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2014年12月获德国亚琛工业大学(RWTH Aachen University)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磁浮列车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及企业联合攻关项目10余项,参编国际标准2部,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获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担任领域内重要期刊《Transportation Systems and Technology》、《机车电传动》等青年编委;《IEEE Transactions 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Journalof Sound and Vibration》等审稿人;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TC)磁浮交通技术委员会、中国电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工作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磁悬浮技术与振动控制青年工作委员会等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项、上海市科委项目子课题2项、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计划1项、企业横向课题5项。参与“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企业横向课题5项。5项代表性项目如下:
[1]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非平稳随机激励下磁浮车/轨耦合系统动力学与最优控制研究,2021-07至2024-06,主持;
[2] 上海市磁浮与轨道交通协同创新中心,中低速磁浮核心技术应用研究子任务,中低速磁浮列车能耗分析与运行优化软件设计与实现,2020-10至2021-09,主持;
[3] 输配电装备及系统安全与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自适应基稀疏多项式混沌理论的电网概率谐波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2020-08至2021-12,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自适应基稀疏多项式混沌理论的规模化可再生能源承载能力动态概率评估方法研究,2020-01至2022-12,主持;
[5] 同济大学,同济大学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基于自适应基稀疏多项式混沌理论的主动配电网运行优化研究,2019-01至2020-12,主持。
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论文20余篇,EI检索期刊论文10余篇,5篇代表性论文如下:
[1] 第一作者,“Robust controller design for maglevsuspension systems based on improved suspension force model.” IEEE Transactionson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vol. 7, no. 3, pp. 1765-1779, 2021; (SCI,IF: 5.44)
[2] 通讯作者,“Improved EL Model of Long Stator Linear SynchronousMotor via Analytical Magnetic Coenergy Reconstruction Method.” IEEE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vol.56, no.8, pp.1-13, 2020; (SCI, IF: 3.74)
[3] 第一作者,“Three-phase state estimation in the medium-voltagenetwork with aggregated smart meter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icalPower & Energy Systems, vol.98, no., pp.463-473, 2018; (SCI, IF: 3.61)
[4] 第一作者,“Variance-Based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forPower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vol.33, no.2, pp.1670-1682,2018; (SCI, IF: 5.255)
[5] 第一作者,“Basis-Adaptive Sparse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 for Probabilistic Power Flow.” IEEE Transactions onPower Systems; vol.32, no.1, pp.694-704, 2017; (SCI, IF: 5.255)
欢迎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及数学、力学、电气、控制等学科专业,对人工智能赋能的交通-能源融合系统感兴趣的同学报考,一同探索前沿,共铸学术新篇。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