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袁烽
浏览量:1775   转发量:114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所属专业: 建筑学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邮箱 : philipyuan007@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士(FAIA),国际建协职业实践委员会(UIA-PPC)理事委员,Architectural DigitalFUTURES建筑数字未来联合发起人,CDRF国际会议主席,Architectural Intelligence主编,国家土建结构预制装配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数字建造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上海建筑学会数字建筑分会主任。


长期专注从后人文主义视野的人机协作,将智能设计与建筑机器人建造融合。通过绿色性能化建构思想,持续探索当代建筑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已出版中英文著作18本,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主持国家级课题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重大应用课题20余项。


2023年,获UIA国际建筑师协会Auguste Perret建筑技术奖,是该奖设立62年以来首位获奖的中国学者;主持设计的同济大学扶贫项目“永安之心”获2022年Dezeen全球年度最佳Civic Building设计大奖;“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获2022年AIA美国建筑师协会 国际建筑荣誉大奖;2020年获得全球ACADIA国际会议“学术创新大奖”;另外,科研曾获2021年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1)、202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2018年上海市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2021年《建筑机器人》作为《数字建造》丛书,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等国内外重要奖项。代表作品曾多次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芝加哥建筑双年展、俄罗斯建筑双年展、米兰三年展,塔林双年展等国际展览;多件作品被纽约 MOMA、香港M+艺术博物馆、法国蓬皮社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建筑智能设计,建筑机器人建造,数字建筑学,性能化设计,计算性设计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团队奖励

[1]     指导李文婧获得2024年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2]     指导李瑜入选2024年国家资助博士后计划c档

[3]     指导学生获2023年在亚洲计算机辅助建筑协会研究会议(CAADRIA)获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4]     指导学生吴昊、顾思佳获2023亚洲计算机辅助设计协会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5]     指导学生吴昊、谢星杰、袁梦豪获2023计算性设计学术论坛暨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优秀论文奖;

[6]     指导学生吴昊获2023年度亚洲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研究协会青年研究奖(Young CAADRIA Award);

[7]     指导学生吴昊获数字未来青年研究奖(DigitalFUTURES2023 Young Award);

[8]     指导学生柴华获数字未来青年研究奖(DigitalFUTURES 2022 YOUNG AWARD);

[9]     指导 2024年国家资助博士后计划c档

[10]  指导柴华获得2022年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

[11]  指导欧雄全获得2022年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

[12]  指导李文婧获得2022年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

[13]  指导学生柴华获2022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14]  指导柴华入选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

[15]  指导柴华入选2022年度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16]  指导学生获2022年同济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17]  指导学生柴华获2021 DigitalFUTURES young

[18]  指导学生顾思佳入选并参展“第四届中国设计大展及公共艺术专题展”;

[19]  指导学生吴昊获第六届全国科学实验展演优秀奖;

[20]  指导学生宋雅楠获2022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1]  指导闫超入选2019年度上海市“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

[22]  指导本科生洪晓菲,完成金属3D打印椅,2019年被法国蓬皮杜艺术博物馆收藏


项目情况

1、永安学堂。设计:2021。竣工:2023。永安学堂位于云南大理云龙县永安村,是同济大学在扶贫与乡村振兴项目中的重要实践。自2018年起,同济大学将永安村作为帮扶示范村,开展了一系列“规划引领、精准扶贫”项目。永安学堂不仅为当地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空间,也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技能培训和社区活动场所。建筑巧妙利用场地高差,围绕一棵大榕树展开,象征村庄与自然的联系,选用红砂岩和红土等当地材料,体现了建筑与自然共生的理念。学堂还通过同济大学的远程教育资源,提升了村民文化素养,促进乡村旅游,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永安学堂成为教育、建筑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的创新典范,展示了同济大学在社会责任和乡村振兴中的积极探索。

2、天府农博园“瑞雪”展示馆。设计:2021。竣工:2022。作为后人文建构的代表,天府农博园““瑞雪”展示馆不仅具有高预制装配化、高效、绿色、可持续等优势,更在数字建造工作流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它既是一次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也是一次“乡村智造”的系统研究,是新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实践的重要案例。本项目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以“瑞雪”展示馆为具体实践载体,通过对建筑与结构、建造与生产、施工与运营等方面的全流程探索,实现了设计理念、建造方式和运营管理的全面升级;通过对结构性能化策略、预制装配化建造以及绿色生态可持续等方面的实践研究,将乡村建筑从传统乡村建造方式中解放出来,对中国当代乡村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3、雄安之翼。设计时间:2021-2022。完成情况:在建。雄安之翼作为雄安新区的文化地标,融合文化、商业和办公功能,建筑面积达23,500平米,是全球最大的3D打印智能建造建筑之一。其设计包含两个剧场,满足专业与业余演出需求。项目采用世界领先的建筑科技,如BESO拓扑结构双向渐进优化技术,优化钢材用量,两翼悬挑20米,展现优雅形态。外立面使用改性塑料3D打印技术,通过数字化制造实现高精度曲面。外表皮的多层次红色渐变设计带来丰富视觉体验,雄安之翼完美结合了智能建造与艺术美学,代表建筑技术的创新探索。

4、METro-BIOSIS“共栖”susas主展馆:白猫库房改造。设计时间:2023。淀浦河北

岸的原白猫洗涤剂厂库房改造为本届的“白猫主展馆”,让旧工业遗迹与当代公共艺术空间交融共晖成了设计中思考的关键:设计需既服务于主题“共栖”——将滨江景观公共性最大程度释放,又需在新与旧,内外部空间之间取得平衡。主展馆的建造过程中,项目受到了建设时间、造价、特殊时期流程、场地复原需求、等多方不利因素的制约。经过多方团队的积极配合、共同协作,保证了项目的完成度。通过这一公共性建构实验,我们试图最大程度保留了历史遗产,通过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实现旧与新的共生。在此交汇形成的共栖空间,既是历史遗迹的静默见证,又将是当代艺术的生动演绎的共创舞台。

5“南桥源”城市更新项目。设计时间:2022。完成情况:在建。奉贤新城作为上海2040城市规划愿景中的重点新城之一,正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尤其是南桥镇老城区的改造。2017年,奉贤区政府启动“南桥源”项目,通过南桥古镇的历史文脉与浦南运河水街的独特风貌,重构老城区的生态与生活系统,打造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复合社区。项目以“民生为本,文化为源”为核心,保护和传承南桥镇的历史文化遗产,修复现存历史建筑并复原消失建筑,覆盖900亩、涉及9个地块,包括沈家花园、四古溪行等地标性区域。项目不仅提升市民生活环境,还增强了南桥镇的商业发展潜力,目标是再生南桥镇为兼具历史、自然与现代活力的滨水文化城区。

6.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与公园展亭空间。设计时间:2019年3月-2019年6 月。完成情况:现已竣工投入使用。取得成果:“传统风骨”与“时代精神”是构思与设计乌镇“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的内在建构逻辑的起点。应用数字建造生产流程下的设计建造一体化的应用让博览中心项目的设计建造过程统一而高效,从设计到建成的时间只用了6个月。在这一项目中提出了从“几何参数化”“结构参数化”以及“建造参数化”的一体化设计原则——如何实现最小用钢量、最大跨度、最短施工周期的建造目标,以及数字孪生的设计施工一体化控制、机器人预制建

造、机器人现场建造等全方位数字建造综合技术集成示范应用 ;希望通过性能化设计技术与数字建造的高度融合实现后人文时代的全新目标。而在该项目中,性能化设计工具从初期的概念找形向更细节的局部深入优化延伸,数字建造生产深入介入到建筑生产流程中,给建筑以及建筑师带来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建构形式。数字建造机器带来了美学之外的基于“性能”与“过程”的价值体系。                  

7.徐汇牙病防治所新建工程:总建筑面积30401平米,地上建筑面积20880平米,2015年4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现已竣工投入使用。

8.南京园博园丽笙酒店。设计时间:2019年5月-8月。完成情况:现已竣工投入使 用。 取得成果:南京园博园丽笙精选酒店,通过几何拓扑变化,达成酒店体量与山林湖水的和谐共生;通过连续性、随机性与自发性的形式空间与场所营造,重塑地方的灵魂。设计建造过程融入人工智能设计生成技术、机器人建造技术等,是几何参数化,结构性能化以及机器人建造参数化技术的全面融合,编织了新技术空间物质化的过程。

9.“永安之心”村民议事中心。设计时间:2019年4月9月;建造时间:2019年11月-

2020年9月。完成情况:现已竣工投入使用。取得成果:本项目位于云南茶马古道, 曾有辉煌的历史,如今极度贫困。云龙县是同济大学十年扶贫对象之一,2018年, 团队决定在永安村建设一个激活山区村民生活的小型乡村议事中心。村内汉族、白族、回族等族裔混合,上村议事点的概念构思就是在塑造一个为村民归属感而存在的精神场所。

10.南京欢乐谷主题乐园东大门,设计时间:2019年11月—2020年3月;建造时间:2020年4月—2020年7月。南京欢乐谷东侧大门长52m,宽26m,投影面积1352㎡, 曲面展开面积1950㎡,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改性塑料3D打印建造体。多维双曲几何体实现的异形不规则悬挑跨度长达30米,挑战的不仅仅是设计难度,更是建造精度。在2020年11月11日随着园区的正式开放,近期经过近半年验收、运营和使用观察, 如今非常完美呈现我们在建筑机器人打印建造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与实践水平。  

11.新强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2020年5月完成施工图设计,现已竣工投入使用。项目采用参数化设计,建筑屋面造型、墙面材料、门窗系统、围墙形式可由业主根据给定选项自行选择,根据喜好自由搭配,实时生成效果示意图、选配单和费用清单。深化施工图设计采用BIM技术,可以有效率地更换屋面造型、墙面材料、门窗系统和围墙形式,并实时呈现三维渲染效果,进一步确定立面效果和初步设计的一致性 。 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题演绎展之社区·元空间,设计时间:2021年。主题演绎展选址为新华街道的上生新所,围绕社区生活圈主题,分为“15 分钟社区生活圈 • 人民城市”“社区 • 元空间”“细胞计划 • 亚关系”三大板块。团队在20天的极短施工周期内,打造了“共”“融”“动”“享”“艺”“云” 六种社区元空间, 建构出多种可快速、灵活部署的城市公共活动载体范本。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国家级科研项目: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C3806900),项目负责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2022YFE0141400),项目负责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702104),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德科学中心国际合作项目(GZ1162),项目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资助基金重点项目(U1913603),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51578378),项目负责人;


省部级科研项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1DZ1204500),项目负责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8DZ1205604),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16DZ2250500)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17DZ1203405),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16DZ1206502),项目负责人

住建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21-R-085),项目负责人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中国专业学位案例中心 “2021年主题案例” 征集,项目负责人

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G2021133030L),项目负责人


研究成果

论著

1.        袁烽, 阿希姆·门格斯. 建筑机器人——技术、工艺与方法.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

2.        袁烽. 从图解思维到数字建造.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6

3.        袁烽. 观演建筑设计.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4.        袁烽. Collaborative Laboratory: Worksof Archi-Union and Fab-Union. Oscar Riera Ojeda, 2018

5.        袁烽. 现实建构.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教学著作

1.        Philip F. Yuan, Lucia Phinney, ChaoYan. Matter Aggregation: A Design Studio at UVA. ORO Editions, 2021

2.        Philip F. Yuan, Philippe Block.Robotic Force Printing,同济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

 

编著

1.        Chao Yan, Hua Chai, TongyueSun, Philip F. Yuan, Phygital Intelligence——Proceedings of the 5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Design and Robotic Fabrication (CDRF2023). Springer Singapore, 2024

2.        Philip F. Yuan, Hua Chai, ChaoYan, Keke Li, Tongyue Sun. Hybrid Intelligence—— Proceedings of the 4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Design and Robotic Fabrication (CDRF2022). Springer Singapore, 2023

3.        Philip F. Yuan, Hua Chai, ChaoYan, Neil Leach. Proceedings of the 2021 DigitalFUTURES: The 2nd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Design and Robotic Fabrication (CDRF 2021). Springer,2021

4.        Philip F. Yuan, Jiawei Yao,Chao Yan, Xiang Wang, Neil Leach. Proceedings of the 2020 DigitalFUTURES: The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Design and Robotic Fabrication(CDRF 2020). Springer, 2021

5.        Philip F. Yuan, Mike Xie, NeilLeach, Jiawei Yao, Xiang Wang. Architectural Intelligence. Springer, 2020

6.        Philip F. Yuan, Yi Min (Mike)Xie, Jiawei Yao, Chao Yan. Proceedings of the 2019 DigitalFUTURES: The 1s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Design and Robotic Fabrication (CDRF2019). Springer, 2019

7.        袁烽, 尼尔·里奇. Digital Fabrication.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7

8.        尼尔·里奇, 袁烽. Computational Design.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7

9.        袁烽, 阿希姆·门格斯, 尼尔·里奇. 建筑机器人建造.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5

10.     袁烽, 尼尔·里奇. 探访中国数字建筑设计工作营.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

11.     袁烽, 尼尔·里奇. 建筑数字化建造.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12.     尼尔·里奇, 袁烽. 建筑数字化编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2


学生信息
研究生
学术型博士
专业学位博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