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茂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男,58岁,四川仁寿人;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诊疗一体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国家介入医学创新联盟理事长,东方国际介入医学博览会主席,中国糖尿病足细胞与介入技术联盟理事长。同济大学介入血管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同济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和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等。
擅长于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和糖尿病外周血管病的介入治疗。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领导开展了常规的各种介入微创治疗,近5年指导和自己操作5000余台。迄今,参与和主持包括国家“十二、五”攻关计划等各类科研35项。目前为止,共计发表论文158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93 篇,累计IF 539.345。主编 《临床血管介入治疗学》、《胰腺整合介入治疗学》、《INTEGRATIVE PANCREATIC INTERVENTION THERAPY: AN HOLISTIC APPROACH》、《INTERVENTION THÉRAPEUTIQUE INTÉGRÉE PANCRÉATIQUE》,《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血管介入治疗》牵头国家级制定指南6部,包括“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微创介入中心建设(综合介入)》、《晚期胰腺癌介入治疗临床操作指南(第六版)》、《糖尿病足介入综合诊治临床指南(第七版)》和《三叉神经痛微创介入治疗指南》(第二版)。拥有国家发明专利18项,PCT专利2项。
作为大会主席9次举办全国学术大会,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人员近12000人。曾获得2010年欧洲心血管介入杰出贡献奖(Certificate of Merit)、2010年上海市发明大奖赛二等奖、2014 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21年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21年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迄今,参与和主持包括“十二五”攻关计划等各类科研36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1)中晚期胃癌的介入治疗(1989年);(2)肾上腺肿瘤的介入治疗(1995年);(3)糖尿病性血管疾患的介入综合治疗(2000年);(4)流变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疾病(2001年);(5)子宫肌瘤的栓塞性内切除(2002年);(6)慢性血栓的介入综合治疗(2002年);(7全球首例利卡汀治疗肝细胞肝癌(2008年);(8)全球首例自体CD133+细胞治疗糖尿病足(2013年);(9)聚乳酸微球治疗出血和恶性肿瘤(2015年);(10)超声缓释药物球囊治疗外周缺血性疾病(2017);(11)异体脂肪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2019年);(12)外周微循环智能诊断系统(2021年)。
1.磁共振介入诊疗系统的设备和器材(国家级):该项目首席科学家,全面负责介入专用磁共振系统设计与具体方案以及临床运用推广
这台磁共振它的孔径 81 厘米,尚属目前全球最大,比一般磁共振孔径增大了15%,机身则缩短了 30%。这样设计是为了留下更充足的手术空间、方便医生介入治疗操作、更好地为患者治病。
2.新型肿瘤栓塞微球研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级):解决现有肿瘤介入栓塞的颗粒不均匀以及对栓塞靶器官的功能损害现状,创制行成大小形态均匀的可降解聚乳酸微球,即减少栓塞治疗时对靶血管的损害,又能在栓塞后降解,以较少靶器官的功能损伤实现了一站式介入治疗解决肿瘤的治疗、随访,而多模态分子影像学的动态与实时跟踪,揭示了肿瘤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规律。
3.糖尿病足纳米诊断及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中法国家科技合作支撑计划(国家级):解决糖尿病血管病组织修复困难和修复时间太长的临床难题,运用自体干细胞联合介入血管开通方法在介入技术物理开通血管,解剖性恢复完成后,防止血小板沉积导致平滑肌增生,加速患者组织修复,大幅缩短疗程和康复时间 。
4.《胰腺整合介入治疗学》,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级):为实现了胰腺癌介入治疗的全国范围内的同质化、规范化,图书 基于病理生物学+肿瘤血供+基因检测+影像学四要素,明显提高了晚期胰腺癌介入综合治疗的成功率和有效率
5.《胰腺整合介入治疗学》英文版:使中国胰腺癌介入治疗的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跑地位,并已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介入医学创新联盟的相关单位推广运用
6.《胰腺整合介入治疗学》法文版:使中国胰腺癌介入治疗的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跑地位,并已在国家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介入医学创新联盟的相关单位推广运用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