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杨晓光
浏览量:884   转发量:108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交通学院
  • 所属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
  • 邮箱 : yangxg@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021-69589475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1. 主要学历。杨晓光教授于恢复高考后的1978年第一届全国统考进入同济大学分别攻读土木(路桥)工程本科、交通工程硕士和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博士学位(期间受国家教育部选派、日本文部省奖学金资助留学京都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 主要任职。同济大学二级教授/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学名师,国家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工程”、“城市交通交叉学科”主要带头人之一,“交通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责任教授,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主任。交通工程系首任系主任。

3.主攻领域。交通系统工程与智能交通系统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研究计划20余项;主参与完成国家重大攻关成果我国第一套自主研发的“城市交通实时自适应控制系统”;创建了“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提出了“交通工程学2.0”等,成果被国内外广泛采用。

4.教学工作。主讲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交通设计》、上海市精品课程《交通工程》、博士生课程《城市交通学术前沿》,主编国家规划教材《交通设计》等,已培养博士研究生78人、硕士研究生170余人、博士后15人。

5.主要兼职。现兼任教育部高等院校交通运输类教指委副主任/交通工程专业分教指委主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道路交通优化与控制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委会副主任,《交通信息与安全》杂志编委主任、《中国公路学报》/《交通运输系统与信息工程》等编委、国际交通网络可靠性研究会(“The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ransport Network Reliability”)委员、高德智能交通首席科学家等。历任国家公安部/住建部“畅通工程”专家组副组长、科技部“智能交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五部委“交通文明与畅通行动”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6.主要荣誉。获国家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将10余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入选交通运输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上海市领军人才,获评2021年中国智能交通年度人物等。2018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以综合能力提升为导向的现代交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第二完成人;2019年,获同济大学师德师风优秀教师提名;2020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与时代同步、与行业同行,现代交通工程教育砥砺求索与改革实践,第三完成人;2020年,同济大学2020年度我心中的好导师;2022年同济大学研究生导学标兵十团队之一;同济大学育才教育奖励金特等奖优秀教师,2021年9月等。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城市交通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项目情况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智能网联新型混合交通流协同控制”课题;

2)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给约束条件下老城区道路交通优化设计理论”;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模式车辆交通流多交叉口协同控制理论与实验研究”;

4)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路全体智能控制理论与测试验证”课题三“混合交通群体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理论方法研究”;

5)主编制中国智能i交通协会团标《城市道路交通体检与诊断规程》、《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与通畅评价技术规程》;

6)主持编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团标《公共汽电车线路健康体检与诊断规程》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交通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智能网联新型混合交通流协同控制”课题;

2)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供给约束条件下老城区道路交通优化设计理论”;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模式车辆交通流多交叉口协同控制理论与实验研究”;

4)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车路协同环境下车路全体智能控制理论与测试验证”课题三“混合交通群体智能决策与协同控制理论方法研究”;

5)主编制中国智能i交通协会团标《城市道路交通体检与诊断规程》、《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安全与通畅评价技术规程》;

6)主持编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团标《公共汽电车线路健康体检与诊断规程》等


研究成果

1)创立《交通设计》理论与方法和关键技术体系,以及教学体系-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上海市精品课程、国家规划教材《交通设计》等

2)863计划成果——城市道路网络交通小区动态智能划分技术;

3)973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成果“大城市交通拥堵瓶颈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2006CB705500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果“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群交通阻塞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批准号:50578123

5)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城市交通网络优化与管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批准号:70631002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道路信号控制交叉口群交通阻塞机理(50578123),2006.1~2008.12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GM基金项目成果:中国城市道路与交通适应性及其改善方法研究(70122201/G0114),2002.1~2004.12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公共汽车交通优先控制理论(59878039),1999.1~2001.12

9)“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课题成果:公交专用道信号优先控制策略与技术研究(2005BA414B01),2005.7~2006.8

10)“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大课题成果: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评价方法研究(2002BA404A01),2002.3~2004.8

1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子项成果:城市交通监控与管理系统(TG1998030408),1999.1~2003.12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果:城市交通流诱导与控制系统子项─提供交通信息条件下驾驶员选择行为理论(59638230), 1997.1~1999.12

12)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参与:交通诱导管理的效用机理解析研究(70501023),2006.1~2008.12

13)国家“十五攻关”课题成果:城市交通控制系统核心软件及其配套系统开发(2002BA404A20A),2003.5~2004.8

1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定时控制信号配时与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研究,2003.1~2005.12

15)国家教委资助优秀青年教师基金:城市高速道路通道交通智能化控制管理理论,1998.5~2000.4

16)国家教委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交通系统可靠性理论研究,1997.11~1999.11

17)福特—中国研究与发展基金项目:城市汽车交通仿真系统子项─考虑路况、车况、驾驶员行为和交通管理条件下的汽车行驶状态仿真,1997.5

18)专著:杨晓光等主编著《车路网联混合交通群体智能协同控制理论及方法》(人民交通出版社,2021年12月)

19)国家人社部专家服务团项目成果:《中国乡村交通与出行品质提升行动》,2021年11月;

20)  2018年,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 一等奖,城市公交高效运行集成设计与控制优化关键技术,第二完成人;

21) 2016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高密度城市道路网络交通阻塞解析理论与综合改善技术,第一完成人;

22)   2015年,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复杂环境下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优化控制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

23)   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面向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信息服务的交通状态预测预报关键技术,第一完成人;

24)   2011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复杂条件下城市道路交通设计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第一完成人;

25)   1990年,“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城市交通实时自适应控制系统”,突出贡献二等奖,杨晓光,国家公安部、南京市人民政府;

26)   2017年,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 城市交通状态精准感知与协同管控,第五完成人;

27)   2009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网格关键技术及应用,杨晓光,第五完成人;

28)   2004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城市自行车交通流组织管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第二完成人;

29)  2004年,公安部科技二等奖,中国智能交通运输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第三完成人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