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导师风采
杨帆
浏览量:1056   转发量:11

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 教授
  • 导师类别:硕士,博士生导师
  • 性别: 男
  • 学历:博士研究生
  • 学位:博士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 所属院系: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 所属专业: 力学  、 机械
  • 邮箱 : fanyang@tongji.edu.cn
  • 工作电话 : 021-65983267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在材料力学行为、仿生仿微材料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等领域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已发表一作/通讯SCI论文80余篇,包括AFM、JMPS等多篇学科旗舰期刊论文、多篇期刊封面论文,累计引用一千余次。注重将科学前沿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研究成果已在工业界得到应用。形成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特色。

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突出成效。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个,获2019年大创项目学院评比第一名。所指导的2022年大创项目入选国家级项目。多次指导本科生发表SCI和核心期刊论文。所指导的2019届本科毕设学生在校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一区论文,为学院首次,获得同济新闻网的专题报道。近三年指导研究生人均成果数量高居学院首位,5人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2人获同济大学航力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奖,1人入选同济大学2022年十佳学术先锋,为学院近5年来首次,1人获同济大学卓越奖提名奖,为学院历史上首次。


  • 研究方向Research Directions
力学超材料与超结构,轻量化结构与材料,材料的损伤与断裂,承载/防护/吸声/减振多功能一体化设计,材料力学行为
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2. 机电结构优化与控制 研究内容:在对机电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的基础上,运用控制理论进行结构参数的调整,使结构性能满足设计要求。1. 仿生结构材料拓扑优化设计, 仿生机械设计 研究内容:以仿生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连续体结构拓扑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对多相仿生结构(机构)材料进行整体布局设计。 整体布局设计。
团队展示

已组建了一个包括十多名博士生、硕士生的科研团队,团队规模适中、气氛融洽,形成了积极向上、共同钻研的科研氛围。所指导的多名硕士研究生经主动申请后转为博士研究生,2名研究生曾在组里完成本科毕设,出去工作1年后又主动通过考研回到组里读研。指导毕业的研究生人均发表论文数量居学院之首。近三年指导研究生有5人获国家奖学金,获奖比例高居学院各课题组之首。2人获同济大学航力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成果奖,1人当选研究生会主席,1人入选同济大学2022年十佳学术先锋,为学院近5年来首次,1人获同济大学卓越奖提名奖,为学院历史上首次。多人获得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复旦-同济-上交联合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奖等荣誉。课题组良好的科研氛围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钱学森班等名校名班的优秀学生前来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MVIMG_20230303_120111


项目情况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10余项。在材料变形微观机理和宏观结构性能设计调控方面都有研究,形成了微观与宏观研究相互结合、互为支撑、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特色。

研究课题包括:

1.轻质结构的承载和吸能性能。

  • 轻质材料和结构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仿生、仿微材料和结构的设计、制备和性能表征,轻质材料和结构变形模式转变机理,复杂结构承载、吸能、减振多功能设计和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率先建立了充填薄壁锥形管的渐进式折叠变形的压缩力理论模型,提出了适应倾斜载荷的吸能结构一般性设计方法,揭示了仿生、仿微异构点阵材料承载、吸能性能与细观结构关系。
  • 2.先进金属材料的变形与破坏行为。
  • 从原子尺度探究纳晶金属变形与破坏行为,建立了基于晶界机制的表征纳晶金属韧脆转变的新理论,揭示了晶粒转动行为并探讨了尺度相关性,发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固体变形的现有方法中能量不守恒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 3.其他
  • 喷丸强化与喷丸成形力学机理;
  • 封装电路板的热应力可靠性;
  • 生物组织力学性能;
  • 聚合物纳米超薄薄膜的力学性能。


报考意向
招生信息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硕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博士研究生
  • 序号
  • 专业
  • 招生人数
  • 年份
报考意向
姓名:
手机号码:
邮箱: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报考类型:
博士
硕士
个人简历*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成绩单*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其他材料: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
备注:
科研项目

1.广义喷丸法生成的梯度纳晶金属的断裂行为的建模与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01-2021/12

2.聚合物充填处理的电路板在热力载荷下的失效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15/01-2017/12

3.推力轴承XXX性能计算,中国船舶集团七〇四研究所,2023-2024

4.轻质点阵材料承载防护一体化研究与抗冲击增韧设计,冲击环境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3-2025

5.基于机器学习的仿生/仿微轻质力学超材料的构建与吸能性能研究,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开放课题,2023-2024

6.应力波XX结构削波机理研究,基础加强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子课题,2020/08-2024/06

7.基于界面增强的非均匀多晶点阵超材料的吸能性能与变形机理研究,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开放课题,2022/01-2023/12

8.仿晶体微观结构的多晶点阵超材料的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放课题,2021/01-2022/12

9.喷丸表面处理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机理研究,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2015/01-2016/12

10.XX滑移坠落事故仿真计算分析,上海电气产学研项目,2019

11.同济大学英才计划优青项目,2014/09-2016/08

研究成果

长期从事材料力学行为、仿生仿微材料结构设计与性能、计算固体力学等领域的研究,注重将科学前沿与工程应用相结合。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以一作/通讯发表JCR一区SCI论文30余篇,包括AFM等多篇学科旗舰期刊论文,多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多次获得“力学人”公众号(力学学科阅读量最大公众号)、同济新闻网等媒体报导。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委科技委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等项目10余项。参加10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多次分会场报告,多次担任国际知名学术会议的分会场主席,担任国际SCI期刊J Therm Stresses, Int J Smart Nano Mater编委,及50余种SCI期刊的审稿人,担任上海市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表层改性专业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取得了一定学术影响力。获得上海市力学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以第一作者申请专利10余项,包括2项国际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8项。研究成果已在上海电气等企业得到了应用。形成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特色。


学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学生信息
入学日期
所学专业
学号
学位
招生信息
当前位置:教师主页 > 招生信息
招生学院
招生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推免人数
考试方式
招生类别
招生年份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360eol提供技术支持

Copyright © 2011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08015343号-4

文件上传中...

分享
回到
首页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