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
Personal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Contact Information
个人简介
Personal Profile
王敏,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副书记,景观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绿生态智能分实验中心(ECO-SMART LAB)主任、联合创始人;兼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委员、国土景观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女风景园林师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生态与风景园林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建筑学会公共空间与城市基础设施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生态学学会水域与湿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自然保护与生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等;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特聘兼职规划师,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上海城市困难立地绿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骨干;《园林》学刊编委、编辑部副主任。
长期致力于生态价值引领下的风景园林规划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蓝绿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与生态规划设计、韧性景观与城市可持续。迄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教材1部,发表论文130余篇,成果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优秀勘察设计奖二等奖、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三等奖、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一等奖、安徽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面对城乡绿色高质量发展对景观生态实践的更高诉求,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汪洁琼副教授联合发起并创建水绿生态智能分实验中心(ECO-SMART LAB),携手来自风景园林、建筑、城乡规划、美学、环境工程、生态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学科领域专家,搭建以生态实践关键技术攻关为核心的产-学-研-创合作平台。带领团队立足长三角(苏-浙-沪-皖),统筹林-田-水-绿-湿全要素融合的生态空间,构建以水绿生态实践(Realization)为核心,以生态效应模拟(Simulation)、生态系统服务模型(Modeling)、生态实证数据分析(Analysis)、生态实践跟踪监测(Tracking)“四生”为支撑的生态智能研究技术平台。加强跨校跨实验室合作,加强与业内规划设计单位的产学研合作,通过强强联手、互补联合、学科融合、模式创新4种方式,价值理性驱动下数智技术赋能风景园林创新实践,携手完成多个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实践项目。
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上传附件
支持扩展名:.rar .zip .doc .docx .pdf .jpg .png .jpe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多重价值协同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机制:以上海大都市圈为例,2022/1 -2025/12,课题负责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乡村生态景观环境及特征数字化识别技术研发,2019/11-2022/12,参加。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高效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2017/07-2021/06,课题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传统文化景观空间的图式语言及形成机理——以沪宁杭地区为例,2013/01-2016/12,参加。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城镇群高密度地区绿地生态效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2012/01-2015/12,参加。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发展的景观导控机制,2011/01-2013/12,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公园城市目标下上海城市公园生态数字孪生技术创新与精细化管控策略,2023/01-2023/12,参加。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社区公园改造景观绩效评价研究,2015/09-2017/08,参加。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基于GIS生态服务评价模型的上海苏州河沿岸空间形态优化策略,2015/09-2017/08,参加。
上海市住建委2024年度科研项目“碳中和目标下的超大城市复合生态功能空间优化与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示范”,2024/6-2026/6,子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住建委2023年度重点科研项目“公园城市蓝绿灰基础设施生态韧性复合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3-2025/10,子课题负责人。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咨询课题,大型绿地建设管理办法研究, 2022/7 -2022/11,课题负责人。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方向课题),基于水量调节的城市绿地格局优化与韧性构建,2019/07-2020/06,课题负责人。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重点方向课题),基于水生态安全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空间绩效提升技术,2018/07-2019/06,课题负责人。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种子课题,基于心理绿量感受的高密度城区纤维绿网优化关键技术研究,2017/06-2018/06,课题负责人。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与开放课题,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高密度城区公共绿地综合环境效能研究—以上海中心区为例,2009/12-2010/12,课题负责人。
研究方向一:蓝绿空间生态系统服务
Wang, M.; Song, H.; Zhu, W.; Wang, Y. The Cooling Effects ofLandscape Configurations of Green–Blue Spaces in Urban Waterfront Community.Atmosphere 2023, 14, 833. https://doi.org/10.3390/atmos14050833
WangJ, Chen S, Wang M(通讯作者). How Do Spatial Patterns ImpactRegulation of Water-Related Ecosystem Services? Insights from a New Town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China. Sustainability. 2019;11(7):2010.
WANGMin, HOU Xiaohui, WANG Fangxinyi, WANG Jieqiong.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Ecological Aesthetic Preference on Urban Rive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 CaseStudy of Kunshan, Jiangsu Provinc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ntiers, 2022,10(1): 40-63.
王敏,宋昊洋,汪洁琼.城市公园总体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宏微观比较与供需智慧调控: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风景园林,2022,29(10):109-114.
王敏,陈梦璇,宋昊洋.生境质量与游憩服务的耦合协调对滨水空间活力的影响[J].中国城市林业,2022,20(03):7-13.
王敏,朱雯.城市绿地影响碳中和的途径与空间特征——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J].园林,2021,38(10):11-18.
王敏,汪方心怡,朱雯. 上海徐汇滨江绿带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 住宅科技, 2020(5),Vol.40/478:23-29, 55.
王敏,朱安娜,汪洁琼,卢天凤. 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供需关系——以上海徐汇区为例. 生态学报, 2019,39(19): 7035-7046.
王敏,邱明,汪洁琼,彭英.基于重要性——绩效表现分析的上海苏州河滨水空间文化性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分析与优化.风景园林, 2019,26(10):107-112.
汪洁琼,李心蕊,王敏(通讯作者).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空间智慧. 风景园林, 2019,26(6):47-52.
王敏,叶沁妍,(德)托马斯·赫尔德. 行为主体互动下的水系空间管理与生态服务优化:基于德国埃姆舍河发展演变的实证研究. 风景园林, 2017(1):52-59.
王敏,王茜.基于Q方法的城市公园生态服务使用者感知研究——以上海黄兴公园为例. 中国园林,2016(12),Vol.32/252:97-102.
汪洁琼,朱安娜,王敏(通讯作者). 城市公园滨水空间形态与水体自净效能的关联耦合:上海梦清园的实证研究. 风景园林, 2016(8):118-127.
王敏,石乔莎. 城市高密度地区绿色碳汇效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 中国园林,2016(8),Vol.32/248:18-24.
研究方向二:城市绿地与生态规划设计
MinWang, Ming Qiu, Mengxuan Chen, Yalan Zhang, Surong Zhang, Lan Wang. How doesurban green space feature influence physical activity diversity in high-densitybuilt environment? An on-site observational study[J]. Urban Forestry &Urban Greening, 62(2021)127129.
汪洁琼,王蓉蓉,宋昊洋,王敏(通讯作者). 表面流人工湿地Delft3D水动力数值模拟与空间形态设计研究. 中国园林, 2023(3),Vol.39/327:40-45.
王敏,宋昊洋.影响碳中和的城市绿地空间特征与精细化管控实施框架.风景园林,2022,29(05):17-23.
汪方心怡,王敏(通讯作者).多重生态系统服务需求下滨水绿道供给优化与精明发展[J].中国城市林业,2022,20(02):51-56+124.
汪洁琼,李心蕊,王敏(通讯作者),葛俊雯.基于水鸟栖息地保育的城市滨水生境网络构建与优化策略:以昆山市为例.风景园林,2021,28(06):76-81.
王敏,梁爽.健康城市背景下太原市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规划.规划师,2021,37(04):44-50+56.
王兰,张雅兰,邱明,王敏(通讯作者). 以体力活动多样性为导向的城市绿地空间设计优化策略. 中国园林, 2019, 35(1):56-61.
王敏,梁爽,王云才. 城市双修背景下绿地生态网络构建的情景比较与综合:基于社会-生态功能复合的视角. 南方建筑,2019(3)/191:1-8.
王敏,侯晓晖,汪洁琼(通讯作者). 生态-审美双目标体系下的乡村景观风貌规划:概念框架与实践途径. 风景园林, 2017(6):94-103.
王敏,彭英.基于游憩机会谱理论的城市公园体系探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规划师,2017(6):100-105.
王敏,朱安娜. 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下的规划区绿地分类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中国城市林业,2016(5):12-18.
王敏,崔芊浬. 基于游憩绿道的地域生活网络重构研究——以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绿地系统规划为例. 风景园林, 2015(9):121-127.
王敏,宋岩.服务于城市公园的生物多样性设计. 风景园林,2014(1):47-52.
王敏,石乔莎. 基于传统地域乡村聚落景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例. 风景园林,2013(4):91-97.
研究方向三:韧性景观与城市可持续
HuiWang, Lingfeng Mao, Siqi Lu, Jun Ying, Quanxi Jiang, Rui Yuan, Xiaofeng Liu,Min Wang, Dan Zhao. What Determines the Change of Lakes in Large Cities underClimat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Evidence from Eastern China. Polish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Vol. 28, 2019(3):1-8.
王敏,宋昊洋,朱雯,汪洁琼.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水网空间近自然修复规划策略与实践: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J]. 风景园林,2022,29(12):36-42.
王敏,宋昊洋.耦合功能分区的上海崇明岛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园林,2022,39(03):78-86.
汪洁琼,陈奕,毛永青,王敏(通讯作者).基于Delft3D污染物扩散模拟的城市湖泊景观水体三维形态循证设计.中国园林,2021,37(05):44-49.
王敏,汪方心怡.韧性视角下传统乡村聚落雨洪管理的生态智慧分析与启示——以堰塘冲田系统和基塘系统为例[J].住宅科技,2021,41(02):39-44.DOI:10.13626/j.cnki.hs.2021.02.008.
王敏,叶沁妍,汪洁琼. 城市双修导向下滨水空间更新发展与范式转变:苏州河与埃姆歇河的分析与启示. 中国园林, 2019, 35(11):24-29.
王敏,侯晓晖,汪洁琼. 基于传统生态智慧的江南水网空间韧性机制与实践启示. 风景园林, 2018(6): 52-57.
王敏,周梦洁,宋岩等.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风险空间管控研究——以池州杏花村为例[J].南方建筑,2018,No.188(06):66-72.
王敏,彭唤雨,汪洁琼(通讯作者),王云才. 因势而为:基于自然过程的小型海岛景观韧性构建与动态设计策略. 风景园林, 2017(11):73-79.
王敏,叶沁妍. 基于水文生态风险评价与景观特征评价的城市水系空间组织研究——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 中国园林,2016(2),Vol.32/242:47-51.
王敏,王云才. 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非建设性用地空间管制研究——以吉林长白县龙岗重点片区为例. 中国园林,2013(12):60-66.
202411,椒江滨江公共空间更新项目(先行段)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上海市建筑学会第五届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404,生态脆弱型城市河湖岸水协同生态治理与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2023年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环境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404,上海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综合提升,2023第二届LA风景园林奖创新探索奖优胜奖
202404,上海虹桥公园,2023第二届LA风景园林奖创新探索奖优胜奖
202401,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万泉河滨水生态景观概念规划设计,2023年度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学技术奖规划设计三等奖
202306,椒江南岸滨江公共空间项目(先行段),教育部2023年度优秀勘察设计奖园林景观类二等奖
202306,中山公园万航渡路段(凯旋路-华阳路)综合提升景观设计,2023年第八届上海市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202212,上海低线公园ShanghaiLowline Park,2022年WLA世界景观建筑大奖提名奖/2022年AILA澳大利亚景观师协会国家级国际景观奖提名奖
202201,城市中心区水体生态修复及滨水区域一体化更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1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2201,太原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专项规划,2021年度山西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二等奖
202112,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配置供需关系——以上海徐汇为例,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2021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2112,城市滨水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空间智慧,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2021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
202112,上海徐汇滨江绿带对周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2021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202111,昆山市重要湖泊水系生态绿地规划,2021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202012,以体力活动多样性为导向的城市绿地空间设计优化策略,《中国园林》2019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
202001,汤阴县生态专项规划暨重点片区绿色控规设计,2019年度河南省年度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三等奖
201912,面向不同年龄社区生活圈的公园绿地服务供需关系评价-以上海某中心城区为例,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2019年度学术论文一等奖
201909,赣州蓉江新区绿地生态系统规划,2019年上海市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等奖
201810,面向不同年龄社区生活圈的公园绿地服务供需关系评价-以上海某中心城区为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712,城市公园滨水空间形态与水体自净效能的关联耦合:上海梦清园的实证研究,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度学术论文一等奖
201712,基于Q方法的城市公园生态服务使用者感知研究——以上海黄兴公园为例,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度学术论文二等奖
201609,基于遗产价值与使用行为的上海近代历史公园保护与更新研究——以上海复兴公园为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201609,基于“吸引-阻力”分析模型的城市高密度地区绿道建设选线研究,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优秀论文佳作奖
201512,生态激励机制路径与规划方法研究, 安徽省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
201512,海门市海永乡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南通市城市规划及村镇规划类优秀勘察设计二等奖
文件上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