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李家彪
浏览量:280   转发量: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研究员
  • 导师类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 所属专业: 地球物理学
  • 邮箱 : jbli@sio.org.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李家彪,1961年4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原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

1983年7月在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力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10月在同济大学海洋系获硕士学位,2001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9年进入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作,2002年7月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12月任自然资源部第二研究所(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所长,2019年7月兼任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党委书记。现任浙江省海洋科学院院长,兼任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学部副主任,科创中国绿色低碳联合体主席,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术委员会海洋领域专门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海洋十年Digital DEPTH(数字化的深海典型生境)大科学计划(2022-2030)首席科学家,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专业委员会(ISO/TC8/SC13Marine Technology 2014~2022)创始主席,国际大洋中脊科学组织(InterRidge )联合主席。

李家彪院士长期从事海底科学与海底探测工程技术研究,是中国边缘海两期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大陆架划界和中国大洋中脊调查研究专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洋科学评审组组长(2017、2018 ),多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拓展了海底科学与海洋权益交叉融合的新领域,近年来关注全球海洋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议题,是“联合国海洋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2021-2030”北极多圈层循环深部观测(ADOMIC)项目的发起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省部特等奖3次、一等奖8次,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出版专著7部、图集1部、中英文论文集6部,发表论文234篇,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18项,主持国家标准13项。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海洋地质学,海洋地球物理,深海深部探测技术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团队名称:海底演化与动力过程

本研究团队着重关注大陆边缘及洋中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大陆边缘和洋中脊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两大关键区域,前者发生的岛弧增生、造山运动和边缘海盆演化体现了板块边缘区丰富而复杂的地质过程,而后者是洋壳增生和大洋岩石圈形成的场所,两者组成了“传送带”起始点和终点。两者不仅蕴含了全球地球动力学理论重大的地质问题,而且物质和能量交换非常强烈,形成了包括油气、天然气水合物和多金属矿在内的诸多重大资源,是国家权益和需求的关键所在。

本团队主要关注以下研究内容:

(1)大陆边缘和洋中脊区深部结构及动力机制;

(2)大陆边缘和洋中脊区的构造-岩浆作用及主控因素;

(3)边缘海盆地形成模式和动力过程;

(4)陆缘盆地的沉积过程及油气资源潜力评估;

(5)外大陆架划界及相关海洋权益维护支撑技术研究。


团队目前承担的项目主要包括科技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及重点、面上和青年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全球变化与海气相互作用”专项、“南海及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专项,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省部级基金。


项目情况

主持或参加科研项目(课题)情况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3101400,沉浮式智能组网的声学探测关键技术,2022-03-至2025-12,2500万元,在研,主持

(2)家基金委战略研究项目,专项项目42242019地球系统科学背景下的海洋地球物理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023-01至2023-12,25万元,在研,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893081010,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的地球动力学过程,2019-01至2023-12,1986万元,在研,主持

(4)国家海洋专项,国际合作项目,GASI-GEOGE,亚洲大陆边缘动力学及全球变化,2015-01至2019-12,7700万元,在研,主持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91028006,南海西南次海盆中脊3D地震成像及其构 造演化,2011-01至2014-12,450万元,已结题,主持

(6)国家海洋局中印尼合作项目,南海地球动力学联合观测计划(Seismic Observation and Geodynamic Research in South China Sea),2010-01至2014-12,210万元,已结题,主持 

(7)国家海洋专项,海峡两岸合作项目,大陆架联合调查研究——南海西南次海盆海底地震仪(OBS )三维地震探测,2010-01至2012-12,180万元,已结题,主持

(8)国家大洋专项,中法合作项目,大洋中脊海底地震OBS实验与深海科学联合研究(Mid-Ocean Ridge OBS Experiment and Deep Ocean Scientific Research),2010-01至2012-12,160万元,已结题,主持

(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7CB411700,南海大陆边缘动力学及油气资源潜力,2007-01至2011-12,3055万元,已结题,主持

(10)国家大洋专项,研究项目,DYXM-115-02-3-01,西南印度洋中脊热液区OBS深部构造及其动力过程的综合研究,2007-01至2010-12,420万元,已结题,主持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代表性论著

1.Li, J., Jian, H., Chen, Y. J., Singh, S. C., Ruan, A., Qiu, X., ... & Zhang, J.. (2015). Seismic observation of an extremely magmatic accretion at the ultraslow spreading Southwest Indian Ridg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2(8), 2656-2663.

2.Yu, Z., Li, J. *, Niu, X., Rawlinson, N., Ruan, A., Wang, W., Hu, H., Wei, X., Zhang, J. & Liang, Y. (2018).Lithospheric Structure and Tectonic Processes Constrained by Microearthquake Activity at the Central Ultraslow-Spreading Southwest Indian Ridge (49.2 degrees to 50.8 degrees E).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solid earth 123, 6247–6262 

3.Zhao, M., Qiu, X., Li, J.*, Sauter, D., Ruan, A., Chen, J., ... & Niu, X. (2013). Three-dimensional seismic structure of the Dragon Flag oceanic core complex at the ultraslow spreading Southwest Indian Ridge (49°39′E).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14(10), 4544-4563.

4.Li, J. , Ding, W. , Lin, J. , Xu, Y. , & Zhou, Z. (2021). Dynamic processes of the curved subduction system in southeast asia: a review and future perspective. Earth-Science Reviews, 217(8), 103647.

5.Li J., Ding W., Wu Z., et al. (2012). The propagation of seafloor spreading in the southwestern subbasin,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7(24): 3182-3191.

6.Zhang, J., Li, J.*, Ruan, A., Wu, Z., Yu, Z., Niu, X., & Ding, W. (2016). The velocity structure of a fossil spreading centre in the Southwest Sub‐basin, South China Sea. Geological Journal, 51, 548-561.

7.Ding, W., Niu, X., Zhang, T., Chen, S., Liu, S., Tan, P., ... & Li, J*. (2022). Submarine wide-angle seismic experiments in the High Arctic: The JASMInE Expedition in the slowest spreading Gakkel Ridge. Geosystems and Geoenvironment, 1(3), 100076.

8.Huo, G., Wu, Z., & Li, J*. (2020). Underwater object classification in sidescan sonar images using deep transfer learning and semisynthetic training data. IEEE access, 8, 47407-47418.

9.李家彪主编,《现代海底热液硫化物成矿地质学》,科学出版社,2017。

10.李家彪主编,《中国边缘海形成演化与资源效应》(第二版),海洋出版社,2008,1-517(2009年度优秀海洋科技图书)(第一版,海洋出版社,2005)。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系统开展中国边缘海地质研究,发展完善动力学演化理论知识;

(2)实现海底科学与海洋法学的交叉研究,创建我国大陆架划界技术理论体系;

(3)推动我国大洋中脊调查研究的跨越发展,实现国际海底硫化物找矿重大突破;

(4)促进多波束测深技促进多波束测深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建立完善我国海洋调查的技术标准体系。


学生信息
研究生
学术型博士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