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大学 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
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副院长;
同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设计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时尚与设计创新中心主任。
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士,
福布斯全球华人精英,
教育部人事司高层次人才评审专家。
专注于设计学领域的时尚研究、实践与策划,倡导以“大时尚设计+”为核心驱动力,推动社会创新。致力于创新性地整合科技、商业、文化、生活及艺术等多重元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和产业升级。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
- 设计学时尚研究( 理论与方法 )
- 当代艺术与设计创作 ( 实践 )
- 设计驱动的消费模式与产业升级 ( 商业与社会创新 )
招生方向:
硕士研究生: 工业设计(专硕),创新设计与创业 (专硕),设计历史与理论(学硕)
博士研究生:
学术型博士方向:环境与人居,创业与创新,媒体与交互,先进技术与设计 。
专业型博士方向:人本与协同设计,生态与系统设计,造物与建构设计。
博士后 研究员:常年招收国际/国内 优秀博士研究生 进站同济大学 开展 设计学博士后研究,具体请邮件联系。
(意向 博士研究生申请者 须至少在报考日前的三个月,与 导师邮件 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恕不接纳 临时抱佛脚之申报者)
1. 曾获得过 荷兰国家创意产业基金(荷兰文化部),丹麦国家创新与研究基金(丹麦文化/科技部);荷兰文化部曾授予他 “优秀文化艺术人才” 荣誉头衔;
2. 代表性著作5本,代表性中英文等核心论文发表10余篇:(1).孙捷,伊丽莎白·菲舍尔(瑞);《奢侈品设计之灵当代时尚与首饰》; 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08.(2)孙捷,现当代首饰设计的全球视角,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2-10 (3).Sun Jie, E.Fischer;《Spirit of Luxury and Design A Perspective from Contemporary Fashion and Jewelry》; 美国ORO Editions, 2021-03. (4).孙捷;《TRIPLE PARADE国际当代设计》; 荷兰皇家图书馆,2018-10. (5).Sun Jie;《中国与瑞士当代设计》;荷兰皇家图书馆;2018-04
3. 设计艺术作品已永久馆藏于六所国际顶尖美术馆:加拿大蒙特利尔美术馆、荷兰CODA当代美术馆、美国休斯敦美术馆、丹麦科灵皇家博物馆、意大利当代首饰基金会以及西班牙巴塞罗那设计博物馆。迄今为止,举办了六次国际个人作品展览,作品更是超过九十六次在全球顶级设计艺术盛会与美术馆中展出,如鹿特丹的艺术与设计展、荷兰设计周、柏林DMY国际设计节、多伦多设计节、伦敦COLLECT艺博会、纽约SOFA设计节,以及芝加哥艺博会和慕尼黑SCHUMUCK设计周等重要活动。此外,现已完成十二个系列共计百余件精致的设计作品发布,并有四十五次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作品发表。
4. 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近五年来,我主导策划了超过八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际设计学术展览与研讨会。来自20多个国家的50余位国际及国内学者嘉宾受邀参与由孙捷教授组织的讲座与论坛活动;更有来自34个国家的600多位国际艺术家与设计师积极参与孙捷教授精心策划和组织的展览。重要项目包括:《中荷当代设计对话系列讲座》于中央美院美术馆举办(2015年);《Hyper Daily国际当代首饰设计论坛》在外滩美术馆举行(2016年);《入境——国际当代设计大展》于天津美术馆盛大开幕(2017年);《中国-瑞士一流学府当代首饰设计大展与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2018年);《第四届TRIPLE PARADE国际当代首饰双年展——三世之界》于上海昊美术馆隆重推出(2018年);《首届WoSoF全球时尚与首饰创新设计大展与论坛》分别在天津美院美术馆和上海昊美术馆举行(2018年);以及《遇见未来——国际当代艺术大展》,该展览在青岛SV大赞当代美术馆引起广泛关注(2019年),还有纽约设计周展示等诸多精彩活动。
5. 在众多重要的国际设计学术会议及高等院校中,发表主旨与主题演讲逾 40次,包括中法文化论坛、中荷文化传媒论坛、中荷设计与时尚产业高峰论坛、奥地利维也纳设计博物馆、英国诺丁汉现代艺术博物馆、比利时安特卫普艺术学院、荷兰皇家艺术学院、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机构。
6. 部分代表性获奖
2024年,德国国家设计奖,德国国家设计委员会,国家级
2024年,“上海设计100+”奖,上海市经信委,省部级
2024年,第四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奖,上海市教委,省部级
2024年,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家级
2023年,第三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奖,上海市教委,省部级
2023年,年度可持续时尚践行者,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2022年,福布斯全球华人精英100强,国际级
2022年,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组织部,省部级
2021年,北京2022冬季奥运会奖牌设计十强,国家级
2020年,“上海时尚100+”,上海市经信委,省部级
2015年,丹麦国家创新与研究基金,丹麦文化与科技部,国家级
2012年,荷兰国家创意产业基金,荷兰文化教育与科技部,国家级
2012年,荷兰优秀文化艺术人才,荷兰文化部,国家级
2015年,冠军, PREZIOSA 当代设计奖,佛罗伦萨,意大利,省部级
2012年,冠军(唯一), Enjoia’t 当代首饰设计大奖, 西班牙,国家级
2015年,冠军, ‘NEW NOMADS”当代艺术奖, 阿姆斯特丹,省部级
2014年,第8届韩国青州当代实用艺术双年展荣誉, 青州,韩国,省部级
2014年,Gioielloinarte 国际设计奖 , 罗马,意大利,省部级
2013年,Cominelli 当代艺术基金奖荣誉, 布雷西亚,意大利,省部级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