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赵成杰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8-26 导师主页
赵成杰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人文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
金石学;汉语言文字学
chengjie1987@tongji.edu.cn

招生信息

1
中国语言文学
2025
1
学术型硕士
汉语言文字学

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经学研究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市第十六届文化专委会委员,民盟同济大学第二支部副主委。主要从事金石学、尚书学及传统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在海内外期刊《文献》《中国书法》《南京艺术学院学报》《书目季刊》(台湾)、《东亚文献研究》(韩国)、《汉字研究》(韩国)、《澳门文献信息学刊》(澳门)、《岭南学报》(香港)等期刊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出版《金石萃编与清代金石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云南石刻文献目录集存(初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允执庐金石丛稿》(台北花木兰,2025年)等著作,整理《金石图》(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主编《张廷济批校本金石萃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博士后基金项目两项,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一项,入选2018年度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2025年度同济大学人文社科学术新锐计划等。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2017年11月,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 62 批面上资助二十世纪上半叶《尚书》学研究史论(1900-1949)(项目编号:2017M623076),结项。

2、2018年6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清人笔记所见《尚书》文献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18XZS005),结项,等级:良好。

3、2018年6月,主持博士后国际派出计划韩国李朝时期《尚书》文献整理与研究 (项目编号:20180082),结项。

4、2020年7月,主持全国高校古委会古籍整理研究项目王昶《金石萃编》点校整理(2058),在研。

5、2020年7月,主持民盟上海市委一般课题“新时代在沪高校统战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02018),结项

6、2021年7月,主持民盟上海市委重点课题“新形势下在沪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调查研究”(项目编号:01006),结项

7、2022年5月,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学术思想史视野中的桐城派经学研究(22120220311),结项。

8、2023年9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人文集所见《尚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3BTQ030),在研。

9、2025年7月,联合主持同济大学本科交叉课程建设项目“古籍数智技术导论”,在研。

10、2025年7月,主持同济大学“教案式”师生同行社会实践示范项目,在研。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一、专著类


1、(清)王昶撰,张廷济批校,赵成杰编:《张廷济批本金石萃编》,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

2、 赵成杰编著:《云南石刻文献目录集存(初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年。

3、 赵成杰著:《金石萃编与清代金石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

4、(清)褚峻撰,牛运震摹图,赵成杰整理:《金石图》(整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

5、赵成杰著:《今文尚书周书异文研究及汇编》,台北兰台出版社,2015年。

6、赵成杰著:《允执庐金石丛稿》,台北花木兰出版社,2025年。

7、赵成杰著:《清人笔记所见尚书类文献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即出。

8、赵成杰主编:《上海石刻文献目录集存》,上海书画出版社,即出。

9、高步瀛著,赵成杰整理:《高步瀛文集》(整理),巴蜀书社,即出。


 

二、论文类


1、《周秦〈书〉经之文本特征及其学术变迁》,《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2、《云南石刻的时空分布及其学术价值》,《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7期。(CSSCI来源期刊)

3、《薛爱华〈神女:唐代文学中的龙女与雨女〉读后》,《国际汉学》 2019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

4、《社会史视角下的清代金石学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5、《金石萃编校订考——以罗振玉、罗尔纲、魏锡曾为中心》,《中国书法》2019年第2期。(CSSCI来源期刊)

6、《褚峻访碑与清初金石学的复兴》,《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0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7、《试论先秦两汉书序之流传与今古文之争》,《励耘学刊》第三十二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CSSCI来源集刊)

8、《宋人笔记所见金石考据及其品骘》,韩国《汉字研究》第二十七辑,2020年8月。(韩国KCI)

9、《域外汉语教科书研究的再审视》,《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第七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10、《俞樾〈尚书〉学研究及其得失》,《宏德学刊》第十二辑,2021年。(CSSCI来源集刊)

11、《清人笔记中的〈尚书〉类文献》,《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5期。(CSSCI扩展版)

12、《惠栋〈尚书古义〉的校勘方法及其特点》,《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21年第1期。

13、《吾寐斋藏张廷济批校本〈金石萃编〉考论》,澳门《澳门文献信息学刊》第27辑,2021年6月。

14、《近代中国〈尚书〉学研究新论》,韩国《东亚文献研究》第二十九辑,2022年。

15、《云南石刻刻工及其相关问题考论》,《古典文献研究》第二十五辑下卷,凤凰出版社,2022年。(CSSCI来源集刊)

16、《清代〈尚书〉学发展的逻辑结构及其学术取向》,《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22年第11期。(CSSCI来源期刊)

17、《晚清桐城派学者杨琪光及其尚书学研究》,《地域文化研究》,2022年第5期。

18、《中国古代碑图传统的形成及其演进》,《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2年第5期。(CSSCI来源期刊)

19、《汉石经论语异文校读》,韩国《汉字研究》第三十四辑,2022年。(韩国KCI核心)

20、《王昶藏书事迹考》,《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第二十三辑,商务印书馆,2023年。(CSSCI来源集刊)

21、《戴震〈尚书〉学成就及其学术史意义》,《岭南学报》第十八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22、《清人文集中的〈尚书〉类文献研究》,《经学文献研究集刊》第三十辑,上海书店,2023年。(CSSCI来源集刊)

23、《翁方纲金石诗考论》,《书法研究》,2023年第1期。(CSSCI来源期刊)

24、《徐文靖与清初〈尚书〉学研究》,《儒学与古典学研究》第一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23年。

25、《韩国石刻刻工研究》,《美术观察》2023年第9期。(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26、《试论清人笔记中的〈尚书〉类文献的学术价值》,《中国经学》第三十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CSSCI来源集刊)

27、《吴汝纶〈尚书〉学成就及其学术史意义》,澳门《澳门文献信息学刊》第32辑,2023年12月。

28、《明代云南儒学体系的建立及其儒学史意义——以儒学碑刻为中心》,《学术探索》,2024年第2期。(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

29、《以论附注:王昶金石题跋与清人的金石阅读》,《北京社会科学》2024年第8期。(CSSCI来源期刊)

30、《四库系列未收〈尚书〉类文献考论》,《四库学》第十三辑,社科文献出版社,2024年。

31、《卢文弨〈尚书注疏〉校勘方法及其特点》,《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三十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CSSCI来源集刊)

32、《章太炎〈尚书〉训诂:古文经学与晚清学术新说》,《传统文化研究》2025年第3期。

33、《黄与坚“文道”观及其〈尚书〉学研究》,韩国《东亚文献研究》第三十五辑,2025年8月,通讯作者。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