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闫冰
浏览量:639   转发量:4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所属专业: 化学  、 材料与化工
  • 邮箱 : byan@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二级教授、长聘教授

1970年12月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92年7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学学士

1995年7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学硕士

1998年7月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理学博士

1998年8月至2001年9月 香港城市大学研究助理;北京大学、舍布鲁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

2001年11月 同济大学化学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稀土化学,杂化材料,微纳固体,光物理器件,光响应传感,智能检测,刺激感知,仿生模拟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造化生稀土,赤县称物博。

材料维生素,电子层闭壳。

耦合于旋轨,禁阻莫奈何。

发光有余辉,能传冷辐射。

缤纷磷光体,天线仰配合。

杂化成一统,微纳分子客。

框架育晶孔,修饰位点活。

集成原组装,传感依多色。

耕耘非硕果,自娱其中乐。


课题组主页:https://byanrarearth.tongji.edu.cn


DSC00775




项目情况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2375150、串联后合成晶态有机框架构筑多光响应稀土杂化材料及其智能传感检测应用研究,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971194、基于多活性位点连接体晶态基元的功能化组装多光响应稀土杂化材料及其化学传感应用研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571142、近紫外/可见光激发新型稀土杂化材料体系的化学键组装、光转换功能及应用研究。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1122003、新型稀土功能化合物晶态材料的导向设计、可控制备及光磁性质研究。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971100、化学键-模板效应协同控制组装稀土/无机/有机高分子杂化发光材料体系。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671072、多重强化学键构筑新型稀土/无机/有机分子杂化发光材料。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301013、新型多元稀土发光分子杂化功能体系的组装。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2375150、串联后合成晶态有机框架构筑多光响应稀土杂化材料及其智能传感检测应用研究,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971194、基于多活性位点连接体晶态基元的功能化组装多光响应稀土杂化材料及其化学传感应用研究,主持。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571142、近紫外/可见光激发新型稀土杂化材料体系的化学键组装、光转换功能及应用研究,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1122003、新型稀土功能化合物晶态材料的导向设计、可控制备及光磁性质研究,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971100、化学键-模板效应协同控制组装稀土/无机/有机高分子杂化发光材料体系,主持。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671072、多重强化学键构筑新型稀土/无机/有机分子杂化发光材料,主持。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0301013、新型多元稀土发光分子杂化功能体系的组装,主持。


研究成果
作为唯一通讯作者在被SCI收录的国际重要英文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680余篇,不完全统计所发表的全部论文被 SCI 期刊他引200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超过500次,

H因子77。

入选爱思唯尔 (Elsevier) 2014 - 2019 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材料科学),入选爱思唯尔 (Elsevier) 2020 - 2023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化学)。入选(2022年)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中国大陆前500 (第158位)。入围2022年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化学,位列任职国内学者第26位)。

入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无机与核化学领域,位列全球第13位 (2022年影响力榜单) 和第55位 (终身影响力榜单);中国学者第1位 (2022年影响力榜单) 和第1位 (终身影响力榜单)。

作为唯一作者撰写英文专著2部、撰写英文专著专章1章、中文专著专章1章、综述性论文10篇。在稀土光功能材料特别是稀土光功能杂化材料领域有系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系国际上在该领域的代表性研究组。已培养毕业博士生28名,硕士生60名 (含13名硕博连读生);其中有87名先后104次获得同济大学研究生各类奖学金,(自2012年始) 有25名研究生获得29次国家奖学金。


代表性论著.

1. X. P. Quan, K. Zhu, Y. S.Liu, B. Yan*,"Biomimeticphotoluminescent sensors based on postsynthetic modification of hydroxylatedCOF: auditory, gustatory and olfactory information monitoring for multimode perception", ACS Nano 2025, .

2. Y. S. Liu, R. Xue, B.Yan*, "Developmentand prospects of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based ratiometric fluorescentsensors", Coord. Chem. Rev. 2025,523, 216280.

3. K. Zhu, B.Yan*, "Bioinspired photoluminescent"Spider Web" as ultrafast and ultrasensitive airflow-acoustic bimodalsensor for human-compouter interaction and intelligent recognition", ACS Cent. Res. 2024, 10, 1894-1909.  

4. A. Maimaiti, K. Zhu, B. Yan*, "Dual-modebionic visual-olfactory co-sensory for on-site biogenic amines recognition andfood freshness prediction", Adv. Funct. Mater. 2024,34, 2412817. 

5. K. Zhu, X. Xu, B. Yan*, "Lanthanidefunctionalized 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 hybrid materials: luminescenceresponsive sensing, intelligent applications and biomimetic design", Acc. Mater. Res.  2024, in press.

6. D. C. Mei, B. Yan*, "A 2D acridine-based covalent organicframework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and efficient extraction of gold from complexaqueous-based matrices", Angew. Chem. Int. Ed. 2024, 63, e202402205.

7. K. Zhu, B. Yan*, "Biomimetic Eu@HOF photoactivatedsponge as ultrasensitive auditory and olfactory sensor for infrasound wavemonitoring and bimod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dv. Funct. Mater. 2024, 34, 2401395.

8. Z. S. Zhang, B. Yan*, "Smart multiple photoresponsive tonguefor sensing umami, sour and bitter tastes based on Tb3+ functionalizedhydrogen-bonded organic frameworks", Adv. Funct. Mater. 2024, 34, 2316195.

9. D. C. Mei, B. Yan*, "β-Ketoenamine and benzoxazole-linked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tailored with phosphorylation for efficient uraniumremoval from contaminated water systems", Adv. Funct. Mater.2024, 34, 2313314.

10. X. Xu, B. Yan*, "Bionicluminescent skin as ultrasensitive temperature-acoustic sensor for underwaterinformation per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Adv. Mater. 2023, 35, 2309328.

11. X. Xu, B. Yan*, "Bioinspired luminescent HOF-based foam as ultrafast and ultrasensitivepressure and acoustic bimodal sensor for human-machine interactive object andinformation recognition", Adv. Mater. 2023, 35, 2303410.

12. D. C. Mei, L. J.Liu, B. Yan*,"Adsorption of uranium (VI) by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nd covalent-organic frameworks from water", Coord. Chem. Rev. 2023, 475, 214917.

13. B.Yan, "Rare earth metal-organicframework hybrid materials for luminescence responsive chemical sensors", Woodhead Publishing Series in Electronic and OpticalMaterials, Elsevier. June, 2022, ISBN 9780323912365.An English Book, Total 536 pages.

14. X. Xu, B.Yan*, "Facilefabrication of luminescent Eu(III) functionalized HOF hydrogel film withmultifunctionailities: quinolones fluorescent sensor and anticounterfeitingplatform", Adv. Funct. Mater. 2021, 31, 2103321.

15. J. N. Hao, X. Y. Xu, H. H.Fei*, L. C. Li*, B. Yan*, "Functionalization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photoactive materials", Adv.Mater. 2018, 30, 1705634.

16. B.Yan*, "Lanthanide functionaliz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hybrid systems to create multiple luminescent centers for chemicalsensing", Acc. Chem. Res. 2017, 50, 2789-2798.

17. B.Yan, "Photofunctional rare earth hybrid materials",Springer Series in Materials Science 251, Springer Nature. Sep, 2017, ISSN0933-033X. An English Book, Total 255 pages.

18. X. Y. Xu, X. Lian, J. N.Hao, C. Zhang, B. Yan*, "Double stimuli-responsive fluorescent center for foodspoilage monitoring based on dye covalent modified EuMOFs: from sensoryhydrogel to logic device", Adv.Mater. 2017, 29, 1702298.

19. X. Y. Xu, B.Yan*, "Intelligent molecular searcher from logic computingnetwork based on Eu(III) functionalized UMOFs for environmentalmonitoring", Adv. Funct. Mater. 2017, 27, 1700247.

20. J. N. Hao, B.Yan*, "Determination of urinary 1-hydroxypyrene for biomonitoringof human exposure to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carcinogens by alanthanide-functionaliz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sensor", Adv.Funct. Mater. 2017, 27, 1603856.


学术荣誉

    1.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发光专业委员会委员。

    2. 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分子材料与超分子器件专业委员会委员。

    3. 青岛大学客座教授、聊城大学特聘教授、山东交通学院荣誉教授。

    4. 教育部 2008 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5. 连续入选爱思唯尔 (Elsevier) 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材料科学)。

    6. 连续入选爱思唯尔 (Elsevier) 2020、2021、2022、2023 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化学)。

    7. 入选2017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中国高被引作者榜单。

    8. 连续入选(2022年)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中国大陆前500(第158位)。

    9. 入围2022年版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化学,位列任职国内学者第26位)。

   10. 入围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位列国内学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学科前100。

   11. 入选2022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全球高被引文章目录(前1%, ICF两篇论文之一)。

   12. 入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无机与核化学领域,位列全球第13位(2022年影响力榜单)和第55位(终身影响力榜单);中国学者第1位(2022年影响力榜单)和第1位(终身影响力榜单)。

   

   


业余爱好

    1. 国学百科

    2. 戏曲曲艺

    3. 古诗词赋

    4. 徒步旅行

    5. 烹调美食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