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彭婉婷
浏览量:321   转发量:23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女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所属专业: 风景园林  、 风景园林学
  • 邮箱 : 22227@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1878016445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助理教授。曾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学,期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空间科学所SSI开展两年联合培养。本人主要从事于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与管理、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管理、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评价研究。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扬帆青年人才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重点项目、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项;在国际SCI/SSCI期刊和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20篇,参与专利3项,译著1本(40万字);荣获上海市“扬帆人才”,研究成果曾获四川省科学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三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领跑者5000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等奖项。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管理与规划,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协同发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协同发展,空间模型、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运用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项目情况

重要学术交流/实践 (Conference and Practice)

1. 国内会议:第二十届生态学大会, 生态管理科学支撑“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分论坛,主题报告,中国上海,2021.10.24-2021.10.27 

2. 国际论坛:第一届中国自然保护国际论坛,分论坛三:自然保护地游憩与生态体验,主题沙龙互动嘉宾,中国深圳,2019.10.29 - 2019.11.1

3. 国际讲座:南加州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青年学者讲座系列,主题报告,美国洛杉矶,2018.11.6

4. 国际会议:2017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年会 (ASLA Annual Meeting),美国洛杉矶,2017.10.20-017.10.23

5. 国际会议: 2018年国际自然资本国际研讨会(Natural Capital Symposium),海报报告,美国旧金山,斯坦福大学,2018.3.19-2018.3.22

6. 国际会议: 国际鹤基金-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峰会,特邀报告,美国内布拉斯加州,2018.3.23-2018.3.25

7. 国内研讨会:首届生态文明与国家公园体制建设学术研讨会,分论坛主题报告,中国上海,2016.11.26-2016.11.27

8. 国际会议: 第五届国际生态峰会 (The 55th EcoSummit),海报报告,法国蒙彼利埃,2016.8.28-2016.9.2

9. 规划实践: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专题,项目主要参与者,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市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中心,2020.12-2021.09

10. 规划实践:美国国家公园资源管理战略GIS集成提案,美国国家公园局(NPS)丹佛服务中心规划部 (Planning Division),项目提案者,美国丹佛,2019.07-2019.09

11. 规划实践:美国雷尼尔雪山国家公园(Mount Rainier National Park)交通与访客管理规划,项目参与者,美国国家公园局丹佛服务中心规划部,美国丹佛,2019.07-0.9

12. 规划实践:云南昭通大山包特色小镇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项目参与者,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12-2017.08

13. 规划实践:大山包国家公园概念规划(2017-2030),项目主要参与者,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12-2017.08

14. 规划实践: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规划(2016-2030),项目参与者,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5.6-2016.12

15. 设计实践:四川成都国色天香主题乐园景观提升设计方案,项目参与者,四川置信房地产集团琢品景观有限公司,2014.12-2015.3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自然保护地伞护物种与当地社区的空间作用机理及测度方法研究-以人鹤系统为例”(52208066),2023-2025,30万元,主持,在研

2. 上海市科委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拟建长江口国家公园重要物种保护与生产生活冲突空间识别与规划对策” (21YF1419600),2021-2024,20万元,主持,在研

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国家公园规划与管理” (20FGLB014),2020-2023,25万元,参与,在研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然景观游憩健康资源评价方法及其疗愈模式谱系研究”,2020-2024,参与,在研

5.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法》关于入口社区与特色小镇建设管理与政策研究”,2020.3-2020.08,参与, 结题

6. 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项目:“大数据驱动下自然资源生态安全预测预警预案研究” (19JZD023),2019-2022,80万元,参与,在研

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世界自然遗产地社区对OUV表征要素干扰的识别与特征研究” (2016YFC0503308-1) (课题八任务1),2016-2020,50万元,参与,结题

8. 国家社会科学重点基金项目:“中国国家公园管理规划理论及其标准体系研究” (14AZD107),2014.11-2020.3,参与,免鉴结题,优秀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风景园林的游憩规划设计标准与规范研究” (51278347),2013.0 1-2016.12,参与,结题

10.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国家公园体制研究课题:“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机制研究”,2017.6-2017.9,参与,结题


研究成果

主要论文著作(Selected Publications)

译作和教材:

William E. Hammitt, David N. Cole, Christopher A. Monz. 荒野地游憩:生态学与管理,第三版(吴承照,彭婉婷,张娜译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第二版译名:游憩生态学)40万字

学术论文:

[1] WT. Peng, D. López-Carr, CZ. Wu*, X. Wang, T. Longcore. 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willingness of Protected Area communities to relocate? China’s ecological relocation policy for Dashanbao Protected Area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727:138364. (SCI,IF: 10.753;JCR: Q1)  

[2] WT. Peng§, DJ. Kong§, CZ. Wu*, AP. Møller, T. Longcore. Predicted effects of Chinese national park policy on wildlife habitat provisioning: Experience from a plateau wetland ecosystem [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0,115:106346. (SCI,IF:6.263;JCR: Q1)

[3] WT. Peng, DD. Wang, YL. Cai*. Assessing Ecological Vulnerability under 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Influence in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ine Island-Chongming Island, China.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1; 18:11642. (SSCI,IF:3.390;JCR: Q1)

[4] WB. Cai, WT. Peng*. Exploring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Carbon Storage Driven by Land Use Policy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Land, 2021, 10: 1120. (SSCI,IF:3.398;JCR: Q2)

[5] WW. Wang, WT. Peng, XY. Liu, G He, YL. Cai*.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and Factors Driving the Distributions of Pine Wilt Disease-Damaged Forests in China. Forests, 2022,13: 261. (SCI,IF:2.634;JCR: Q1)

[6] WB. Cai, T. Wu, W. Jiang, WT. Peng, YL. Cai *. Integrating Ecosystem Services Supply–Demand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for Intercity Cooper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Sustainability, 2020,12: 4131(SCI/SSCI,IF:3.251;JCR: Q2)

[7] WT. Peng, ZD. Zhang, G. He, XY. Liu, W. Wang, YL. Cai*, D. López-Carr. Integrating potential land use conflict into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in response to land use/cover changes at a county scale in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Frontiers in Earth Science, 2022, DOI: 10.3389/feart.2022.875433. (SCI,IF:3.60;JCR: Q2)

[8] 彭婉婷, 吴承照*. 保护地旗舰物种栖息地与社区生计空间关系识别的适宜性评价方法[J]. 中国园林,2022,38(11):76-81. (CSCD)

      [9] 彭婉婷, 王鑫, 吴承照*. 基于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保护地生态系统管理研究进展[J]. 风景园林, 2020, 27(3):35-39.(中国        科技核心期刊)

     [10] 彭婉婷, 刘文倩, 蔡文博, 王鑫, 黄智, 吴承照*. 基于参与式制图的城市保护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评价——以上海共       青森林公园为例[J]. 应用生态学报, 2019, 30(2):83-92.(中文核心期刊,CSCD)

    [11] WT. Peng, JW. Wu, WB Cai, K. Huang, Q. Li, CZ. Wu*. Implications for urba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planning: Is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a gateway for improving bird biodiversity[C]? E-Proceedings of IFLA          World Congress 2018, Singapore: National Library Board, 2018,07:1851-1859.

   [12] 彭婉婷, 吴承照*, 黄智, 王鑫.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研究综述[C].中国国家公园模式探索——2016首届生态文明与国家公       园体制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212-220.

   [13] 彭婉婷, 罗鹏*, 刘长青, 唐荣华, 潘远智*. 运用植物区系质量指数快速评估湿地植被恢复成效[J]. 生物多样性, 2014, 22       (5): 564–573. (中文核心期刊,CSCD)

   [14] 彭婉婷, 邹琳, 段维波, 李银霞, 潘远智*, 曾德刚. 多种湿地植物组合对污水中氮和磷的去除效果[J].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3) : 612-617. (中文核心期刊,CSCD)

   [15] WT. Peng, L. Zou, J. Wang, YZ. Pan*, Studies on Effects of Several Wetland Plants on Eutrophic Water               Purification [C].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356-360) :1180-1188. 

主要获奖和专利(Awards and Patens)

1.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 扬帆青年人才,上海市科委,2021 (人才荣誉)

2.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与协同策略, 上海市人民政府, 第十三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排名第二,2021 (科研奖励)

3. 自然遗产地保护和乡村社区发展协同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十五,2022 (科研奖励)

4. 运用植物区系质量指数快速评估湿地植被恢复成效,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领跑者5000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 排名第一, 2015 (科研奖励)

5. 彩色马蹄莲等四种重要商品花卉培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排名第七,2013 (科研奖励)

6. 一种大象保护区用水源检测装置, 2020-4-10, 排名第四,中国, ZL 201920771054.6 (专利)

7. 一种亚洲象行为信息采集系统及方法, 2019-05-27, 排名第四,中国, CN201910445839.9 (专利)

8. 一种大象保护区空气质量检测装置, 2020-4-14, 排名第四, 中国, ZL201920771525.3 (专利)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