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史景云 男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及硕士生研究生导师 。现任中华放射学会心胸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呼吸学组委员、急诊学组委员、中国防痨学会影像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专科分会委员,胸部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胸部学组副组长。研究方向:肺部疾病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肺部疾病人工智能研究、肺部疾病分子影像学及肺部疾病功能成像。 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校局级课题1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先后在《Lancet Digit Health》、《Eur Respir J》、《Clin Cancer Res》、《CHEST》、《lung cancer》、《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European Radiology》、《Small Methods 》、《Clinical Lung Cancer》等国外本领域较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6部,参编专著18部。实用新型专利1项。
基本情况
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科室多年来专注于肺部疾病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目前由 史景云 担任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行政主任,科室人员有60余名,目前放射科共有CT机14台,磁共振机3台,DSA3台,6台DR。目前设置五个亚专科方向:放射诊断、功能成像、分子影像、人工智能、介入治疗。在完成大量临床工作的同时,科研团队在放射诊断方面,主要从事肺癌的影像特征与病理相关性,不同基因分型肺癌的影像疗效评价以及通过影像特征来进行免疫表达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在功能成像方面,主要从事肺癌和肺动脉高压的磁共振成像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在分子影像方面,主要从事肺癌术中分子成像,肺癌免疫治疗分子成像等方面的研究。在人工智能方面,主要从事肺癌不同EGFR突变亚型的人工智能影像学评价、放射组学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不同病理亚型等方面的研究。在介入治疗方面,从事介入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价工作,旨在通过影像学手段解决肺部疾病诊治的临床关键问题。
导师情况
团队负责人 史景云 主任 现任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放射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及硕士生研究生导师 。在学术任职方面现任:中华放射学会心胸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呼吸学组委员、急诊学组委员、中国防痨学会影像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专科分会委员,胸部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委员,胸部学组副组长。 目前主持省部级及校局级课题6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先后在《Lancet Digit Health》、《Eur Respir J》、《Clin Cancer Res》、《CHEST》、《lung cancer》、《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European Radiology》、《Small Methods 》、《Clinical Lung Cancer》等国外本领域较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专著6部,参编专著18部。实用新型专利1项。
团队科研情况
整个团队成员由放射科医生、核医学科医生、放疗科医生以及从事分子影像和人工智能的研究团队共同组成。根据临床需求及目前科研方向,团队主要聚焦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肺部疾病放射诊断方面
团队成员 李巍 博士,长期专注于肺癌的影像与病理对照研究,尤其侧重于黏液腺癌的影像学特征,近年来发表6篇SCI文章,分别发表于European Radiology、 Lung Cancer、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等杂志。团队成员 王子建 硕士,进行了表现为不同大小纯磨玻璃样肺癌预后的放射特征研究,相关成果发表Transl Cancer Res;团队成员 陈芸 博士,进行了CT定量预测肺癌调强放疗的放射性肺损伤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J Thorac Dis杂志。团队成员 吴童 硕士,进行了肺腺癌手术切除患者TSCT影像学特征与PD-L1表达关系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Clin Lung Cancer杂志,其论文获得同济大学优秀硕士毕业论文,然后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助前往荷兰进行博士学位攻读;另外,团队多年来与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肿瘤科合作发表数篇文章,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Lung Cancer、Chest等杂志。
2、肺部疾病功能成像方面
团队成员 何苗 博士,与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王岚主任、姜蓉主任建立长期合作模式,进行了肺动脉高压的心脏MR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该研究项目于2022年获得申康及上海市肺科医院的基金支持。团队成员 赵龙 博士,专注于利用核医学技术评估肺癌PD-1/PD-L1免疫治疗疗效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Br J Radiol等杂志。团队成员 鲍晓 博士,利用多参数MRI进行了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免疫治疗的病理反应评价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European Radiology杂志。
3、肺部疾病分子影像方面
团队成员 吴童 硕士,于前期成功构建了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探针用于肿瘤血管生成的MR成像,相关成果发表于Clin Transl Oncol杂志;团队成员 曹敬雪 博士,在此基础上成功构建肺癌双靶向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用于肺癌术中成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mall Methods杂志(IF:14.188),其中团队成员曹敬雪成功转博并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博士新生奖学金。在团队合作下,该方向研究继续获得上科委基金支持,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中。
4、肺部疾病人工智能方面
团队与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田捷教授团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连续4年在肺癌人工智能领域合作发表4篇SCI论文于Lancet Digit Health(IF:36.615)、Front Oncol、Eur Respir J(IF:11.807)、Eur Radiol杂志。团队成员 鲍晓 博士,利用多模态放射组学等方法评估非小细胞肺癌PD-1/PD-L1免疫治疗的疗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Oncoimmunology杂志;团队成员 熊梓琦 博士,在大连医科大学攻读硕士期间利用CT影像组学鉴别微浸润性腺癌与表现为大于10 mm纯磨玻璃结节的浸润性腺癌,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Eur J Radiol等杂志,目前将在此方向继续深入研究。团队成员 于晓河 博士、汪芳 博士、戴琦 博士,目前共同主攻上海市科委课题:多维度定量CT分析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与分级的应用与评价,该项目正在进行中。
近年来,主持省部级及校局级课题6项。
1、申康-联影联合科研发展计划项目,SKLY2022CRT202,基于肺动脉高压多模态影像学的人工智能筛查与评估系统的建立,2022-07至2025-06,300万。
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Y11902600,多维度定量CT分析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分级的应用与评价,2020-10至2023-09,30万。
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ZR1447000,靶向聚多巴胺修饰NaGdF4核壳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评估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2020-07至2023-06,20万。
4、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引导项目,17411969100,肺癌双靶点碳纳米粒子探针的术中分子成像研究,2017-06至2020-06,20万。
5、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引导项目,14411966400,肺癌靶向Annexin A2-FITC荧光探针的术中分子成像研究,2014-08至2017-09,20万。
6、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引导项目,10411967600, CD44v靶向超磁性纳米氧化铁检测肺癌微小转移灶的研究, 2010-01至2013-03,10万。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近年来,主持省部级及校局级课题6项。
1、申康-联影联合科研发展计划项目,SKLY2022CRT202,基于肺动脉高压多模态影像学的人工智能筛查与评估系统的建立,2022-07至2025-06,300万。
2、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Y11902600,多维度定量CT分析技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分级的应用与评价,2020-10至2023-09,30万。
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ZR1447000,靶向聚多巴胺修饰NaGdF4核壳上转换荧光纳米探针评估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2020-07至2023-06,20万。
4、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引导项目,17411969100,肺癌双靶点碳纳米粒子探针的术中分子成像研究,2017-06至2020-06,20万。
5、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引导项目,14411966400,肺癌靶向Annexin A2-FITC荧光探针的术中分子成像研究,2014-08至2017-09,20万。
6、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医学引导项目,10411967600, CD44v靶向超磁性纳米氧化铁检测肺癌微小转移灶的研究, 2010-01至2013-03,10万。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