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戴海峰
浏览量:1386   转发量:11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汽车学院
  • 所属专业: 车辆工程
  • 邮箱 : tongjidai@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021-69583847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锂离子电池及燃料电池等电化学电源管控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主持其他各类省部级及产学研合作项目40余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973、863及重点研发计划等6项项目。近5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第一/通讯作者SCI论文100余篇,中科院一区论文65篇;论文总被引10000余次(Google Scholar),H-index 55,ESI高被引论文17篇、热点论文3篇。以第一著者出版中英文著作5部、译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9项,主持/参编标准8部(含IEEE标准1部)。以第一完成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能源研究会技术创新一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2019~2023连续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榜单;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受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现为IEEE高级会员,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或分会主席,做大会/特邀报告20余次。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新能源汽车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团队在新能源汽车电源系统方面凝练出以跨域建模、深度测量和智能管控为特征的电化学数字电源技术。团队现有教师5名,含东方学者、上海千人、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等;博士后3名,博士/研究硕士生60余人。团队承担或参与了30余项国家863、973和重点研发计划任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研发了中国第一辆自主知识产权燃料电池轿车电源系统,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10余项。团队学生屡获汽车工程学会和同济大学优秀硕/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市及同济大学优秀毕业生,连续3年获评同济大学“学术先锋”;团队教师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创新项目/竞赛中屡获奖励


科研项目

一、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寒区全气候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系统热电耦合机理与高效管理(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 多源信息与干扰耦合下的电池多维、多尺度容量估计与融合(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 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及动力系统的全工况仿真及试验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科技部

2. 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集成与控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科技部

三、省部级项目

1. 新能源汽车用电化学电源系统管控关键技术(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上海市科委

2. 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与控制技术研究(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河南省科学技术厅

3. 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系统热失控/热蔓延的发生机理研究、过程建模、识别及安全防护设计,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

四、其他项目

1. 燃料电池系统管理与控制联合(校地校企平台项目),上海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 燃料电池系统故障诊断及能量管理(产学研合作),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

3. 在线EIS检测方法及电池诊断(产学研合作),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1. J. Zhu; Y. Wang; Y. Huang; R. B.Gopaluni; Y. Cao; M. Heere; M. J. Muhlbauer; L. Mereacre; H. Dai; X. Liu; A.Senyshyn; X. Wei; M. Knapp; H. Ehrenberg,Data-drivencapacity estimation of commercial lithium-ion batteries from voltage relaxa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2022

2. K. Chen; Y. Xu; H. Wu; J. Zhu; X. Wang;S. Chen; X. Wei; H. Dai,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assessment for different cathode based commercial pouch cells under differentpressure boundary conditions,ENERGY STORAGE MATERIALS,2024

3. R. Huang; G. Wei; X. Zhou; J. Zhu; X.Pan; X. Wang; B. Jiang; X. Wei; H. Dai,Targeting thelow-temperatur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Anon-destructive bidirectional pulse current heating framework,ENERGY STORAGE MATERIALS,2024

4. X. Wang; J. Zhu; X. Wei; D. Wang; W. Xu;Y. Jin; H. Dai,Non-damaged lithium-ion batteriesintegrated functional electrode for operando temperature sensing,ENERGY STORAGE MATERIALS,2024

5. H. You; X. Wang; J. Zhu; B. Jiang; G.Han; X. Wei; H. Dai,Investigation of lithium-ionbattery nonlinear degradation by experiments and model-based simulation,ENERGY STORAGE MATERIALS,2024

6. G. Zhang; X. Wei; X. Wang; S. Chen; J.Zhu; H. Dai,Evolution mechanism and non-destructiveassessment of thermal safety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 during the wholelifecycle,NANO ENERGY,2024

7. W. Fan; B. Jiang; X. Wang; Y. Yuan; J.Zhu; X. Wei; H. Dai,Enhancing capacity estimation ofretired electric vehicle lithium-ion batteries through transfer learning from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TRANSPORTATION,2024

8. G. Zhang; X. Wei; X. Wang; J. Zhu; S.Chen; G. Wei; X. Tang; X. Lai; H. Dai,Lithium-ionbattery sudden death: Safety degradation and failure mechanism,ETRANSPORTATION,2024

9. S. Chen; X. Wei; G. Zhang; X. Wang; J.Zhu; X. Feng; H. Dai; M. Ouyang,All-temperature areabattery application mechanism, performance, and strategies,INNOVATION,2023

10. S. Ding; Y. Li; H. Dai; L. Wang; X. He,Accurate Mode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to Boost Precise AgingPredic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A Review,ADVANCEDENERGY MATERIALS,2023

二、授权发明专利

1. 戴海峰;袁浩;刘钊铭;唐伟;魏学哲,一种燃料电池老化预测方法、系统、介质及产品,CN118393389B,2024

2. 戴海峰;刘钊铭;袁浩;魏学哲;谢佳平,一种燃料电池闭环状态管理方法、装置、介质及产品,CN118398850B,2024

3. 戴海峰;范文君;乔冬冬,基于充电电压区间内电量增长的电池内短路定量诊断方法,CN114660491B,2024

4. 戴海峰;袁浩;刘钊铭;魏学哲,一种基于非线性阻抗谱的燃料电池故障诊断方法,CN115084593B,2024

5. 戴海峰;魏学哲;战俊豪;袁浩,一种燃料电池空气过氧比与流量压力协同控制方法及系统,CN111342086B,2022

6. 戴海峰;王学远;魏学哲,一种锂离子电池充电时析锂检测方法,CN112394289B,2021

7. 戴海峰;魏学哲;王学远;张广续,一种基于容量增量曲线特征的电池内短路检测方法,CN111707958B,2021

8. 戴海峰;魏学哲;王学远;张广续,一种基于弛豫电压特征的电池内短路诊断方法,CN111551860B,2021

9. 戴海峰;魏学哲;袁浩;陶建建,一种基于模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阻抗在线估计方法,CN111261903B,2021

10. 戴海峰;魏学哲;姜波;李亚东,基于容量增量分析的锂离子电池在线快速容量估计方法,CN111142036B,2021

三、出版专著

1. 戴海峰, 裴冯来, 郝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安全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2. 戴海峰, 王学远, 朱建功,动力电池电化学阻抗谱:原理、获取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23

3. 戴海峰, 张龙海, 袁浩,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

4. 戴海峰, 余卓平, 袁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及其控制,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

5. Haifeng Dai, Jiangong Zhu,Advanc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for Electric Vehicles,Elsevier,2024

四、科研奖励

1. 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2

2.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21

3.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2022

4. 中国能源研究会技术创新一等奖,2022

5. 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国际级金奖,2023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