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王乐军
浏览量:271   转发量:1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副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体育部
  • 所属专业: 教育学  、 体育
  • 邮箱 : wlj@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乐军,同济大学长聘副教授,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双聘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物力学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技术协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运动生物力学和人体运动神经肌肉生物电信号分析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上海市体育局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二十余项。以第一作者在Exp brain res、Med Biol Eng Comput等SCI期刊和体育科学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3项。曾获上海市康复医学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市体育局科技项目优秀成果奖、上海市体育局社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同济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提名奖等奖励。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运动生物力学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神经肌肉训练调控拮抗肌共激活提升老年人踝关节肌力的作用机制研究、2023/1-2026/12、在研、主持

[2]  上海市体育局备战攻关项目、上海市体操蹦床备战第十五届全运会重点运动员技术动作优化与难新动作发展攻关研究、2024/1-2024/12、在研、主持

[3]  上海市体育局科技雏鹰计划项目、上海市青少年蹦床运动员811、803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评价及针对性训练研究、2022/10-2023/9、已结题、主持

[4]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非稳定抗阻训练提高大学生体质测试引体向上成绩的实验干预研究、2022/11-2025/12,在研、主持

[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IT人群体力活动行为促进的社会生态模式构建及效果评价、2018/8-2022/12、已结题、主持

[6]上海市体育局非定向备战攻关项目、21J022、基于视频深度学习的蹦床着网起跳技术动作智能化诊断系统研究、2021/1-2021/12、已结题、主持

[7]上海市体育局科技雏鹰计划项目、20C005、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空跳高度关键影响因素研究、2020/1-2020/12、已结题、主持

[8]  上海市体育局科技综合计划项目、19Z024、蹦床着网技术关键运动学参数实时无线采集分析系统的研发与应用、2019/1-2019/12、已结题、主持

[9]  上海市体育局科技雏鹰计划项目、18C007、上海市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网性”的评价与诊断研究、2018/1-2018/12、已结题、主持

[10]      上海市体育局科技综合计划项目、16Z013、蹦床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研究、2016/9-2018/8、已结题、主持

[11]      上海市体育局科技综合计划项目、14ZH01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110米栏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评价及针对性训练研究、2014/9-2016/8、已结题、主持

[12]      上海市体育局科技腾飞计划项目、11TF007、上海市青少儿体操比赛计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2011/12-2013/12、已结题、主持

[13]      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课题青年项目、HJTY-2014-E006、蛙泳教学视频快速反馈系统的研发与应用、2015/11-2016/11、已结题、主持

[14]      上海市学校体育科研课题青年项目、HJTY-2012-E006、上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内部动机与外部诱因研究、2012/11-2013/10、已结题、主持

[15]      上海市体育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TYSKYJ2014020、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供需矛盾研究、2014/03-2014/10、已结题、主持


研究成果

1.       获奖

[1] 王乐军.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主动肌拮抗肌肌电与脑电关联研究. 2014年上海市优秀研究生成果(博士学位论文),2015年.

[2] 牛文鑫,樊瑜波,姜成华,关国平,王乐军,姚杰,倪明.着陆冲击损伤发生、防护和康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应用. 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一等奖,2019年.

[3] 王乐军,龚铭新,邹凝祥,等.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空跳高度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2021年上海市体育科技项目优秀成果奖,2021年.

[4] 王乐军,游松辉、姜丽萍, 等. 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供需矛盾研究. 2014年上海市体育社会科学课题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2015年.

[5] 黄勇,龚铭新,王乐军,等. 上海男、女体操蹦床运动员全运会夺金战略科技攻关与服务研究. 上海市体育局科技攻关一等奖,2010年.

[6] 龚铭新,黄勇,王乐军,庄大伟,杨淑华. 上海自行车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上海市体育局科技攻关二等奖,2010年.

2.       发表论文

[1]  Lejun Wang*, Haifeng Tao, Qing Chen, Minjie Qiao,Xiaoqian Song, WenxinNiu. Effect of fatigue on intermuscular EMG-EMG coupling during bench pressexercise at 60% 1RM workload in males.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24, 18:1472075.

[2]  Jiaqi Li, Hua Yang, Xiaoqian Song, MinjieQiao, Haifeng Tao, Wenxin Niu, Jingyuan Chen*, Lejun Wang*. Effectiveness of social media with or withoutwearable devices to improve physical activity and reduce sedentary behavior: 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Chinese postgraduates[J]. Heliyon. 2023, 9(10):e20400.

[3] LejunWang*, Xiaoqian Songa,Qineng Shao, Ce Wang, Hua Yang, HaifengTao, Minjie Qiao, Wenxin Niu, Xiaodong Liu*. Are the antagonist muscle fatiguedduring a prolonged isometric fatiguing elbow flexion at very low forces foryoung adults?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22, 956639:1-9.

[4] LejunWang*, Minjie Qiao, Haifeng Tao, Xiaoqian Song, Qineng Shao,Ce Wang, Hua Yang, Wenxin Niu, Yiqing Chen*. A Comparison of Muscle Activationand Concomitant Intermuscular Coupling of Antagonist Muscles among BenchPresses with Different Instability Degree in Untrained Men. 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22, 940719:1-11.

[5] Lejun Wang*, HuaYang, Xiaoqian Song, Ce Wang, Minjie Qiao, Haifeng Tao, Wenxin Niu, Ruijie Li*.Physical activity level and social-ecological influence factors in Chinese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s:Across-sectional stud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Public Health, 2022, 4580589:1-8.

[6] LejunWang, Ce Wang, Hua Yang, Qineng Shao, Wenxin Niu, Ye Yang*and Fanhui Zheng*. Halo Sport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 ImprovedMuscular Endurance Performance and Neuromuscular Efficiency During an IsometricSubmaximal Fatiguing Elbow Flexion Task.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2022,16:758891.

[7] LejunWang, Hua Yang, Guoqiang Ma*, Mingxin Gong,Wenxin Niu,Tianfeng Lu*.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of Lower Limb Muscle Fatigue andPedalling  Performance Decline of EliteAthletes during a 30-Second All-Out Sprint Cycling Exercise. J Healthc Eng, 2021, 6755767:1-8.

[8]  Lejun Wang, Xiaoming Yu*,Qineng Shao, Ce Wang, Hua Yang, ShangjunHuang, Wenxin Niu*. Muscle Fatigue Enhance Beta Band EMG-EMG Coupling ofAntagonistic Muscles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pasticity[J]. Frontiers in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2020, 8(1007): 1-11.

[9]  Lejun Wang*, Qineng Shao, Guoqiang Ma*, Mingxin Gong, Wenxin Niu,Jun Qiu. Pedaling performance decline of elite athletes is mainly determined bythe fatigue degree of hamstring and vastus muscles during repeated sprintcycling exercise.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20,7294820:1-9.

[10]     Lejun Wang*, WenxinNiu*, Kuan Wang, Shengnian Zhang, Li Li, Tianfeng Lu. Badminton players show alower coactivation and higher beta band intermuscular interactions of ankleantagonist muscles during isokinetic exercise. Medical & BiologicalEngineering & Computing, 2019,57(11):2407-2415.

[11]     Lejun Wang*, ZihangXie, Aiyun Lu, Tianfeng Lu, Shengnian Zhang, Fanhui Zheng, Wenxin Niu*. Antagonisticmuscle prefatigue weakens the functional corticomuscular coupling duringisometric elbow extension contraction. NeuroReport,2020,31(5):372-380.

[12]     Lejun Wang*,YutingWang,Aidi Ma, Guoqiang Ma,Yu Ye,Ruijie Li,Tianfeng Lu. A Comparative Study ofEMG Indices in Muscle Fatigue Evaluation Based on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during All-Out Cycling Exercise. 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018,9341215:1-8.

[13]     Lejun Wang*, AidiMa, Yuting Wang, Songhui You, Aiyun Lu. Antagonistmuscle prefatigue increase the intracortical communication betweencontralateral motor cortex during elbow extension contraction. J Healthc Eng,2017, 8121976:1-6.

[14]     Lejun Wang, Aiyun Lu, ShengnianZhang, WenxinNiu, FanhuiZheng, Mingxin Gong. Fatigue-relatedelectromyographic coherence and phase synchronization analysis betweenantagonistic elbow muscles. Exp Brain Res, 2015,233(3):971-982.

[15]     王乐军,马童昕,闫嘉淇,李倩,龚铭新,牛文鑫. tDCS结合抗阻训练对大学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影响作用及潜在机制研究.医用生物力学杂志,2024,40(3).

[16]     王乐军,徐仰才,马国强,牛文鑫,邱俊,龚铭新,王钰婷. 30秒全力蹬踏自行车运动中下肢肌肉协同活动特征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0,39(1):3-11.

[17]     王乐军*,邵企能,马国强,龚铭新,牛文鑫,邱俊,徐仰才.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自行车间歇训练诱发股直肌疲劳的肌电评价效果研究[J]. 体育科学,2019,39(9):60-67.

[18]     王乐军*,陈景源,马爱迪,游松辉,李岩,牛文鑫,龚铭新. 羽毛球专项运动对踝关节肌肉共收缩活动的影响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2017,53(4):58-64.

[19]     王乐军*,陆爱云,郑樊慧,龚铭新,张磊,董菲. 低负荷静态收缩诱发屈肘肌疲劳的肌电与脑电相干性分析. 体育科学,2014,34(2):40-47.

[20]     王乐军*,陆爱云,牛文鑫,龚铭新,赵文楠. 运动诱发局部肌肉疲劳的肌电及脑电协同分析研究进展.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2):165-170.

[21]     王乐军*,陆爱云, 牛文鑫, 龚铭新,李旭鸿. 运动性肌肉疲劳诱发拮抗肌活动变化的特征及机制-研究现状与思考.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33(7):735-745.

[22]     王乐军*,陆爱云,龚铭新,毋江波,董菲,张磊.sEMG指标监测快速点击鼠标致指伸肌疲劳的适用性评价研究. 体育科学,2013,33(1):62-71.

[23]     王乐军,陆爱云*,范年春,郑樊慧,董菲,张磊.表面肌电信号指标评价低负荷等长收缩诱发屈肘肌疲劳的敏感性和稳定性分析.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2):117-123.

[24]     王乐军*,陆爱云,郑樊慧,龚铭新. 低负荷静态收缩诱发屈肘肌疲劳的协同肌sEMG相干性.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37(5):63-67. 

[25]     王乐军*,黄勇,龚铭新,毋江波,李占强,岳增科. 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主动肌与拮抗肌sEMG相干性分析.体育科学,2011,31(10):79-83.

[26]     王乐军*,黄勇,龚铭新,马国强. 10s全力蹬踏自行车运动过程中股直肌sEMG活动特征研究.体育科学,2010,30(11):50-55.

[27]     王乐军*,黄勇,龚铭新,等. 小波包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探索运动性肌肉疲劳过程中sEMG变化特征. 体育科学,2009,29(12):51-55.

[28]     王乐军*,龚铭新,黄勇,等. 运动生物力学多参数同步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中国体育科技,2009,45(4):125-126.

[29]     王乐军,龚铭新,游松辉,卢天凤,李瑞杰. 蛙泳实验教学视频分析与反馈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实验室科学,2016,19(2):10-12.

[30]     王乐军,卢天凤,邹凝祥,冯琳琳,牛文鑫,龚铭新. 基于肌电监测的高尔夫挥杆教学技术动作评价实验设计. 实验室科学,2020,23(2):45-48.

[31]     王乐军,王钰婷,吴昊,等. “位移新规”实施后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的灰色关联度研究[J]. 体育科研. 2018(02): 100-104.

[32]     王乐军, 殷静,许以诚, 等. 谢文骏与刘翔110米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研究. 体育科研,2016,37(5).

[33]     王乐军. 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供需矛盾研究. 体育科研,2015,36(4):65-69.

[34]     王乐军,龚铭新,邹凝祥,等. 上海市青少儿体操比赛计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体育科研,2014,35(2):52-55.

[35]     谢钧,王乐军*,龚铭新,俞华,王钰婷,邹凝祥. 优秀蹦床运动员高磊不同难度成套动作的各客观分得分相关关系及演变特征. 体育科研,2021,42(4):1-5.

[36]     游松辉,王乐军,秦黎黎,等. 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男子U15精英梯队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标准的构建研究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9, 42 (06): 41-47.

[37]     黄勇,王乐军,龚铭新,等. 黄玉国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运动学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36(11): 80-83.

[38]     谢钧,王乐军,龚铭新,等. 单跳运动员竞技能力结构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20, 28 (01): 62-65.

3. 出版专著与教材

[1] 胡耿丹,王乐军(副主编),牛文鑫. 运动生物力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33.6万字,2013

[2] 王乐军,等. 数据高效处理与统计分析,同济大学出版社,46.2万字,2022.

4. 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1] 牛文鑫,黄尚军,王乐军,李亚琦. 基于表面肌电和功能电刺激的交互式训练外骨骼机器人[P]. 上海市:CN112089577A,2020-12-18.

[2] 董静梅,游松辉,王乐军,等. 快速诊断过度训练的分泌型IgA免疫胶体金检测试纸. CN206788184U. 2017年12月.

[3] 王乐军,等. 一种游泳教学视频反馈系统.CN206323488U. 2017年7月.

[4] 王乐军,一种肘关节恒定负荷运动实验测试仪,实用新型专利,2015年6月,已授权

[5] 龚铭新,王乐军,一种便携式无线体育计时箱,实用新型专利,2013年9月,已授权

[6] 龚铭新,庄大伟,黄勇,别海罡,马捷昱,王乐军,杨淑华,无线组网体育计时及传输装置,实用新型专利,2012年9月,已授权

[7] 王乐军,运动生物力学多参数同步测试系统,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2009年12月,已获批

[8] 王乐军,激光测速与视频同步软件,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2009年12月,已获批

[9] 王乐军,龚铭新,青少儿体操比赛计分系统,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2013年8月,已获批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