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谭峥
浏览量:960   转发量:27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所属专业: 建筑学
  • 邮箱 : etanzheng@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国际课程负责人,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建筑与城市设计博士,密歇根大学(UMich)建筑学科学硕士,美国能源与环境先导职业人士(LEED AP)。其研究聚焦建筑历史、理论与批评(HTC)、城市形态史、基础设施主导的建成环境史等。长期从事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城市文化传播、空间策划等实践。作品展出于上海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专题展、松江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专题展、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韩国“首尔建筑与城市双年展”、今潮八弄艺术展览馆专题展、敦煌当代美术馆专题展等场馆。近期出版著作《邻里范式——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现代意匠——连接手工艺与设计》等。曾获香港研究学会优秀论文奖、冯纪忠教育基金年度教学奖等教学科研奖项。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建筑历史、理论与批评,基础设施主导的城市设计与更新,当代建筑与工程遗产,建筑策展与文化传播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项目情况

社会服务:

谭峥,俞泉,兰迪,陈科豪等,松江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向西”展览空间策划,2023

李翔宁,谭峥,叶宇,高长军等,成都环城生态公园城市韧性研究,2021

李彦伯,谭峥,朱开,吴逸南,许镜心等. 淮海中路街道丰裕里社区更新设计,2018-2019.

谭峥,徐盈之,邱雁冰,王雨晨,朱瑞.  装配式预制厨卫管道复合墙体, 专利申请号2019223047462, 实用新型专利(已授权)。

谭峥,于云龙,蓝萱等,“上海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建筑群展——基建江山”主持策展,2018.

谭峥,李野墨等,第一届“首尔建筑与城市双年展”之城市专题参展,2017.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跨区域机构史视角下的边界口岸群现代转型研究——以粤港澳湾区为例(编号kz110802020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人,2021.1-2024.12

基于商业业态网拓扑分析的社区空间更新机制研究(编号:16PJC089),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负责人,2016.9.1 — 2018.8.31

研究主体结构与围护结构、建筑设备、装饰装修一体化、标准化集成设计技术(编号:2016YFC07015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工业化建筑设计关键技术”项目(编号:2016YFC0701500)所属课题第二参与人 


研究成果

著作:

  1. 谭峥,江嘉玮,陈迪佳. 邻里范式——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
  2. 张永和,江嘉玮,谭峥. 现代意匠 : 连接手工艺与设计.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22.


论文:

谭峥.从花园里的机器到机器堆场  作为“本体”的环境建构[J].时代建筑,2023(06):6-15.

王一,谭峥,钱锋.历史与情境 同济大学建筑学科发展的五个时刻[J].时代建筑,2022(03):56-61.

谭峥,陈科豪,张天. 国家公园建设背景下环太湖近代风景区的开辟与演化[J].新建筑,2022(01):27-31.

谭峥. 新现代主义与学科的自主性探索——当代建筑史叙事下的项秉仁建筑学思想研究[J].时代建筑,2021(02):129-137.

谭峥. 后工业化场景中的复合景观价值——洛杉矶河水岸的基础设施空间再生[J].当代建筑,2021(04):45-49.

谭峥,肖映博. 桥与门——“关境”视角下的罗湖口岸公共空间演化史[J].新建筑,2020(04):11-17.

谭峥, 许镜心.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趋势——基于可拆卸设计的研究. 住宅科技, 2020, 40(05).

谭峥, 吴静遥. 地形重生与对象终结 上海杨浦滨江的空间艺术及其基础设施向度.时代建筑, 2020(01).

谭峥. 城市地下空间的理性化进程 图像中的纽约现代基础设施发展史(1870—1940年). 时代建筑, 2019(05).

Tan, Zheng, Charlie, Q.L. Xue & Yingbo Xiao. The fusion of dimensions: Planning, infrastructure and Transborder Space of Luohu Port, Shenzhen, China. Cities 73 (2018) 14–23.

谭峥.关于城市形态导控方法的探索性设计教学.中国建筑教育,2017(Z1):152-159.

谭峥. 指标城市——作为批判与投射的城市图解. 新建筑,2018(1).

谭峥. 新城市主义的三种面孔——规范、方法与参照. 新建筑,2017(4).

谭峥. 有厚度的地表 基础设施城市学视野下的都会滨水空间演进. 时代建筑,2017(4).

谭峥. 都市多层步行网络之“地形系数”探析. 建筑学报,2017(5).

谭峥. 香港战后规划的思想流变——契约、福利与空间. 国际城市规划,2017(3).

谭峥. 瓦克斯曼与模块化建造. 文汇学人,2017.06.09. 

谭峥. 节点的进化——康拉德·瓦克斯曼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探索. 时代建筑,2017(3).

谭峥. 街区制、邻里单位与古北模式. 住区,2016.01.01,2016(4):72-81.

谭峥. 香港沙田市镇中心的新地形学. 时代建筑,2016(2).

谭峥. 寻找现代性的参量——基础设施建筑学.  时代建筑,2016(2).

谭峥. 青年建筑学者的话语与工具转向——立场、方法与学科. 时代建筑,2016(1).

谭峥. 在野的建筑学 . 世界建筑,2015.12.24,2015(12):134-135.

谭峥. 偶发与呈现——上海韩天衡美术馆的“合理的陌生感”,时代建筑,2015(6):70~75.

谭峥. 半自主的建筑学——上海松江民企艺术园(三期)背后的新常态,时代建筑, 2015(3):75~82. 

Tan, Zheng “Townscape in a High-rise: Imageability and Accessibility of Vertical Malls in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Rise Buildings, Vol.4, No.2, June 2015.

Tan, Z. & Xue, C . “The Evolution of an Urban Vision: The Multilevel Pedestrian Networks in Hong Kong, 1965-1997,”Journal of Urban History, Feb 2, 2015.

Tan, Z. & Xue, C . “Walking as a Planned Activity: Elevated Pedestrian Network and Urban Design Regulation in Hong Kong.” Journal of Urban Design, 2014, Vol 19, No.5, 722-744.

谭峥. 拱廊及其变体——大众的建筑学.武汉:新建筑,2014(1).

谭峥, 薛求理. 专业杂志与城市自觉——创建关于香港的当代都市主义. 建筑学报,2013(11),14-19,

谭峥. ‘非场所’理论视野中的商业空间——从香港垂直购物中心审视私有领域的社群性.新建筑. 2013(5),32-39.

谭峥. 数字化的意匠——数字化造型与设计的认知学反思,建筑学报,2009(11).

谭峥,项秉仁. 从‘画匠’到‘大匠’——参数化设计中建筑师的职能深化. 新建筑,2006年(1).


实践成果

1. 2024年“造化——新江南空间艺术”,松江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总策展人。

2. 2024年“摩登复兴”,今潮八弄展览馆,联合策展人。

3. 2023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流域——都市与环境”,主参展人。

4. 2023年“向西”,松江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空间策划。

5. 2018年“基建江山”,上海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主策展人。

6. 2018年“丰裕里”社区更新设计,淮海中路街道,项目负责人。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