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王静
浏览量:410   转发量:15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人文学院
  • 所属专业: 哲学
  • 邮箱 : wangjingrw@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静,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技术与未来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科学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领域:科学哲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现代知识论。曾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英国牛津大学和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等高校做访问研究。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自然辩证法通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戴维森纲领与知识论重建》,译著《预测心智》;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戴维森纲领的知识论重建》,是“马工程”教材《逻辑学》的专家组成员。获2006年广东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以及2项省级社科奖。主讲课程“科技哲学专题”“分析哲学专题”“科学哲学研究”“科学哲学原著选读”“科学技术与社会”“逻辑学”。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科技哲学 分析哲学 逻辑哲学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同济大学技术与未来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1月23日,是一个跨学院、跨学科的校级交叉学科研究和博士生培养平台,旨在把握社会发展方向,预判技术变革趋势,对未来文明进行整体性、超前性的系统反思和主动应对。该研究院按照五个交叉性的重点方向组织相应的科研团队和科研学术活动,分别为:未来哲学与新文明;科技哲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与未来社会;生命科学与医学哲学;生态哲学与环境伦理。研究院依托人文学院管理,通过这个平台,同济大学人文学科将与同济传统优势的理工和医科的交叉融合,探索一条具有同济特色的精品文科发展之路。

在同济哲学系的“一体四翼”的学科发展规划中,研究院占据 “科技哲学与未来文明”一翼。团队于教学方面在课程设置和学生培养方案等方面做出了颇有成效的改革,增设了一些精品课程和学科交叉课程,以及一些科学方法论和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改项目;科学研究一个面向是围绕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础理论开展了系列研究,在分析哲学、知识论和认知科学哲学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另一个面向是以同济大学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中心“人工智能的社会认知与伦理规范”的研究任务为核心,集中对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风险问题进行探讨,同时对行业实践中的伦理规范问题进行广泛的调研,进而探索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人工智能伦理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项目情况

1.        主持:2022年同济大学研究生一流线上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科学哲学研究”。已结项。

2.        主持:2021年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学科交叉联合攻关首批示范项目:“ 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 “ZD-110-202165)。已结项。

3.        主持:2021年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培养”2021KCSZYJ21)。已结项。

4.        主持:2019年同济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欧洲思想文化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项目“ 彻底诠释方法与欧洲社会科学方法论”190241)。已结项。

5.        主持:2018年同济大学本科交叉课程建设项目“科学技术与社会”。已结项。

6.        主持:2017年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跨学科开展研究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研究”(0300106010)。已结项。

7. 主持: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3年度重点招标项目:《行动事件与行动语句的逻辑-语义分析》(13SKB018),2013-2016。

8.  主持: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行动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2016年结项。

9.  主持:2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戴维森纲领的知识论重建”(06CZX010),2012.7结项。

10.   主持:2010年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行动语句的逻辑结构及其实践推理模式——戴维森的行动哲学案例研究”(10SKB31。2013年结项。

11.  主持:2008年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决策论方法在语言理解和交流中的应用”(08JWSK279)  ,2010年12月结项。

12.   主研: 201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公关项目“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方法论新形态及中国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JZD041。已结项

13.   主研: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用主义研究”(14ZDB022)之子项目“新实用主义的哲学重塑”。已结项。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人文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主持:2022年同济大学研究生一流线上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科学哲学研究”。已结项。

2. 主持:2021年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学科交叉联合攻关首批示范项目:“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 “ZD-110-202165)。已结项。

3. 主持:2021年同济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研究项目“研究生逻辑思维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培养”2021KCSZYJ21)。已结项。

4. 主持:2019年同济大学一流学科建设欧洲思想文化与中欧文明交流互鉴项目“彻底诠释方法与欧洲社会科学方法论”190241)。已结项。

5. 主持:2018年同济大学本科交叉课程建设项目“科学技术与社会”。已结项。

6. 主持:2017年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与改革项目“跨学科开展研究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研究”(0300106010)。已结项。

7. 主持: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3年度重点招标项目:《行动事件与行动语句的逻辑-语义分析》(13SKB018),2013-2016。

8.  主持:2011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行动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2016年结项。

9.  主持:20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戴维森纲领的知识论重建”(06CZX010),2012.7结项。

10. 主持:2010年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行动语句的逻辑结构及其实践推理模式——戴维森的行动哲学案例研究”(10SKB31。2013年结项。

11. 主持:2008年重庆市重点文科基地重大项目“决策论方法在语言理解和交流中的应用”(08JWSK279)  ,2010年12月结项。

12. 主研: 201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公关项目“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方法论新形态及中国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7JZD041。已结项

13. 主研: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实用主义研究”(14ZDB022)之子项目“新实用主义的哲学重塑”。已结项。

研究成果

一、著作及教材

1.  译著:《预测心智》,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2.  专著:《戴维森纲领与知识论重建》,科学出版社,2013年。

3.  参编教材:《逻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编写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逻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7。

4.   参编教材:《新逻辑学概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二、论文

1.《预测加工模型与贝叶斯先验概率解释》 ,载于《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3年底3期。

2.《从宽容原则看理性与信仰的关系》,载于《宗教与现代社会》,人民出版社,2014.8,

3.       翻译:克里《逻辑实证主义及其困境》,载于《当代哲学经典:科学哲学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4.       《从彻底诠释看语言的界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10。

5.       《论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不合理性》,《哲学分析》2012.10。

6.       《一个基于三角模式的个体利他行为解释》,《哲学动态》2011年第5期:93-100。

7.   《语义外在论对语言理解的必要性》,《哲学研究》2010年第5期:67-74;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0年第7期全文转载。

8.       《整体论和宽容原则在语言理解中的运用》,《哲学动态》,2010第6期:57-62。

9.       《决策论方法在语言诠释中的应用》,《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年第3期:25-32。

10.       《教学中的真理-意义问题探讨》,《开放时代》2010年第6期:151-168。

11.    《诠释的不确定性与自我知识的确定性》,《哲学研究》,2009年第10期:53-60;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10年03期全文转载。

12.    What kind of knowledge is necessary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 高等教育出版社;Springer; July 2008:409-423。

13.    《三角测量模式对知识客观真理性的辩护》,《自然辩证法通讯》,2008年第1期:35-41。人大复印资料《科学技术哲学》2008年6期全文转载。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