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团队以温度场-湿度场-应力场-损伤场的多场耦合数值分析为主要工具,以水泥基-高分子材料智能感知、基于相场法的渐进性微损伤演化为主要突破点,为房屋建筑热湿舒适性、土木工程结构耐久性、新能源储能结构工作性等研究开发新方法、破解新难题、挖掘新视角。
课题成员具备土木工程、计算力学、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多学科交叉背景;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力争从0到1的理论突破,以及从95到100的产业实践。
在研项目:
危险固体废弃物填埋结构施工优化关键技术研究(负责人)2023.6-2024.6
同济大学学科交叉联合攻关项目“地震频发区隧道结构灾变演化机制与损伤度的荧光智能感知”(第一参与人),2022.07~202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混凝土干湿循环的荧光感知及其热湿力耦合损伤演化机理 52178240”(负责人),2022.1.1~2025.12.31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同济大学学科交叉联合攻关项目“地震频发区隧道结构灾变演化机制与损伤度的荧光智能感知”(第一参与人),2022.07~2024.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混凝土干湿循环的荧光感知及其热湿力耦合损伤演化机理 52178240”(负责人),2022.1.1~2025.12.31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高性能水泥基人造石材及其装饰制品的研究与应用/ 2018YFD1101002-01” (负责人),2018.12~2022.12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典型气候区节能墙体材料及部品热工-力学-耐久性协同性能与调控技术/ 2016YFC0700802-01” (负责人),2016.07~202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低区高温结构混凝土的徐变性能研究”(负责人),2014.1.1~2016.12.31
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考虑对流与蓄热修正的多层次建筑夏季能耗模型”(负责人),2016.1.1~2017.12.31
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筑围护结构中不连续热特性材料的多维瞬态传热分析”,(负责人)2015.1.1~2016.12.31
2020年 同济大学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9年 度优秀本科生导师
同济大学优秀班主任(2019,2022)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超高大跨巨型门式结构施工技术及工程应用,2014年
一种可表征粘接砂浆湿度变化的墙面结构及其测试方法,ZL 2020 1 0560992.9
一种利用荧光材料表征粘结砂浆湿度变化的方法 CN202010099892.0
隔断装置及包含其的箱涵,202020782048.3
沥青混合料黏弹性的动态力学分析方法,ZL 2019 1 0197825.X
一种带有微波养护功能的混凝土3D打印设备,ZL 2017 2 1848638.6
一种实现预拌混合的混凝土3D打印喷头,ZL 2017 2 1850190.1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