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王珂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06-16 导师主页
王珂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建筑学
建筑设计、城市更新、建筑教育
wangke@tongji.edu.cn

2009年7月入职同济大学,致力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 2012年至今,任同济大学建筑规划景观(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任同济大学建筑规划景观(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2015年至今,任建筑学会同济大学建筑科普基地主任;2021年至今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建成环境创新基地常务副主任。推动“木构建造实践”从校园走向城市,持续“建筑概论”课程改革,以文化传承与创新为核心,进行建筑专业艺术造型课程改革探索;主持2门上海市重点课程,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2),上海高校党史学习教育与课程相融合示范课程(排名1),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三等奖(排名1),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实践推进研究》优秀成果等奖项。主编《建筑概论》(第三版)、《艺术通识教程:创意素描》等教材。

同时作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定聘建筑师和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点兼职规划师,进行建筑与城市设计的相关实践和社会服务工作。完成金山自来水有限公司西部维修基地建筑方案设计(2022),上海奉贤区庄行镇存古村乡村振兴方案(2019-2020),上海市南苏州路1455号老厂房改造设计投标方案(2019)浙江省嘉善县吴镇文化街区城市设计(2018),上海市陕西北路549号建筑改造设计(2018),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吴镇文家街区城市设计(2017),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干窑镇“市河”核心段更新及风貌控制研究(2016),浙江省嘉兴市湖滨片区城市设计(2013)。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2022.9-2023.9,工程标准《社区托育服务设施设计标准》,参与,在研;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成环境技术中心,开放课题,“建筑设计的智能化规范检测技术及其应用——以消防规范智能检测为例”,2019/7-2020/6,结题,主持;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7YFC0702402,青藏高原绿色建筑模式与技术体系,2017/07-2020/12,待结题,参加;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383,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城市大街区步行模式空间拓扑模型研究,2016/01-2019/12,已结题,参加;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385,东南沿海城镇高层高密建筑群辐射热过程及其对建筑得热影响,2016/01-2019/12,已结题,参加;

(6) 中央其他部委项目,2014G007-B,铁路总公司信息化管理及应用技术研究——铁路客站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应用研究,2014/05-2018/06,已结题,参加;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51208360,社区商业空间自组织演变过程的模拟及优化——以上海既有住宅区为例的研究,2013/01-2015/12,已结题,主持;

(8) 2011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类);课题名称:自发性社区商业空间的生成和优化--以上海旧住宅区为例的研究;课题编号:20110072120061;项目来源:教育部;年份:2012.1-2014.12;已结题,主持;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代表性论著:

(1)  沈福煦; 王珂; 建筑概论(第三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住建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定教材,入选住建部十四五规划教材)

(2)  王珂、田唯佳、阴佳,艺术通识教程:创意素描,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08-9988-6,2021年11月

(3)  王珂、徐甘,“协同∙拓展”的在线教学模式探索——同济大学建筑概论课的思考与实践,2020-2021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年3月,ISBN:978-7-112-25334-0,P577-580;

(4)  徐甘、王珂、张建龙,基于CIDO工程教育模式的大类设计基础教学初探,2020-2021中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年3月,ISBN:978-7-112-25334-0,P360-363;

(5)  王珂、徐甘、张建龙,融合・协同:建筑概论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同济教育研究第三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ISBN:978-7-5608-9620-5,P94-106;

(6)  王珂 张建龙,融于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的木构建造竞赛——2019乡村休闲廊亭的设计与建造,融入课程 直面挑战——同济大学竞教结合教改论文集,(ISBN 978-7-5608-9524-6),2020(10),P58-63

(7)  王珂 阴佳 田唯佳 卢璐 通识何为:高校艺术类通识课程教与学的反思与探索;同济通识教育探索(ISBN978-7-5608-9632-8),2020(12),P34-40

(8)  田唯佳 王珂 胡沂佳,工业建筑色彩——现状调研、理论分析与未来发展,新工业建筑(ISBN978-7-5608-9541-3),2020(11),P16-21;

(9)  王一、王珂,价值观与责任感培养的专业维度——以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设计思政教学链为例,2019全国高等学校建筑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10)王珂; 田峰; 自发性社区商业价值刍议, 住宅科技, 2016, (02): 1-7.(期刊论文)

(11)王珂; 自发性社区商业现象研究及其对当代住区规划的镜鉴,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15.冬季, 2015(11). (期刊论文)

(12)王珂; 阴佳; 语境中的建构:建筑学专业造型课程探索, 华中建筑, 2017, (07):119-122. (期刊论文)

(13)王珂; 基于建构的艺术造型教学探索——同济大学建筑专业“砖雕·木雕”课程实践, 装饰, 2016, (05): 94-96.

教学奖项:

(1)2022.9,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跨学科・项目式综合实践教学——同济建造界模式”,李翔宁、王珂、张建龙、徐甘、耿慧志、郭岚

(2)2021.12,2021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三等奖;奖励类别:科普成果奖;项目名称:同济大学中学生建造节;获奖人:王珂、张建龙、徐甘、俞泳、岑伟;证书编号:072021039;颁奖单位: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奖励委员会。

(3)2021.12,获同济大学2020-2021年“高中教育合作工作先进个人”, 颁奖单位:同济大学本科生院;

(4)2021.11,获第七届“同济大学冯纪忠教育基金”年度教学奖(特设专项奖),颁奖单位:同济大学。

(5)2021.11,获2021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项目:竞教结合•实践育人:“同济大学建造节”综合体验式专业基础教学模式;获奖人:王珂、徐甘、张建龙、田唯佳、周易知;

(6)2021.11,获2021年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奖项目:引领上海高校美育教学—基于当代性的美术课程建设;获奖人:于幸泽、王一、胡炜、王珂、张建龙;

(7)2021.1,获2020年度同济大学韩国龙奖励金(二等奖),颁奖单位:同济大学;

(8)2020.12,《建筑概论》(第三版)获2020年同济大学优秀教材奖(本科生)一等奖,证书编号:202010901;沈福煦、王珂;颁奖单位:同济大学;

(9)2020.9,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际一流工科类高等院校艺术实践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10)2019.10,获全国优秀教案,从设计到建造——设计基础教学中的木构建造训练,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 优秀教案

(11)2017.10,获同济大学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系列艺术教学为平台的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排名3

(12)2016.12,获同济大学基准方中奖教金

(13)2016.9,获全国优秀教案,“行为-空间,逻辑导向的研究型建筑设计基础教学序列,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获评“优秀教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14)2015.12,获2015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奖。(清华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15)2015.6,获同济大学2015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奖。(同济大学)

(16)2014.10,获全国优秀教案,“建筑生成设计系列基础教案”。2014年全国高等学校建筑设计教案和教学成果评选获评“优秀教案”(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