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胡志前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11-12 导师主页
胡志前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医学院
外科学 ,外科学
胃肠肿瘤的手术新技术和治疗策略,直肠癌免疫治疗的机制,早发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及分子特征
huzq62@163.com

博士招生专业

1
外科学(博士)
2024
1
学术型博士
普外科
2
外科学(博士)
2024
1
专业学位博士
普外科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第三届“仁心医者 · 上海仁心医师奖”获得者。

医疗专长:从事普外临床及基础研究40余年,在消化道肿瘤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擅长胃癌、结直肠癌、胆胰肿瘤、腹膜后肿瘤等规范化治疗和微创手术,尤其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腹部巨大肿瘤手术,复杂胆道疾病和普外疑难杂症诊治等方面有深厚造诣。

学术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临床高新技术重大专项、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等2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在Small Method,Adv Mater.,Ann Surg,JAMA Surg,Cancer communication等杂志发表高水平SCI论文多篇;主编和参编专著、教材20余部;获国家级、省部级一、二等奖7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及留学生50余名。

学术任职: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副会长兼微创及内镜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机器人和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腔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NOSES联盟上海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医学会普外科分会(兼胃肠学组副组长)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和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医师分会委员等,《肝胆胰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中华结直肠病电子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Ame J of Trans Med》等编委。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1. Incidence, prevention, risk factors, and predic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Chinese patients after 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cohort study. Int J Surg. 2023 Oct 1;109(10):3003-3012.

2. Hydroxyphenylpyruvate Dioxygenase Is a Metabolic Immune Checkpoint for UTX-deficient Colorectal Cancer. Gastroenterology. 2023 Jun;164(7):1165-1179.e13.

3. Single-cell landscape of malignant ascites from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Commun (Lond). 2024 Jul;44(7):713-717.

4. Ultra-short cell-free DNA fragments enhance cancer early detection in a multi-analyte blood test combining mutation, protein and fragmentomics. Clin Chem Lab Med. 2023 Sep 8;62(1):168-177.

5. Risk factors for anastomotic leak and postoperative morbidity after right hemicolectomy for colon cancer: results from a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snapshot study in China. Br J Surg. 2024 Jan 3;111(1):znad316.

6. Discovery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delivered miR-185-5p in the plasma of patients as an indicator for advanced adenoma and colorectal cancer. J Transl Med. 2023 Jun 29;21(1):421.

7. Metal-Organic Framework Hybrids Aid Metabolic Profiling for Colorectal Cancer. Small Methods. 2021 Apr;5(4):e2001001.

8. Ultra-sensitive 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 detection through 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ith single-read error correction. EMBO Mol Med. 2024 Sep;16(9):2188-2209.

9. Decompressing Stoma vs Stent in Left-Sided Obstructive Colon Cancer. JAMA Surg. 2020 Aug 1;155(8):789.

10. Plasmonic Alloys Reveal a Distinct Metabolic Phenotype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Adv Mater. 2021 Apr;33(17):e2007978.

11. Primary Resistance to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Beyond the Misdiagnosis. JAMA Oncol. 2019 May 1;5(5):739-740.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