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副教授,硕导;
Fablab O|数制工坊创始人,主任;
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数字方向)硕士,
美国注册美国注册建筑师(AIA),LEED可持续认证会员;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来学校项目式学习/PBL导师团专家;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学科专家;
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培养基地导师;
上海市青少年设计创意研究院专家;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科技专家;
上海市青少年创新创业(模拟)行动计划,专家;
2023北京设计周,北京国际儿童设计周,专家委员;
2020-23 Maker Faire SH|上海制汇节,学术总策划;
2017,2019,2023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STEAM国际峰会》,总策划;
2017 阳澄湖大地艺术节,策展人;
2015科技部浦江论坛-创客分论坛,总策划;
丁峻峰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教授,同济FAB LAB实验室主任;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学(数字方向)硕士,美国注册美国注册建筑师(AIA),LEED可持续认证会员。
2013年9月,在丁峻峰老师的主导下联合 MIT Fablab实验室,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创办了中国第一家Fab Lab数实验室。他和团队创办了FABO X|智造学术X,FABO P|数制乐园等以设计思维作为顶层引领的STEDM教育和PBL课程和系统。
近几年,同济Fab Lab得到许多纸质主流媒体比如《青年报》《解放报》等关注,也在《上海教育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等电台和栏目中播出。Fab Lab也获得了海内外很多网络媒体的高度兴趣。2015年,丁峻峰教授主持科技部《浦江创新论坛-创客和社会革新文化论坛》;2017,2019年,承办中国教育学会《STEAM教育国际论坛》;2016年,丁峻峰教授获得上海市科技创新科普奖;2018年FABO获得上海市国际创客大赛最佳组织奖,2019年FABO获得联合国教科文亚太文晖奖;2022年,丁峻峰教授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丁峻峰教授受邀参与教育部教研院《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丛书编辑工作,受聘未来学校项目式学习/PBL导师团专家。
同时,丁老师一直活跃在相关“数制”跨界项目和研究前沿。先后参加国内外参数化前沿国际论坛,被邀请参展国内外多个数字化构造和艺术装置展览:如2012年比利时国际艺术节,2014年首届刚果双年展等。受邀担任2016年阳澄湖大地艺术季,2020-2021年上海Maker Faire学术策划。
团队长期致力于设计引领跨界融合,持续活跃在 “分布式智造”、“人工智能与艺术设计”、 “教育创新”和“社会创新”等研究及实践前沿。
团队开发的STEDM 课程被列入2020年“上海市素质教育优质课程项目资源”。课程经由上海格致中学、上海市同济黄浦设计创意高中、上海市宝山行知中学、北京一零一中学、北京八一学校、上海包玉刚民办实验学校 (YK PAO),上海阿德科特国际学校(ADCOTE School)、同济附属实验学校(嘉定)等十多个中小学校开展的合作教学实践逐渐形成系统,并在更多学校普及推广及迭代。
团队着力打造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终身学习创新课程及系统解决方案,课程融合设计、数字制造、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和技术,以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为贯穿,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为学生项目式学习(PBL)的终极挑战,强调从“动手做”(Do It Yourself) 到“群创新”(Do It Together)的“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的核心理念,突出“兴趣导向,主动式研究,能力培养,互联分享”等特质。
多年来,作为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实践基地、上海市科创委青少年科创基地,同济FABLAB成为大学生通过设计学科引领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实验场。学生们先后获得多项创业大奖,并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多项赛事中,斩获30多项奖项。
2020年,FABLAB集装箱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成功,一个可以运输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的集装箱实验室。2021年,STEAM课程包套件BOOKIE,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成功,并获得2021年IF“包装设计”和“用户体验”两项大奖。
出版:
<Design Thinking for STEM education> / National Institutes of Education Sciences /
《STEM与设计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7月/7.8万字/编著
<Designing Reality: How to Survive and Thrive in the Third Digital Revolution>/Author: Neil Gershenfeld , Alan Gershenfeld ,Joel Cutcher-Gershenfeld / Basic Books /2017/First author for translation;ASIN: B06XH72RWL;
《设计现实-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下一个经济引擎》/中信出版社/ ISBN 978-7-5217-0332-0 / 2019年6月/28.6万字/第一翻译作者;
<Design Paradigm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Time Architecture / ISSN 1005-684X/January 2018(1st edition)/P70;
《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范式》/时代建筑/ ISSN 1005-684X/2018年1月(第1期)/70页;
<FAB-The Coming Revolution on Your Desktop – from Personal Computer to Personal Fabrication >/ Author: Neil Gershinfeld / Tongji University Press / ISBN:978-7-5608-6465-5/Sep. 2016 /222,000 words/First author for translation;
《智造-一场新的数字革命》/同济出版社/ ISBN:978-7-5608-6465-5/2016年9月/22.2万/第一翻译作者;
<Sustainable Urban Intervention in the Internet Era-Perspectives on the Urban Form of “Maker” Eco-system >/Time Architecture/ ISSN 1005-684X/July, 2016 (4th edition)/P47-55;
《互联网时代的可持续城市介入 -创客”生态链都市形态透析》/时代建筑/ ISSN 1005-684X/2016年7月(第4期)/47-55页;
研究课题和基金
《沪港澳大学生“人工智能+”创客、创新、创业活动》 / 202111120078/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开始时间: 2022-01-01 /结束时间:2023—12-31 / 教育部港澳台办公室/国家级 /课题负责人;
《科创体验中心科技教育资源优化方案》/wh0140020212949 / 开始时间: 2021-11-25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 / 省部级/课题负责人;
《 STEDM教育+项目式学习(PBL) 双师研发教学实训系统》/ BNU-SFD-111122117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创新研究中心(FDC)“未来设计种子基金” / 开始时间: 2021-08-01 / 结束时间:2023-03-31/ 北京师范大学 / 课题负责人;
《创客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师研修营项目》/ wh0140020203621/开始时间:2020-11-05/结束时间:2021-5-31/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省部级;
《“A-Art/艺术” 引领的STEAM科创教育生态圈建设项目》/上海市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研究专项基金 / 1400121003/039/DB18104/开始时间:2018-01-01/ 结束时间 2018-12-30 /省部级;
《交互机器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上海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设计学学科建设-丁峻峰/开始时间:2017-01-01,/结束时间2017-12-31/经费10万/省部级;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美国麻省理工FabAcademy线上中文系统-“数字“工坊创客网络课堂》/开始时间2016-05-01/结束时间2017-04-30/省部级;
跨界展览:
<5308>, Shanghai Taopu Artists Center – June 2011 | 《5308》 ,上海桃浦艺术中心当代艺术展,上海,2011年六月;
<Chopsticks>, Casablanca Biannual, Morocco – May 2012 |《筷子》,卡萨布兰卡艺术双年展,摩洛哥,2012年五月
<Chop-cloud>, Shanghai 353 Plaza, Shanghai – August 2012 | 《筷云》,上海353广场,上海,2012年八月
<Enlightening Language>, Belgium IFFA2012, Belgium – November 2012 | 《被点亮的语言》,比利时艺术双年展,比利时,2012年十一月
<Cloud>,3d Printing Show, Shanghai – August, 2013 |《云》,上海3d打印装置展,上海,2013年八月
<Double Curvature>, Yango Biennale Kinshasa, Congo – November 2014 |《双曲面》刚果艺术双年展,金沙萨-刚果民主共和国,2014年十一月
<Maker>, 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 \ Architecture - Dec 2015 |《FABO数制工坊创客项目》深港城市建筑双年展,深圳, 2015年十二月
“Inspired by the Land”,Yangchenghu Lake – Sep 2016 |《“大地艺术季”地景艺术季》,苏州,2016年九月,策划和项目设计
“Inspired by the Land”,Tongji WIEE – May 2018 | 《“大地艺术季”地景艺术季》,上海嘉定,同济创新创业博览会,2018年五月,策划和项目设计
Maker Faire Shanghai , 2020,2021 | 上海制汇节,2021、2022年,策划和项目执行
会议
<How to Make Almost Anything - Future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如何智造万物,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
TED X Fuxing Park / Speaker / May. 22, 2021
2021年5月22日/TED X 复兴公园年度大会 /中国上海/演讲
2021Forbes China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um/ Speaker / May. 28, 2021
2021年5月28日/福布斯中国国际化教育论坛 /中国上海/演讲
China Education Symposium (CES) , Harvard University / Apr. 10, 2021
2021年 4月 10日/哈佛中国教育论坛 /线上/演讲
Mission of Architects: Education Innovation Forum / BOAO Culture and Creativity Week 2020
2020年11月14日/建筑创新论坛 / 2020博鳌文创周 /中国博鳌/演讲
2019年4月22-23日/2019 FOCUS亚洲学校建设者大会/必达亚洲 BEED ASIA/中国上海/演讲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