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杨兵
浏览量:666   转发量:10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医学院
  • 所属专业: 内科学
  • 邮箱 : ybheart@163.com
  • 工作电话 : 021-38804518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现任上海市东方医院心脏内科常务副主任,心脏内科南院院区主任。关注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诊断和治疗各种离子通道病,如Brugada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短QT综合征和不明原因的晕厥与猝死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兼任美国心律学会委员、亚太心律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心律学会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常委、浦东新区房颤中心(专病)联盟主席、国家卫健委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导师、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等。曾获2018年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 “国之名医·青年新锐”、2021年“浦东工匠”称号。

专注于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作,擅长运用导管消融治疗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速、心房颤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各种类型的早搏等,特别是在运用三维标测技术诊断和治疗复杂疑难快速性心律失常方面有较深入的造诣,技术推广覆盖至国内30多家省级单位。在植入装置治疗包括常规起搏、心脏再同步治疗和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等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率先开展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双极消融、化学消融、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的消融等前沿技术。

关注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诊断和治疗各种离子通道病,如Brugada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短QT综合征和不明原因的晕厥与猝死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关注Brugada综合征和ARVC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基础研究,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省级课题和省级人才项目资助,承担上海市课题2项,浦东新区课题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心律失常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在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中,在浦东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确定了将心脏中心和消化疾病诊疗中心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有影响力的两大核心学科群的发展目标。心律失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亚专业,医院高度重视,2016年成立了心律失常诊疗中心。在医院、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心律失常诊疗中心于2017年获得国家卫健委心律失常介入专业培训基地、2019年获得“中国房颤中心”、“中国房颤中心示范基地”称号、2020年牵头成立“浦东新区房颤中心(专病)联盟”,创建浦东房颤专病管理医生培训体系、2021年获“东方医院文明示范集体”称号,2022年获得“国家卫健委人才中心心律失常诊疗培训基地”,2023年获得“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卓越中心”。

心律失常中心拥有优秀的人才梯队,是国内一流的心律失常专业梯队,目前心律失常中心共有医生24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12人,住院医师2人。拥有博士学位的15人,拥有硕士学位的9人。心律失常中心同时是同济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

心律失常中心坚持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多年来成功救治了大量疑难重症心律失常患者,全国各地包括东北、新疆、云贵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全国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求医。心律失常中心目前能够全面开展各种常规和前沿电生理介入手术,尤其在复杂心律失常如持续性房颤、先心病术后房速、器质性心脏病室早、室速电风暴的导管消融、肥厚型心肌病导管消融、精准化肾动脉消融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等方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目前每年完成电生理手术逾千台,居上海前列。


项目情况

专注于遗传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诊断和治疗各种离子通道病,如Brugada综合征、QT间期延长综合征、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短QT综合征和不明原因的晕厥与猝死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关注Brugada综合征和ARVC等遗传性心律失常的基础研究,获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省级课题和省级人才项目资助,承担上海市课题2项,浦东新区课题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

科研项目

1.主持,国自然面上项目,82370323,转录因子Foxp1调控心肌电生理重构介导心衰相关室性心律失常的分子机制研究,2024.1-2027.12

,47万元

2.主持,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系统学科建设项目,PWZzk2022-03,心律失常重点专科,,2023.1.1-2026.12.31,40万元

3.主持,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攻关项目,PW2019D-1浦东新区心房颤动筛查、防控和管理体系的整合和优化,2019.11.1-2023.10.31,30万元

4.主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19DZ1930402,3D标测导管配合三维标测系统在心律失常手术全三维化临床研究,2019.11.1-2022.10.30,30万元

5.主持,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科技项目,靶向调控PERK-elfa-ATF4对DSG2F536C-KI小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机制研究,2023.1.1-2025.12.31,自筹

6.主持,上海市东方医院临床研究项目,DFLC2022011,非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是否持续使用决奈达隆对复发率的影响: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2022.7.1-2024.6.30,40万元

7.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070158,桥粒基因突变致ARVC的机制:plakoglobin共同通路假说,2011.1.1-2013.12.31,33万元

8.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0500206,Cilostazol 对 Brugada综合征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2006.1.1-2008.12.31,26万元

研究成果

1)Zhou B, Yu J, Ju W, Li X, Zhang F, Chen H, Li M, Gu K, Xie X,Cheng D, Wang X, Wu Y, Zhou J, Zhang B, Kojodjojo P, Cao K, Yang B(通讯作者), Chen M. Bipolar catheterablation strategies for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arrhythmias refractory tounipolar ablation. 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 2022. Epub. Doi:10.1111/jce.15579.

2)Xin Xie, Gang Yang, Xiaorong Li, Jinbo Yu, Fengxiang Zhang,Weizhu Ju,Hongwu Chen, Mingfang Li , Kai Gu, Dian Cheng, Xuecheng Wang, YizhangWu,Jian Zhou, Xiao qian Zhou, Baowei Zhang, Pipin Kojodjojo, Kejiang Cao, BingYang(通讯作者), Minglong Chen.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Additional Ablation Beyond Pulmonary VeinIsolation in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Frontiers inCardiovascular Medicine.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1, 8:690297.

3)Yaya Yu, Xuecheng Wang, Xiaorong Li, Xiujuan Zhou, ShengenLiao, Wen Yang, Jinbo Yu, Fengxiang Zhang, Weizhu Ju, Hongwu Chen, Gang Yang,Mingfang Li, Kai Gu, Lijun Tang, Yi Xu, Joseph Yat-Sun Chan, Pipin Kojodjojo,Kejiang Cao, Jie Fan, Bing Yang(通讯作者), Minglong Chen. Higher Incidence ofAsymptomatic Cerebral Emboli After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Found WithHigh-Resolution 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irc ArrhythmElectrophysiol. 2020,13(1):e007548

4)Xi Zhang, Xiaohui Kuang, Xiaolong Gao, Hong Xiang, Feiyu Wei,Tong Liu,   Haiyan Wu, Gang Wang, ZanZuo, Lilin Wang, Liqun Ding, Jin Zhang, Michael Shehata,  Xunzhang Wang, Bing Yang(共同通讯作者), Jie Fan. RESCUE-AF inPatients Undergoing Atrial Fibrillation Ablation: The RESCUE-AF Trial,Circ ArrhythmElectrophysiol. 2019,12(5):e007044

5)Cheng D, Ju W, Zhu LL, Chen KH, Zhang FX, Chen HW,Yang G, LiXR, Li MF,Gu K,Han B,Fan J, Lin YZ,Cao KJ,Kojodjojo P,Yang B(通讯作者), Chen ML. V3R/V7 Index,ANovel Electrocardiographic Criterion for Differentiating LeftFrom Right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Arrhythmias Origins, Circ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8,11(11): e006243

6)Yang B, Wang Y, Zhang F, Ju W, Chen H, Mika Y, Aviv R, Evans SJ,Burkhoff D, Wang J, Chen M. Rationale and evid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durabledevice-based cardiac neuromodulation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J Am Soc Hypertens. 2018,12(5):381-391

7)Yang B, Jiang C, Lin Y, Yang G, Chu H, Cai H, Lu F, Zhan X, Xu J,Wang X, Ching CK, Singh B, Kim YH, Chen M. STABLE-SR (ElectrophysiologicalSubstrate Ablation in the Left Atrium During Sinus Rhythm) for the Treatment ofNon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andomizedClinical Trial. Circ Arrhythm Electrophysiol. 2017,10(11): e005405.

8)Yang G, Yang B, Wei Y, Zhang F, Ju W, Chen H, Li M, GuK, Lin Y, Wang B, Cao K, Kojodjojo P, Chen M. Catheter Ablation of Nonparoxysmal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Electrophysiologically Guided Substrate ModificationDuring Sinus Rhythm After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 Circ ArrhythmElectrophysiol. 2016,9(2):e003382

9)陈兴, 李小荣, 谢欣, 谢欣, 王学成, 余金波, 王嘉显, 周秀娟, 杨兵(通讯作者). 基于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源性心肌细胞的药物毒性评价研究.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 25(06): 520-525.

10)纪佳妹, 郭萍, 王学成, 吴奕章, 杨稳, 周秀娟, 杨兵(通讯作者). DSG2~(F536C)点突变基因敲入小鼠的心外膜电压标测与心肌纤维化[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 35(04): 347-350.

11)郑伟, 李小荣, 王学成, 杨兵(通讯作者).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食管损伤[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 34(06): 530-533.

12)俞娅娅, 李小荣, 余金波, 杨兵. 心房颤动综合管理ABC方案[J].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0, 34(01): 7-10.

13)俞娅娅, 李小荣, 王学成, 杨兵(通讯作者).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术期无症状脑栓塞的诊治[J].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 24(03): 337-340.

14) 程典, 陆振钧, 杨兵(通讯作者), 张凤祥, 陈红武, 居维竹, 杨刚, 郦明芳, 顾凯, 曹克将, 陈明龙. 体表心电图不同指标在预测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起源部位中的价值[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8(6): 812-815.


学生信息
专业学位博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