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2012年12月至今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2009年-2012年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博士后
2008年-2009年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博士后
2003年-2008年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博士
1999年-2003年 中南大学 学士
见课题组主页:yanzhongpei.tongji.edu.cn/main.htm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3. 中组部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项);
6. 上海市东方学者项目;
7. 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
8.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
9. 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
3. 中组部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项);
6. 上海市东方学者项目;
7. 上海市浦江人才项目;
8.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计划重大项目;
9. 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项目;
致力于热电材料理论和实验研究近20年,围绕近室温高效热电新材料长期空缺的难题,①提出了能带简并的思路并被编入多本热电书籍,调控组成及晶体结构促进了能带简并,独立提升了导电性;②改进了沿用100多年的晶格热导率理论模型,利用声子驻波及晶内位错降低导热性,多种材料热导达到最低;③提出了‘电学品质因子’指导材料快速筛选与优化的方法,协同能带简并、声子驻波、晶内位错,成功研制了近室温高效热电新材料与器件,填补了相关空缺。研究期间共发表SCI期刊论文150余篇,包括Nature/ Science/Cell系列期刊论文9篇及其它IF>10的期刊论文40余篇;累计SCI引用1.7万次,H因子为65,ESI高被引论文21篇,入选科睿唯安交叉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授权中国专利17件、美国专利3件;主持国家级、省级人才及其他项目10余项。 获得国际热电学会 Goldsmid 及 Young Investigator 奖。自主研发的多场、宽温域条件热输运多参量同步测试装置,为本项目实施奠定硬件基础。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