育与职业交织:职业教育发展的两大关键问题探讨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4, (10): 41-48.

[10] 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思考——基于杜威“教育与职业”篇章 [J]. 职教发展研究, 2024, (01): 12-17.

[11] 瑞士融通性教育体系的构建:理念、举措与经验 [J]. 当代职业教育, 2024, (01): 50-58.

[12] 德国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关系探讨: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 (33): 80-89.

[13] 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德国职教教师教育的专业标准开发 [J]. 职教发展研究, 2023, (03): 12-21.

[14] 增量提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德国职教教师教育的应对之策 [J]. 当代职业教育, 2023, (04): 78-90.

[15] 德国双元制高校教育再审视:现实矛盾、发展治理与借鉴反思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 (15): 68-78.

[16]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职业性”与“学术性”关系思考——工作任务变化的视角[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3, (10): 30-40+96.

[17] 职业知识概念化视角下学校职业课程的发展思考 [J]. 职教论坛, 2023, 39 (02): 70-78.

[18] 高等教育扩张进程下德国职业教育的类型坚守与功能延展 [J]. 教育与职业, 2023, (03): 89-95.

[19] 基于扎根理论的职教教师专业知识学习路径探析 [J]. 当代职业教育, 2023, (01): 71-79.

[20] 扩展的现代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新理念探究 [J]. 比较教育研究, 2023, 45 (01): 73-83.

[21] 德国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路径:职业进修教育的发展探析 [J]. 职教通讯, 2023, (01): 90-100.

[22] 新职业教育法实施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一体化发展的思考——基于德国职业进修教育的启示 [J]. 职教发展研究, 2022, (04): 60-68.

[23] 职普协调发展的概念释义、价值澄明与实现路径 [J]. 当代职业教育, 2022, (06): 39-47.

[24] 中德中本贯通职业教育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J]. 职教发展研究, 2022, (03): 73-84.

[25] 职业教育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回顾与审思 [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 1 (05): 41-50.

[26]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职业分析:回顾与展望 [J]. 教育与职业, 2022, (18): 20-27.

[27] 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合作的新典范:德国整合大学学业的职业教育模式探析 [J]. 外国教育研究, 2022, 49 (07): 115-128.

[28] 去职业性还是树立现代职业性——完善一体化职业教育体系的主导理念探析 [J]. 职教通讯, 2022, (07): 36-47.

[29] 基于扎根理论的职教教师专业领域知识结构及其培养路径研究——以技术类专业为例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 (18): 80-90.

[30] 基于专长理论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理论模型探析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22, (03): 178-183.

[31] 基于“学徒需要”视角的德国现代学徒制制度要素分析及启示 [J]. 湖南教育(C版),2022, (04): 46-48.

[32]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视阈下典型职业分析方法的比较与思考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2, (11): 5-16.

[33] 我国职业能力标准体系的系统化发展思考 [J]. 职教论坛, 2022, 38 (02): 14-22.

[34] 政策分析视角下德国融通性教育体系的构建历程与逻辑取向 [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2, (01): 84-95.

[35] 德国教育体系的渗透性:促进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相互融通 [J]. 比较教育研究, 2022, 44 (01): 96-104.

[36] 由职业能力到职业课程的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来自德国经验的启示 [J]. 教育发展研究, 2022, 42 (01): 36-46.

[37]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分析——兼谈对我国“X”证书发展的启示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 (34): 66-72.

[38] 资历框架视阈下我国资格标准体系的建设现状、问题与策略 [J]. 终身教育研究, 2021, 32 (05): 30-37.

[39] 国际资历框架中资格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与策略探析 [J]. 高教探索, 2021, (07): 88-94.

[40] 德国教育体系中融通机制的构建:政策、举措与经验 [J]. 德国研究, 2021, 36 (02): 54-71+133-134.

[41] 我国职教教师教育模式的结构选择与发展取向探析——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 (18): 40-50.

[42] 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实施的困境与对策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 (17): 49-52+74.

[43] 德国衔接、融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核心基础与实现路径 [J]. 高等教育研究, 2021, 42 (06): 99-109.

[44] 我国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开发的内容比较与特征分析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 (16): 21-29.

[45] 德国新版《职业教育法》修订背景下职业进修教育的发展与挑战 [J]. 中国成人教育, 2021, (09): 45-51.

[46] 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的课程与教学——以两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例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1, (11): 40-44+50.

[47] “三教”改革背景下项目课程开发的现状、挑战与应对 [J]. 江苏教育, 2021, (21): 6-11.

[48]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素质”建设——基于德国经验 [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8 (02): 105-111.

[49] 教师教育新格局下的“双轨”教育模式探索——以职教专硕教育与中职新进教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为例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 (04): 56-61.

[50] 欧洲资历框架发展的历程、成就与挑战 [J]. 当代职业教育, 2021, (01): 81-90.

[51] “学术性”与“职业性”:新时代职教教师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探究 [J]. 职教论坛, 2021, 37 (01): 88-96.

[52] 以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在德国何以存在——基于欧洲若干国家的比较与分析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1, 42 (01): 72-79.

[5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 职教发展研究, 2020, (04): 71-80.

[5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的职业能力标准:内涵、价值与路向 [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0, 19 (06): 1-8.

[55] 资历框架维度划分的基础:学习成果分类理论及其应用探析——以欧洲地区为例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 41 (28): 70-78.

[56] 德国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的学科基础——“职业科学”的关联与挑战 [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20, (27): 38-46.

[57] 德国资历框架内容体系的特点及启示 [J]. 中国远程教育, 2020, (09): 8-15.

[58]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企业培训师傅队伍的定位、问题与要求 [J]. 上海教育评估研究, 2020, 9 (03): 12-16.

[59] 职业教育视域下德国教师教育标准的规制作用研究 [J]. 职业技术教育, 2020, 41 (16): 72-78.

[60] 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发展历程及趋势分析——基于政策的视角 [J]. 当代职业教育, 2020, (03): 100-106.

[61] 职教教师“双师素质”形成的另一基准:学科专业标准的缺位与反思 [J]. 职教论坛, 2020, 36 (05): 97-105.

[62] 职业资历标准体系建设:起点、诉求、理念与展望 [J]. 高教探索, 2020, (05): 79-87.

[63] 区域框架的典范:欧洲资历框架的发展与转化——兼谈对“一带一路”区域资历框架建设的启示 [J]. 当代职业教育, 2020, (02): 85-95.

[64] 高技能人才的成长途径:职业进修教育——以德国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为例 [J]. 江苏教育, 2020, (20): 19-24.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