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和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城市规划系博士生导师、“城乡韧性与交通及基础设施”团队主讲教授,及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同济大学)、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资深研究员。兼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健康城市专委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韧性城市专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无障碍专委会理事、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开发与土地经济”专栏编辑和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交通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多尺度空间活动网络、综合交通体系评估与规划、绿色与健康交通、TOD规划与设计、无障碍环境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课题及技术标准研究,承担了国内多个城市的重大规划设计项目并获奖,在产学研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
l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工程审查事务中心, 浦东新区打造高品质无障碍环境建设协同机制和精准服务策略研究, 负责人, 2025.4-2025.10
l 2024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公共交通规划编制项目案例,负责人,2023.11-2025.12.
l 漳州市住建局,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漳州段站点及周边区域一体化开发方案研究交通专题,技术负责人,2023.06-2024.12
l 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吴中站综合开发专题研究,负责人,2023.08-2024.06
l 上海市经信委,上海新城数字化转型评估(公共空间), 专题负责人,2023.04-2023.10
l 2022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绿色低碳城市规划系列案例库子库4:绿色交通规划编制范式,负责人,2022.10-2023.12.
l 海南省交通运输厅, 环新英湾地区综合交通体系专项规划(2022-2035),负责人,2022.1-2023.1.
l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 高质量背景下上海新城绿色低碳交通建设与城市空间融合发展策略研究,负责人,2022.08-2022.12.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基金,基于客流均衡视角的轨道TOD走廊空间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以上海大都市区为例,负责人,2022.01-2025.12.
l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TOD团体标准,客运枢纽区域开发规划导则,主要起草人员,2020.12-2021.12.
l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TOD团体标准,综合客运枢纽区域开发适应性评价标准,主要起草人员,2020.12-2021.12.
l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一般课题,基于共享单车大数据的典型骑行生活圈模式识别,负责人,2020.09-2021.12.
l 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嘉兴市水上客运规划专项研究和中心城区水上交通规划,负责人,2019.11-2020.10.
l 中国住建部标定司,我国地方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规定梳理分析,技术负责人,2019.03-2019.12.
l 西藏自治区住建厅,地方标准编制,西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规划建设标准,负责人,2019.01-2020.12.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基于呼吸暴露的体力型出行活动模式、影响机制与规划应对研究——以上海为例,负责人,2018.01-2021.12.
l 德州市自然资源局,德州市综合交通规划(2018-2035年),负责人,2018.03至今.
l 铜仁市城乡规划局,铜仁市中心城区BRT发展课题研究,负责人,2017.10- 2018.06.
l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城市关联网络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参加人,2017.01-2021.12.
l 衡水市城乡规划局,衡水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负责人,2017.05-2018.11.
l 济南市规划局,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实施评估中的“职住平衡与交通评估”专题,专题负责人,2017.05-2018.10.
l 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十三五”期间本市人口、土地、建筑物三控联动研究,参加人,2016.05-2016.10.
l 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南宁市轨道交通5号线一期工程交通衔接规划,负责人,2015.10-2022.12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多尺度建成环境下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征、行为机制与绿色导向策略,负责人,2014.01-2017.12.
l 武汉市规划局和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修编(2014-2030年)交通系统综合评估,负责人,2014.07-2015.10.
l 威海市交通运输管理局, 全域威海——市域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研究,负责人,2013.01-2014.01.
l 国家住建部,研究开发项目,面向城市规划设计的交通评价信息系统集成与开发,负责人,2013.01-2013.12.
l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点应用型课题,城市规划中的交通网络空间评价信息系统集成与开发,负责人,2012.01-2013.12.
l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般课题,绿色交通导向型的街道空间耦合设计,负责人,2012.01-2013.01.
l 杭州市规划局,杭州市水上公共交通规划研究,负责人,2011.09-2012.12.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面向低碳的城市空间与交通耦合发展模式研究,参加人,2010.01-2012.12.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城市住房建设的空间绩效理论与规划对策研究,参加人,2010.01-2012.12.
l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点项目,城市绿色公交走廊发展模式研究,负责人,2010.12-2012.06.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信息环境下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参加人,2008.01-2011.12
l 可持续发展世界工商理事会,Mobility for Development-ShanghaiCase Study.主要参与人,2008.
l 上海市残联,上海市无障碍环境法规建设研究无障碍法规,负责人,2007.
l 上海市世博局,上海世博会交通需求管理研究,主要参与人,2005.
l 上海市科委,关于促进上海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专题负责人,2004-2005.
l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上海静态交通问题研究,负责人,2001.
出版专著
l 刘冰参编.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综合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章节)[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4.
l 刘冰参编. 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慢行系统规划章节)[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3.
l 刘冰参编. 无障碍环境蓝皮书 中国无障碍环境发展报告(2021)[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l 刘冰. 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与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l 刘冰参编. 滨海城市蓝皮书:中国滨海城市发展报告(2018~2019)[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l 刘冰参译,亚太城市报告2015,城市转型从量到质[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l 刘冰,周玉斌译著.城市基础设施优化(联合国人居署: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丛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l 周玉斌,刘冰译著.城市与自然协作(联合国人居署:致力于绿色经济的城市模式丛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l 潘海啸,卓健,刘冰著.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11
l 刘冰,周玉斌,李峰主编.交通引导城市[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l 刘冰,周玉斌,陈鑫春(主编).城市门户——火车站与轨道交通枢纽地区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l 刘冰参编,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l 刘冰参编.城市基础设施工程规划手册[M].北京:中国建工出版社,2000
教研论文
l 刘冰.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型专业人才培养——基于竞教结合的城市交通课程改革经验与思考. “融入课程直面挑战”同济大学竞教结合教改论文集,2020.
l 匡晓明,刘冰.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小城镇城市设计探索——同济大学2019 城乡规划学科本科留校联合毕业设计.2019 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育年会论文集.
l 刘冰. “竞赛嵌入式”教学方法改革初探——以城市交通课程为例. 2015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l 刘冰. 自主性参与、拓展性学习的分组教学方法实践——城市交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2011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
科研论文
l Wei Gao, Binglin Martin Tang, Bing Liu(通信作者).Effects of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 Perception of Campus onCollege Students’ Mental Restoration[J]. Behavioral Sciences, 15(4),470. https://doi.org/10.3390/bs15040470.
l 刘冰,王志玮,王舸洋,朱俊宇,曹娟娟,徐雷. 客流均衡视角的TOD走廊识别、分类及布局模式——以上海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25(01):102-110.
l 徐雷,刘冰(通信作者),王方凯. 通勤圈视角下郊区新城铁路公交化的供需精准适配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 2024(05): 50-58.
l 徐雷,金杨,刘冰(通信作者). 基于情景模拟的港口小城镇交通-空间耦合关系研究[J].交通与港航, 2024(04): 69-75.
l Mi Diao,Ke Song, Shuai Shi, Yi Zhu, Bing Liu(通信作者).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Dockless Bike Sharing Systems for Commuting Trip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2023(124) 103959.
l 刘冰,王舸洋,朱俊宇,鹿明,曹娟娟,张涵双. 基于共享单车大数据的骑行生活圈识别及其活动网络模式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 2023(04): 32-40.
l 谢秀丽,刘冰(通信作者). 视障者参与的城市公园景观感知与体验[J].风景园林, 2023, 30(3): 113-121.
l 徐雷,刘冰(通信作者),张涵双. 中等城市的绿色交通优先困境及对策——以德州市为例[C].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22: 904-914.
l 刘冰,史帅,朱俊宇. 基于PM2.5 呼吸暴露的骑行网络优化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 2022, 29(7): 103-110.
l 颜冉,刘冰(通信作者),李超骕,顾康康,杨新刚. 合肥中心城区职住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2,41(5):63-69.
l 刘冰,徐逸菁,王舸洋,谢俊民.基于人行道PM2.5暴露分析的街道环境优化研究[C].绿色·智慧·融合——2021/2022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 2022.
l 刘冰,朱俊宇,张涵双,赵晶心. 基于共享单车时空间活动的居住生活圈分异特征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J].城市建筑, 2020, 17(372): 5-9,27.
l 张涵双,马东波,刘冰,金涛,张恺天.一种基于栅格和大数据的区域交通可达性评价方法[J].交通与运输,2020,36(211):81-85.
l 刘冰,许劼, 张伊娜. 基于城际铁路的城市群空间网络重构_以沪宁_沪杭走廊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20(02): 40-48.
l 潘海啸,刘冰(通信作者).关于“小街区”规划设计的几点探讨,城市规划学刊,2019(7): 220-226.
l 刘冰,张涵双,曹娟娟,徐雷,陈晓荣,王志玮.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交通战略评估体系建构——以武汉市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 2019(01): 99-107.
l 刘冰,曹娟娟,张涵双,朱俊宇,徐逸菁.杭州市自行车租还潮汐与街区用地模式关系研究[J].规划师, 2019, 35(08): 12-18.
l 史帅,刘冰.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评估框架与方法研究——以上海市张江某地为例[C].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5详细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议论文集, 2019.10
l 徐雷,刘冰. 城市CBD的整体停车配建规模优化对策——以西咸新区沣东商务区为例[C]. 2019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9.09
l 许劼,刘冰(通信作者).城际铁路的定义和区域空间网络影响类型初探[J],城市交通,2018(1): 54-62.
l 刘冰,张涵双,曹娟娟,许劼,徐雷. 基于公交可达性绩效的武汉市空间战略实施评估[J]. 城市规划学刊, 2017(01): 39-47.
l 刘冰,曹娟娟,张涵双,周于杰,徐逸菁. 基于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用地特征的租还潮汐性模型构建[J].系统仿真技术, 2017(02): 120-126.
l 张涵双,刘冰,曹娟娟. 基于路段的公交乘客换乘评价研究[J].智能城市, 2016(05): 128-129, 13.
l 刘冰.客运枢纽的多模式交通一体化组织与设计[J].城市建筑, 2015(05):37-39.
l 徐雷,刘冰,张涵双. 停车需求预测和泊位供给策略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4,16(02): 39-43.
l 刘冰,颜淋丽,张涵双,王志玮,何兆阳.关于城市道路分类体系重构的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14(05): 92-96.
l 徐雷,刘冰,张涵双.交通停车需求预测及泊位供给策略研究与应用[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02):39-43.
l Bing Liu,Zhiwei Wang,Yubin Zhou. Investigating Pedestrian Behavior Differences of WalkingStreets and Their Effect Factors with Three Wuhu Case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587-589,Sustainable Cities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V,Part3, Trans TechPublications, 2014:1879-1883.
l Yan Linli, LiuBing, LuJian. ComprehensiveModel of Traffic Impedance on Urban Arterial Road with Signalized Intersection[C]. 12th COT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Transportation Professionals (CICTP 2012).
l Bing Liu, Jiping HE, Zhiwei Wang. Study onthe Integration Plan of Weihai’s Urban and Suburban Bus System Based on the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alysis[J].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s. 97-98,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11:1158-1161.
l 刘冰. 我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发展刍议[J].城乡规划,2011(3):34-36.
l 刘冰,王长文.“公交+自行车”:绿色联合运输的兴起和发展.理想空间(46), 2011:128-129.
l 刘冰,张涵双. 突破关键性瓶颈,构筑可生长网络——芜湖综合交通规划的再认识.理想空间(46), 2011:36-39.
l 刘冰,王志玮. 绿色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建构——吴江市滨湖新城核心区交通系统整合规划与设计. 理想空间(46), 2011:44-47.
l 何继平,刘冰.路网容量约束条件下的中心区城市设计探索------以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为例.理想空间(46),2011:48-51.
l 刘冰.浅议我国城市支路网的规划与设计[J].规划师,2009(6): 16-20.
l 刘冰,梁立东,黄彦.轨道交通站点与铁路客运枢纽的一体化设计.理想空间(29), 2008: 98-101.
l 王志玮,刘冰. 浅谈香港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理想空间(29),2008: 9-13.
l 周玉斌,刘冰. 纽约大中央枢纽站综合体设计简析.理想空间(29),2008: 97-99.
l 潘海啸,熊锦云,刘冰.无障碍环境建设整体理念发展趋势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7(2): 42-46.
l 潘海啸,崔宁,刘冰.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全过程交通需求管理框架[J].城市规划学刊,2006(4): 53-60.
l Bing Liu. Traffic Impact Features of UrbanLocation Activities[C]. Planning for C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Opportunitiesand Challenges. Planning for Cities in the 21st Century: Opportunities andChallenges(机遇与挑战——面对21世纪的城市规划,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论文集),2003: 232-235.
l 潘海啸,刘贤腾,John Zacharias,刘冰,廖雄赳. 街区设计特征与绿色交通的选择——以上海市康健、卢湾、中原、八佰伴四个街区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2003(6): 42-48.
l 刘冰,张晋庆.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规划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 2002(12): 82-85.
l 刘冰.上海城市停车问题的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2(2): 34-38.
l 刘冰,周玉斌. 小城市交通管理规划编制的若干问题探讨[J].规划师,2002(5): 61-63,75.
l 潘海啸,刘冰,杨眺晕,黄嘉伟.沿海大通道建成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影响[J].城市规划汇刊,2002(1): 22-27.
l 庄诚炯,潘海啸,刘冰. 2.1到2.5——容积率变更引发的思考[J].规划师,2002(11): 55-59.
l 刘冰.我国城市交通设施建设转型时期的几点思考[J].城市规划汇刊,1996(2): 29-37.
l 刘冰,周玉斌.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共生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1995(5): 24-29.
专利
l 刘冰; 徐雷; 曹娟娟; 张涵双; 王舸洋; 用于多公交枢纽站与其周边用地发展的适配性的评估方法, 2024-11-8, 中国, 202411591011.1. (实审)
l 刘冰; 朱俊宇; 赵晶心;张涵双; 刘淼; 曹娟娟; 马东波; 周玉斌; 基于共享对象的租还数据的用地属性分类方法, 2019-11-21, 中国, 201911146901.0. (授权)
l 刘冰; 廖贵宾; 张涵双; 周玉斌; 公交客流数据采集设备及OD分析系统, 2018-09-18, 中国, ZL 2017 2 1494800.9. (授权)
l 张涵双; 朱俊宇; 张祥; 刘冰; 徐雷; 曹娟娟; 马东波; 廖贵宾; 殷雨婷; 基于人工智能的需求响应式公交系统的调度方法及系统, 2019-11-19, 中国, 201910741446.2. (授权)
l 张涵双; 张祥; 刘冰; 朱俊宇; 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区域交通可达性的评估方法, 2020-8-14, 中国, 202010206974.0. (授权)
l 刘冰; 王舸洋; 基于职住平衡圆的职住平衡测度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2023-6-7, 中国, 202310202980.2. (实审)
l 刘冰; 朱俊宇;张祥; 一种基于导航路径数据生成矢量化拓扑路网的方法, 2023-6-14, 中国, 202310198864.8. (实审)
设计奖项
l 环新英湾地区空间规划研究,获得2023年度海南省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二等奖(排名第4),2023.
l 平原水网城市水上交通规划策略——以嘉兴中心城区为例,获得2021年度浙江省优秀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奖三等奖,2022.
l 上海老北站地区城市更新规划,获2019年度全国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一等奖(排名第9), 2020.
l 衡水市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专项规划(2017-2030), 获2019年度河北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三等奖(排名第2),2020.
l 宁溧城际线空港新城溧水站综合开发特定规划区城市设计, 获2019 年度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奖,三等奖 (排名12), 2020.
l 武汉市综合交通体系修编(2014-2030年)——交通系统综合评估, 获2017年度湖北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三等奖 (排名第1),2018.
l 呼伦贝尔绿地系统规划,获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表扬奖(排名第4),2016.
l 赤峰市红山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获2015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6.
l 威海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获2016年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排名第1),2016.
l 上海联通“沃+”开放数据应用大赛,最佳商业模式奖(技术负责人),2016.
l 广州金融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2013年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优秀规划设计一等奖(交通子项负责人),2013.
l 赤峰市松山北城区道路交通组织规划,获2013年度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排名第1),2014.
l 昆明翠湖地区提升与整治规划,获2013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交通子项负责人),2013.
l 杭州市水上公共交通规划研究,获2012年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排名第1),2012.
l 主持“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综合开发策划研究”,获2011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广西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广西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2012.
l 威海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获2010年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一等奖(排名第1),2011.
l 张家界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获2009年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创作奖(排名第1),2010.
教学奖项
l 城乡规划全过程教育中面向绿色包容发展的交通课程体系建设,荣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1年.
l 同济大学2021年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l 同济大学2020年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l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小城镇城市设计探索——同济大学2019 城乡规划学科本科留校联合毕业设计》, 2019 年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教师年会,优秀教研论文奖.
l 同济大学2017-2019年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l 同济大学“基准方中奖教金”,2016年.
l 《“竞赛嵌入式”教学方法改革初探——以城市交通课程为例》,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优秀教研论文.
l 同济大学2014-2016年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l 城乡总体规划课程,获得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年会教学创新实验优秀奖(指导教师),2013年.
l 《自主性参与、拓展性学习的分组教学方法实践——城市交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2011年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优秀教研论文.
l 同济大学校奖教金二等奖,2008年.
l 城市道路与交通,校级精品课程主讲教师,2008年.
l “车流湍湍,汀步几许——借用“汀步”理念缓解行人“过街难”的调查研究”,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指导教师),2007年.
l “协同进化:中国丹麦联合城市设计”,威尼斯建筑双年展金狮奖(上海基地主要指导教师),2006年.
l 城市规划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获得2005年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4),2006年.
l 城市规划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获得2004年度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4),2005年.
l 面向社会的城市规划专业综合实践,2001年度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5),2002年.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