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高绍荣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7-01 导师主页
高绍荣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学 ,生物学
胚胎发育与多能干细胞,主要从事早期胚胎发育与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
gaoshaorong@tongji.edu.cn

博士招生专业

1
生物学
2023
2
学术型博士
2
生物学
2024
2
学术型博士
3
生物学
2026
2
学术型博士

招生信息

1
生物学
2023
1
学术型硕士
2
生物学
2024
1
学术型硕士
3
生物学
2026
1
学术型硕士

高绍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术咨询委员会学部委员,现担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院长,教育部“细胞干性与命运编辑”前沿科学中心主任。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基金委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负责人。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并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等奖项。

高绍荣长期从事胚胎发育与多能干细胞的基础与转化研究,相关研究成果曾入选世界十大医学突破和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以通讯作者在包括Nature, Scienc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他引一万余次,多项成果被写入教科书。

高绍荣教授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和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以及Cell Stem Cell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编委。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32488101,精子发生与早期胚胎发育及出生缺陷病因研究,2025/01-2029/12,在研,项目负责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2330030,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围着床期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研究,2024/01-2028/12,在研,项目负责人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育健康及妇女儿童健康保障”重点专项,2022YFC2702200,哺乳动物着床前胚胎表观调控网络决定细胞命运与谱系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2022/12-2025/11,在研,项目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支持项目,92168205,心脏损伤修复的多组学时空图谱解析,2022/01-2025/12,在研,项目负责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31820103009,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组蛋白修饰与DNA甲基化重编程机制研究,2019/01-2023/12,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1721003,发育生物学与干细胞,2018/01-2023/12,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2016YFA0100400,组蛋白及DNA修饰在细胞编程与重编程过程中的相互关联与动态调控机制研究,2016/08-2020/12,3000万元,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1630035,人卵母细胞和早期胚胎发育异常的分子机制及干预研究,2017/01-2021/12,278万元,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1430056,早期胚胎端粒延长的分子机制及其在体细胞重编程中的功能研究,2015/01-2019/12,353 万元,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10.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1325019,体细胞重编程,2014/01-2017/12,320万元,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91319306,利用连续重编程体系研究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遗传机制,2014/01-2016/12,300 万元,已结题,项目负责人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高绍荣教授主要从事早期胚胎发育与体细胞重编程的表观调控机制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 在iPS细胞多能性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其领导的研究团队是世界上首次证明了iPS细胞真正多能性的两个实验室之一。该研究成果一经发表引起世界广泛关注,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高绍荣教授于2011年获得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 该研究成果也为我国干细胞研究在国际上赢得了话语权。

2. 首次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了小鼠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蛋白H3K4me3和HK27me3修饰建立特点与调控机制,发现宽的(broad)H3K4me3修饰在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中对基因表达调控和第一次细胞命运决定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Nature,同期Nature配发了专门评述。该研究成果入选了2016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异染色质标志性的组蛋白修饰H3K9me3在雌雄配子受精后发生剧烈重编程,而且H3K9me3对早期胚胎基因组中逆转座子的沉默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鉴定了组蛋白伴侣Chaf1a在逆转座子沉默中起关键作用,相关研究于2018年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ell Biology。最新研究证明在人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H3K9me3同样对逆转座子的沉默发挥重要作用,并在不同发育阶段在不同的逆转座子上建立H3K9me3,并鉴定了重要调控因子如Dux和ZNF因子在介导H3K9me3建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相关成果以封面论文发表在2022年Cell Stem Cell上。

3. 发现核移植干细胞较iPS细胞具有延长端粒,改善端粒功能以及具有更好的线粒体功能,为进一步提高iPS细胞质量提供了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2014年Cell Stem Cell上;最新的研究揭示了早期胚胎重要因子Dcaf11在早期胚胎和胚胎干细胞中可以通过激活Zscan4促进不依赖端粒酶的端粒加长,相关研究发表于2021年Cell Stem Cell。证明DNA羟甲基化酶Tet1可以促进体细胞重编程,提高iPS细胞诱导效率;首次建立TSKM二次诱导体系,基于此系统初步解析了在体细胞中过表达Tet1诱导体细胞重编程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发表于2013年Cell Stem Cell上,并被评为2013年最佳论文之一。这两项研究都为进一步提高iPS细胞质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4. 利用单细胞和微量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潜能系统揭示了体细胞核移植胚胎发育阻滞的重要表观遗传机制,发现组蛋白修饰异常和异常DNA再甲基化是导致克隆胚胎发育重要障碍。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和Cell Discovery上,并对克隆猴的成功提供了理论依据。最新研究证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异常也是体细胞克隆胚胎发育的重要表观障碍,并发现转录因子Dux可以部分修复组蛋白乙酰化提高克隆胚胎发育率,相关成果于2021年发表在Cell Stem Cell。

5. 除了DNA和组蛋白修饰, RNA修饰在细胞命运调控中同样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优化微量细胞m6A测序方法,并通过基因编辑小鼠模型与抑制剂,首次揭示了m6A调控卵母细胞母源RNA稳定性和2-细胞胚胎因合子基因组激活而短暂表达的RNA适时降解的作用机制,文章发表在2022年Nature Cell Biology上。与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实验室合作,发现RNA去甲基化酶FTO通过调控LINE1 RNA的m6A修饰,参与LINE1以及附近基因的转录活性调控,并影响染色质开放与组蛋白修饰,从而调控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相关研究发表在2022年Science上。并首次证明YTHDC1通过识别LINE1 RNA的m6A修饰参与LINE1脚手架复合物的形成与染色质调控,从而影响胚胎干细胞中逆转座子的转录沉默与全能性退出,相关研究以封面形式发表在2021年Protein Cell上。

2005年以来,曾主持和参加多项国家基金委、科技部和上海市等科研项目。以通讯(含共同)作者身份在Nature、Science、Cell Stem Cell、Nature Cell Biology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