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涵.基于口述史的城市被动迁居者住居变迁研究——以上海虹镇老街为例,2023.
周雪婧. 基于非正式居住空间价值的新型住区设计策略研究——以虹镇老街张桥地块为例,2023(获推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陈嘉宁. 新时代工人新村社区城市公共空间精细化更新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为例,2023.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工学博士(建筑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者,新南威尔士大学访问教授,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出站博士后,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信评审专家,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上海市建筑学会会员,上海普济智慧社区促进中心主任,同济大学超大城市与精细化治理研究院成员,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成员。《时代建筑》杂志客座编辑。研究领域为社区可持续发展、近现代中国城市化、历史街区保护与再生、城市合作治理、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模式与治理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批准号:71203159),负责人:李彦伯(已结题)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上海城市历史街区空间-社会可持续更新的协同机制研究,负责人:李彦伯(已结题)
上海市静安区社会发展办公室,静安区“社区营造”(社区微改造)课题,负责人:李彦伯(已结题)
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办事处,关于加强“三保”建筑保护工作的调研,负责人:李彦伯(已结题)
上海市长宁区华阳街道办事处,社区营造-更新一体化课题,负责人:李彦伯(已结题)
著作:
古城新生,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12.
上海里弄街区的价值,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9.
建筑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12.(与沈福煦教授合著)
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9.(参编)
代表性论文:
[1] Huanming Wang, Bing Ran & Yanbo Li. Street-level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for urban regeneration: How were conflicts resolved at grassroot level?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2022.
[2]李彦伯.通往何陋轩的三条路径——重读冯纪忠先生设计文本[J].建筑遗产,2020(04):88-95.
[3] Xiang Zhou, Yanbo Li*, Yuning Cheng. Neighborhood, Community and Consumption: Study on the Socio-spatial Structure during Two Boosting Epochs in Shanghai.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2020, Volume 9(2): 419-436.
[4] Yanbo Li. Deconstructing Modernity: Unsettled Urban Living in a Changing Shanghai. Cross-Currents: East Asian History and Culture Review.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C Berkeley. e-Journal (No. 34):2020.3.
[5] 李彦伯,李梓铭.材料·建构·体验——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评委会特别奖作品《显·隐》中的建筑学本体话语[J].当代建筑,2020(10):124-127.
[6] 李彦伯.四明实验之城市、建筑、社会诸面相——一个城市历史社区再发展案例[J].建筑学报,2019(02):1-6.
[7] 李彦伯.从公共空间到公共领域——一个城市研究中的跨学科二元体系及其向度[J].城市建筑,2018(10):61-64.
[8] 李彦伯,陈珝怡. 里弄微更新——一项以问题导向社会空间再生的建筑学教育实验[J].建筑学报,2018(01):107-111.
[9] 李彦伯.街道·生活[J].时代建筑,2017(06):5+4.
[10] 李彦伯,王凯. 以回应性为特征的建筑学基础教学实验[J].城市建筑,2017(19):39-42.
[11] 李彦伯.基于古城在地文本的广义建筑学实验——同济大学建筑系毕业设计课题“山西祁县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J].新建筑,2016(05):104-109.
[12] 李彦伯. 城市“微更新”刍议 兼及公共政策、建筑学反思与城市原真性[J]. 时代建筑,2016,04:6-9.
[13] 李彦伯,诸大建,王欢明. 新公共服务导向的城市历史街区发展模式选择——基于上海市居民满意度的实证分析[J]. 城市规划,2016,02:51-60.
[14] 李彦伯.回应与自觉 大舍新作雅昌(上海)艺术中心的多维阅读[J].时代建筑,2015(03):99-105+98.
[15] 李彦伯. 两个建筑学教学实践样本的比照阅读[J]. 华中建筑,2014,07:180-183.
[16] 李彦伯,诸大建. 城市历史街区发展中的“回应性决策主体”模型——以上海市田子坊为例[J]. 城市规划,2014,06:66-72.
[17] 李彦伯.居间的诗学 《建筑诞生的时刻》评介[J].时代建筑,2014(05):123.
[18] 李彦伯. 动人的暧昧——浅析藤本壮介的建筑思想[J]. 建筑师,2014,03:92-99.
[19] 李彦伯.历史的存活状态——从国际公约到大众文化 评介《世界文化遗产与城市》[J].时代建筑,2014(01):158.
[20] 李彦伯.城市历史街区的现代性——上海里弄住宅的发展及其镜鉴[J].住宅科技,2013,33(12):30-36.
[21] 李彦伯.反思城市旧区的价值[J].住宅科技,2013,33(10):50-54.
[22] 李彦伯. “群租”现象的经济、社会分析——以上海市为例[J]. 上海房地,2009,06:16-18.
[23] 李彦伯. 人文主义的哲学再思与帕拉第奥的建筑理想[J]. 建筑师,2009,02:36-40.
陈珝怡.利益相关者语境下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2019.
Davide Rancati. Community Experience: Live with Us-A Proposal to Revitalize Shanghai Lilong with A New B&B Model, 2018.
王吟珊.城市更新背景下的上海城市菜市场空间治理模式研究,2021.
朱开.社区发展导向下基于社区更新效率与效果的系统性设计研究,2021(获推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李辰.”后拆迁时代“背景下基于空间肌理延续的老城更新模式探索——以上海老城厢豫园街道更新设计为例,2022.
周书涵.基于口述史的城市被动迁居者住居变迁研究——以上海虹镇老街为例,2023.
周雪婧. 基于非正式居住空间价值的新型住区设计策略研究——以虹镇老街张桥地块为例,2023(获推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陈嘉宁. 新时代工人新村社区城市公共空间精细化更新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为例,2023.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