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周劲松
浏览量:2242   转发量:23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交通学院
  • 所属专业: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邮箱 : jinsong.zhou@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交通学院车辆与载运系系主任、担任《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等4本学术期刊编委、ISO/TC 108委员、国家发改委城市轨道交通装备评标专家、浙江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等。长期从事机车车辆动力学、车辆振动与主动控制及振动信号处理的研究工作。主持及参加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863项目、铁道部及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项。主持和参与多种地铁车辆、提速和高速列车转向架的动力学分析、优化和试验工作,在动力学分析、悬挂优化设计、车辆模态参数的测试与分析和振动分析及隔振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高速列车振动、模态匹配、模态优化等方面做出贡献,开拓了轨道车辆振动模态理论分析及运用研究领域,创建基于模态的动态性能正向设计理论体系和逆向溯源分析技术近年来在振动疲劳研究持续发力,完成轨道车辆振动疲劳正向设计、逆向溯源分析框架的构建。提出适用于轨道交通实测振动环境的谱归纳技术,发明了车辆悬挂性能评价的分层传递分析技术,发布国内地铁车轮不圆谱及轴箱加速度谱。将悬挂设计和结构疲劳的评价通过振动及载荷谱归纳和分层传递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动力学和结构疲劳两大专业的跨学科源头分析方法,使学科割裂现象进一步得到弥合,同时也致力于构建其他专业与动力学的多学科融合分析桥梁出版专著3部包括《轨道车辆振动与控制》、《高速列车动态性能正向设计》等,参编2本国家重点规划教材,参编国家标准2项地方标准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指导的博士生中,共有3人次获得同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1人次获得获得同济大学学术先锋称号(全校15人)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列车安全与智能行驶, 轨道车辆系统动力学、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1、轮轨接触力学及廓形设计


2、动力学仿真及优化


3、结构振动与控制


4、振动环境谱归纳与振动传递


5、噪声性能设计与溯源管控

6、轨道车辆振动性能正向设计与逆向溯源控制


部分基本试验装备



项目情况

获得纵向科研经费超过1400万、横向科研经费近10年来一直位居学院前列。

一、典型纵向课题:

[1]“更高速度等级动车组转向架关键技术研究(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持。

[2]“多点激励振动台机服役安全与效能互操作综合检测与认证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持。

[3]“列车试验验证及评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持。

二、典型横向课题:

[1]“高速轮轨接触几何演变与车辆振动性能耦合作用机理研究”,2024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持。

[2]“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车体动刚度研究”,2023年,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3]"弓系转向架振动模态及振动传递测试及评估",2025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持。

[4]“城轨车辆车体与空调振动研究及测试”,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主持。

[5]“土耳其安卡拉车体与转向架频率匹配研究”,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主持。

[6]“XXX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学特性及减振设计分析”,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主持。

[7]“XXX动车组整车振动及控制研究”,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8]“XXX型动车组整车整备状态模态测试”,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9]“XXX型动车组V型橡胶减振元件优化测试”,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10]“地铁车辆车下设备吊挂减振技术研究”,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主持。

[11]“弹性扣件对车辆的影响评估研究”,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主持。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交通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获得纵向科研经费超过1400万、横向科研经费数倍于纵向经费,研究工作持续攻坚克难。

一、典型纵向课题:

[1]“更高速度等级动车组转向架关键技术研究(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持。

[2]“多点激励振动台机服役安全与效能互操作综合检测与认证系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持。

[3]“列车试验验证及评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持。

二、典型横向课题:

[1]“高速轮轨接触几何演变与车辆振动性能耦合作用机理研究”,2024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持。

[2]“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车体动刚度研究”,2023年,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3]"弓系转向架振动模态及振动传递测试及评估",2025年,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主持。

[4]“城轨车辆车体与空调振动研究及测试”,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主持。

[5]“土耳其安卡拉车体与转向架频率匹配研究”,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主持。

[6]“XXX100%低地板有轨电车动力学特性及减振设计分析”,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主持。

[7]“XXX动车组整车振动及控制研究”,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8]“XXX型动车组整车整备状态模态测试”,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9]“XXX型动车组V型橡胶减振元件优化测试”,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主持。

[10]“地铁车辆车下设备吊挂减振技术研究”,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主持。

[11]“弹性扣件对车辆的影响评估研究”,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主持。


研究成果

一、主要代表性成果

1、开拓了轨道车辆振动模态理论分析及运用研究领域,创建基于模态的动态性能正向设计理论体系和逆向溯源分析技术。提出“模态是车辆动态性能的基因,平台产品的性能由其模态族群决定,优选适应运行环境的基因并进行合理匹配,是产品竞争力和正向设计的起点

2、构建模态匹配的最小作用量解释体系,提出全时全参模态匹配路径

3、提出振动疲劳正向设计及逆向溯源分析架构及原理分析方法

 4、提出振动环境谱归纳技术与路径、振动分层传递分析技术


近年来在多学科融合、智能行驶及多物理场耦合方面持续研究,成果丰硕,为新兴研究陆续揭开序幕。


二、论文、专利及获奖

1、代表性学术论文

发表中文论文160余篇,英文期刊SCI收录近30篇。

[1]Xia Z H, Zhou J S*, Gong D*. On the modal damping abnormal variation mechanism for railway vehicles. 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一区), 2018

[2]Gong D; Zhou J S*; Sun W J. Method of multi-mode vibration control for the carbody of high-speed electric multiple unit trains.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一区), 2017.

[3]Sun Y; Gong D; Zhou J S. Low frequency vibration control of railway vehicles based on a high static low dynamic stiffness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二区). 2019

[4]Sun Yu; Zhou J S*; Gong D.A New Vibration Absorber Design for Under-Chassis Device of a High-Speed Train. SHOCK AND VIBRATION(二区). 2017

[5]Xia Z H; Gong D; Zhou J S.Decoupling Optimization Design of Under-Chassis Equipment Suspension System in High-Speed Trains. SHOCK AND VIBRATION(二区). 2018

[6]Sun, Y; Zhou, J S*; Gong, D. Vibration control of high-speed trains self-excitation under-chassis equipment by HSLDS vibration isolators.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三区). 2019

[7]Zhou, J.S., Shen, G., Zhang, H. Application of modal parameters on rid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railway vehicles. Vehicle System Dynamics(二区),2008

[8]Zhou J S; Goodal R; Ren L H. Influences of car body vertical flexibility on ride quality of passenger railway vehicles. Proc. IMechE Part F: J. Rail and Rapid Transit. 2009

[9]Sun W, Zhou J*, Thompson D, et al. Vertical Random Vibration Analysis of Vehicle-track Coupled System using Green’s Function Method [J].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2014, 52(3): 362-389. (SCI)

[10]Gong D, Zhou J*, Sun W. On the resonant vibration of a flexible railway car body and its suppression with a dynamic vibration absorber [J]. 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 2013, 19(5): 649-657. (SCI)

[11]J.X. Chen; J.S. Zhou*; D. Gong. Coupling vibration analysis of flexible carbody and bogie for straddle monorail vehicl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lway Technology. 2018. Sitges, Barcelona, Spain

[12]T.W. You; J.S. Zhou*; D. Gong. A method of ride quality contribution analysis of railway vehicl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lway Technology. 2018. Sitges, Barcelona, Spain

[13]Y. Sun; D. Gong; J.S. Zhou*. Study on roof device high-static-low-dynamic-stiffness vibration isolators of the low-floor tramcar.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lway Technology. 2018. Sitges, Barcelona, Spain

[14]Z.H. Xia; D. Gong; J.S. Zhou*. Study on unbalanced vibration suppression for under-chassis equipment of high speed EMU trains.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ailway Technology. 2018. Sitges, Barcelona, Spain

[15]Gong Dao, Gu Yuejia, Zhou Jinsong*. Study on geometry filtering phenomenon and flexible car body resonant vibration of articulated train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787, pp.542-547, 2013.(EI)

[16]Gong Dao, Sun Wenjing, Zhou Jinsong*. Study on Influences of Air Spring Failures on Ride Quality of High-speed Railway Trains.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420, pp9-15, 2013. (EI)

[17]Zhou Jinsong*, Zhang Hong, Ren Lihui, Shen Gang. Study on Ride Quality of Passenger Vehicle Based on Operational Modal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M], 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peed-up and Service Technology for Railway and Maglev Systems, STECH’06,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P.R. China

[18]Xia, Zhanghui ; Zhou, Jinsong* ; Gong, Dao. Research on vibration reduction of motor by means of decoupling optimum design of its suspension system for a metro vehicle. 25th Symposium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AVSD 2017, August 14, 2017

[19]Sun Yu; Gong, Dao; Zhou Jinsong*.Design of ultra-low frequency secondary suspension of the low-floor tram. 25th Symposium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AVSD 2017, August 14, 2017

[20]Sun Yu; Gong, Dao; Zhou Jinsong*. Study on Vibration Reduction Design of Suspended Equipment of High Speed Railway Vehicles. 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 13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tion and Vibration Control, MOVIC 2016.

[21]W.J. Sun; D Gong; J.S. Zhou*. Influences of suspended equipment under car body on high-speed train ride quality. Procedia Engineering, v 16, p 812-817, 2011,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utomobile,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APEE 2011

[22]D. Gong; W.J. Sun; J.S. Zhou*. Analysis on the vertical coupled vibration between bogies and metro car body. Procedia Engineering, v 16, p 825-831, 2011,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utomobile,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APEE 2011

[23]Zhou, Jinsong* ; Shen, Gang ; Zhang, Hong ; Ren, Lihui. Application of modal parameters on ride quality improvement of railway vehicles. Proceedings the 20th Symposium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Vehicle System Dynamics, IAVSD, v 46, 629-641, 2008.

[24]孙煜,宫岛,周劲松*. 铁道车辆车下设备新型减振器设计研究. 铁道学报. 2019

[25]夏张辉;周劲松*;宫岛.高速动车组车下设备悬挂系统的解耦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铁道学报. 2019

[26]孙煜,周劲松*,宫岛. 基于负刚度的高速动车组二维动力吸振器研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27]夏张辉;周劲松*;宫岛. 基于模态连续追踪的铁道车辆车体低频横向晃动现象研究. 铁道学报. 2018

[28]孙煜,宫岛,周劲松*.低地板有轨电车准零刚度二系悬挂系统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 2017

[29]孙文静;周劲松*;宫岛. 基于格林函数法的车辆—轨道垂向耦合系统随机振动分析. 中国铁道科学. 2015

[30]孙文静;周劲松*;宫岛.基于Timoshenko梁模型的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垂向随机振动分析. 机械工程学报. 2014

[31]宫岛;周劲松*;孙文静.高速列车车下设备模态匹配及试验研究. 铁道学报. 2014

[32]宫岛;周劲松*;孙文静.高速列车车下设备模态匹配研究. 振动与冲击. 2014

[33]宫岛;周劲松*;孙文静.下吊设备对高速列车弹性车体垂向运行平稳性影响.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1

[34]宫岛;周劲松*;孙文静.高速列车弹性车体与转向架耦合振动分析.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1

[35]宫岛;周劲松*;孙文静.铁道车辆弹性车体垂向运行平稳性最优控制.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6]周劲松,宫岛,孙文静.铁道客车车体垂向弹性对运行平稳性的影响;铁道学报,2009.

[37]周劲松,张伟,孙文静,任利惠.铁道车辆弹性车体动力吸振器减振分析;中国铁道科学, 2009.

[38]周劲松,李大光,张祥韦,沈钢.平稳性快速算法及其在高速铁道车辆动力学分析中的运用;铁道学报, 2008.

[39]周劲松,李大光,沈钢.磁浮车辆运行平稳性的虚拟激励分析方法[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8.

[40]周劲松,李大光,张洪.运用频响函数分析机车车辆二系悬挂的减振性能[J];铁道车辆, 2007.

2、典型专利

共获得发明专利23项,典型专利包括

[1]一种轨道车辆螺旋弹簧的内置式吸振装置

[2]一种铁道车辆车下设备橡胶支撑座支反力的获取方法

[3]一种用于铁道车辆车下设备的吸振结构

[4]一种设备偏心激励的绝对激励力获取方法

[5]一种用于高速列车地板的准零刚度减振器

[6]用于高速列车地板的碟型橡胶弹簧准零刚度隔振器

[7]一种用于高速列车地板的低频隔振器

[8]一种基于液压负刚度机构的非线性刚度隔振系统

[9]一种用于铁道车辆车下设备悬挂的减振器

[10]一种城轨车辆车轮复合型阻尼减振降噪装置

[11]一种用于降低钢轨振动噪声的复合颗粒阻尼器

[12]一种高速动车组车体弹性模态振动控制方法

[13]用于低地板有轨电车的二系准零动刚度悬挂装置及转向架

3、获奖

3.1 教学奖励

[1]同济大学育才奖同济大学

[2]同济大学教学奖励金教学系列二等奖同济大学

[3]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二等奖

[4]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三等奖同济大学

3.2 科技进步奖励

近5年来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