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张鹏飞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4-07 导师主页
张鹏飞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医学院
皮肤病与性病学
(1)皮肤感染与免疫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2)现场快速检测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生物标记功能纳米微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pfzhang@tongji.edu.cn

硕士招生专业

1
皮肤病与性病学
2024
1
学术型硕士
皮肤感染与免疫

张鹏飞,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就职于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中心实验室。

带领团队先后荣获同济大学十大最具转化潜力项目入围奖;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海创浦东优秀企业;微纳系统与工程(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MINE)青年科学家入围奖;苏州金鸡湖创业大赛华东区总决赛;上海市浦东新区高桥镇科创之星等科创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生物医药专项基金等课题多项,第一或通讯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项,其中国际PCT专利1项,授权发明专利5项。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4] Xiaoyi Li, Wannian Yan, Yucheng Wang, Ru-jia Yu, HuanxingHan, Pengfei Zhang*, Plasmon-Enhanced Quantum Dot Nanobead-BasedLateral Flow Assay with Lower Background and Improved Sensitivity, ACSApplied Nano Materials, 2025, 8, 4120-4128. 

[13]    Hongyan Zhang, Fei Tan*, Qixia Wang, Peng Xu,Mengyuan Shen, Xiaoping Hu, Heng Wu, Guoliang Zhou, Pengfei Zhang*,Juan Wang*, CRISPR-Cas12a based HSV DNA detection method using quantumdot-labeled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s, Microchemical Journal, 2024, 207, 112117.doi: 10.1016/j.miroc.2024.112117 发表日期2024-11-4

HSV

[12]    Xinyue Tang#, Wenwen Xia#, Huanxing Han,Yucheng Wang, Bolong Wang*, Shouhong Gao*, Pengfei Zhang*,Dual-Fluorescent Quantum Dot Nanobead-Based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for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Procalcitonin, ACS Applied Bio Materials, 2024, 发表日期2024-10-31, doi: 10.1021/acsabm.4c01230

导师

[11]    Lingzhi Fan, Yue Luo, Wannian Yan, HuanxingHan, Pengfei Zhang*, Fluorescent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Basedon Quantum Dots Nanobeads.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 2024, 208, e67000. doi:10.3791/67000. 发表日期2024-6-28

JOVE

[10]    Lingzhi Fan, Wannian Yan, Qilong Chen, Fei Tan,Yijie Tang, Huanxing Han, Rujia Yu, Ni Xie, Shouhong Gao, Wansheng Chen*,Zhongjian Chen*, Pengfei Zhang*, One-Component Dual-Readout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Nanobeads for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Detec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t the Point of Care, Anal. Chem. 2024, 96, 1, 401–408. 发表日期2023-12-22 doi:10.1021/acs.analchem.3c04441.

导师

[9]    Nanhui Wu, Yijie Cai, Fei Wu, Yulin Liang,Shuyi Liu, Pengfei Zhang, Yeqiang Liu*, C3d 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 on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for Diagnosis of Pemphigus, Arch Pathol Lab Med. 2023 Dec 27. doi: 10.5858/arpa.2023-0274-OA. 

Figure1

[8]    Xiaoqin Zhong, Qiaoting Fu, Yaoqun Wang, LanLong, Wencheng Jiang, Meiyu Chen, Hui Xia, Pengfei Zhang*, FeiTan*, CRISPR-based quantum dot nanobead lateral flow assay for facile detectionof varicella-zoster virus,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023,107, 3319–3328 发表日期:13 April 2023 doi: 10.1007/s00253-023-12509-0

VZV

[7]    Hui Xia, Xiao Hui Mo, Lian Juan Yang, HongYang, Jing Wen Tan, Qian Yu, Peng Fei Zhang, Fei Tan, Comparisonof samples of blister fluid and scales in the diagnosis of dermatomycosis, Mycoses.2022, 65 (10):969-975. doi: 10.1111/myc.13494.

[6]    Lingzhi Fan#, Jing Yang#, Jianbing Wu#, FugangLi, Wannian Yan, Fei Tan, Madeline Zhang, Mohamed S. Draz*, Huanxing Han*, Pengfei Zhang*, Deeply-dyednanobead system for rapid lateral flow assay testing of drugs at point-of-care,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2,362, 131829.  1 July 2022 doi.org/10.1016/j.snb.2022.131829

[5]    Liangwen Hao, Weitao Yang, Yan Xu, TianmingCui, Guoqi Zhu, Weiwei Zeng, Kexin Bian, Hongying Liang, Pengfei Zhang, Bingbo Zhang*, Engineering light-initiatedafterglow lateral flow immunoassay for infectious disease diagnostics, 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022, 212, 114411.

[4]  Pengfei Zhang#, Mohamed S. Draz#, Anwen Xiong#, Wannian Yan, Huanxing Han*, Wansheng Chen*, Immunoengineered magnetic-quantum dot nanobead system for the isolation anddetec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Journalof Nanobiotechnology, 2021, 19, 116. 日期2021 Apr 23,doi:10.1186/s12951-021-00860-1

[3] Yuye Wu, Dheerendranath Battalapalli, Mohammed J. Hakeem, Venkatarao Selamneni, Pengfei Zhang*, Mohamed S.Draz*, Zhi Ruan*, Engineered CRISPR-Cas systems for the detection and controlof antibiotic-resistant infections, 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 2021, 19, 401. 2021 Dec 4 DOI:10.1186/s12951-021-01132-8

[2]  Hangfei Chen, Dheerendranath Battalapalli, Mohamed S Draz*, Pengfei Zhang*, Zhi Ruan*, The Application of Cell-Penetrating-Peptides in Antibacterial Agents, 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 2021, 28(29), 5896-5925.

[1]  Wannian Yan#; Lingzhi Fan#; Jin Li#; Yijiang Wang;Huanxing Han; Fei Tan*; Pengfei Zhang*; Bimodal size distribution immuno-quantum dots for fluorescentwestern blotting assay with high sensitivity and extended dynamic range, Microchimica Acta, 2020, 187, 598.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9.  一种基于数字层析和CRISPR系统的无扩增超灵敏核酸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张鹏飞,严万年,范凌志,谭飞,张洪艳,申请号:CN202411101442.5,申请日期:2024.8.12

8.  基于RAA结合CRISPR cas12a检测单纯疱疹病毒的试剂盒及检测方法和检测亚型的方法,谭飞,张鹏飞,张洪艳,申请号:CN2024108027877,申请日期:2024.6.20

7.  一种金属增强量子点荧光纳米球及其制备方法,黎晓燚,韩焕兴,张鹏飞,王宇成,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2311098600.1,申请日:2023.8.29.

6.  一种多模式聚集诱导荧光免疫层析试纸及其制备方法,张鹏飞,范凌志,严万年,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2210285423.7,申请日:2022-03-23.

5.  一种彩色乳胶颗粒、复合物、免疫层析试纸及其制备方法,张鹏飞;范凌志;严万年,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2110766151.8,申请日:2021-7-7.授权日:2024-8-28

4.  ULTRA-SENSITIVE DIGITAL RAPID CHROMATOGRAPHICDETEC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ALYTE, ZHANG,Pengfei; CHEN, Zhongjian; TAN, Fei; YAN, Wannian; FAN, Lingzhi, PCT/CN2021/112311,2021-8-12.

3.  超灵敏数字层析快速检测分析物的系统及方法,张鹏飞,陈中建,谭飞,严万年,范凌志,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20108603286,申请日:2020-08-25.授权日期:2024-2-9

2.  基于微流控和免疫磁分离双重策略的痕量细胞捕获系统,张鹏飞,韩焕兴,发明专利,专利号:201811413397.1,申请日期:2018.11.27。授权日期:2022-3-20

1.  一种信号放大型量子点免疫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韩焕兴,张鹏飞,叶伟民,专利号:201310214728.X,申请日期:2013.10.23,授权日期:2014-12-10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