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顺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7-04 导师主页
刘顺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liushun1208@tongji.edu.cn

刘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以独立(第一)作者在《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哲学动态》《经济学家》《当代经济研究》《现代经济探讨》《上海经济研究》《社会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同济大学学报》《中南大学学报》《东北大学学报》《西南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BKS014)、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24YJA710034、17YJC710051)等,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23)。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本质批判的当代价值研究”(2020),主持人,已结项

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对‘慈善资本化’的本质批判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4),主持人,在研;

3.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全球化时代生态正义的意识形态陷阱与破解进路研究”(2017),主持人,已结项

4.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新时代系统推进高校‘大思政课’提质增效的‘校本策略’研究”(2024),主持人,在研;

5.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保护关税制度’的本质批判及当代价值研究”(2019),主持人,在研

6.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国情调研专项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海临港’实践的新进展及未来举措”(2019),主持人,已结项

7.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国情调研专项“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论述在‘杨浦滨江’的践行及经验” (2022),主持人,已结项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一)代表性论文

1.刘顺:《马克思恩格斯对“非洲道路选择”的命题洞察及其文明意蕴》,《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年第9期。(CSSCI)

2.刘顺、周泽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的本质批判及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6),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19年第11期转载。(CSSCI)

3.刘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慈善悖论”的揭示及超越》,《哲学动态》2023(2)。(CSSCI)

4.刘顺:《自由贸易的全球治理效应:国家兴衰、大国竞争与世界历史——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洞见到中国智慧》 ,《经济学家》2024(4),人大复印资料《国际贸易研究》2024年第7期转载。(CSSCI)

5.刘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批判的当代价值——兼论资本主义演进新动向》,《当代经济研究》2024(3),《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5期摘编。(CSSCI)

6.刘顺:《毛泽东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造性探索及其启示》,《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CSSCI)

7.刘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的应有地位及效能提升》,《中国大学教学》2024(3)。(CSSCI)

8.刘顺:《立法权与所有权的关系:马克思的澄明及超越——从黑格尔对立法权的悖论性阐释谈起》,《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CSSCI)

9.刘顺:《马克思对政治冷淡主义的深刻剖析及当代价值》,《思想教育研究》2023(2)。(CSSCI)

10.刘顺:《网络民粹主义的意识形态趋向及其澄清理路》,《思想理论教育》2022(9),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22年第12期转载。(CSSCI)

11.刘顺:《“科学的辩证法”之意蕴及其当代价值——恩格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超越》,《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CSSCI)

12.刘顺:《历史的主线是生存斗争还是阶级斗争——以恩格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批判为视角》,《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6)。(CSSCI)

13.刘顺:《伟大建党精神的唯物史观叙事及新征程向度》,《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CSSCI)

14.刘顺:《资本逻辑与算法正义——对数字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超越》,《经济学家》2021(5),《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1年第9期转载。(CSSCI)

15.刘顺:《政治风险:成因、特征和治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政治风险的重要论述》,《社会主义研究》2021(1)。(CSSCI)

16.刘顺:《美国民粹主义泛起背后的意识形态趋向及中国应对》,《思想教育研究》2020(12)。(CSSCI)

17.刘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保护关税制度”的本质批判及当代价值——剖析美国保护主义再次泛起的理论利器》,《上海经济研究》2020(1)。(CSSCI)

18.刘顺、董金明:《“生态协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战略》,《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CSSCI)

19.刘顺:《“杰文斯悖论”:资本逻辑宰制下技术的生态幻象》,《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9)。(CSSCI)

20.刘顺:《资本的辩证逻辑: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超越》,《当代经济研究》2017(4)。(CSSCI)

21.刘顺:《资本全球化与国家生态安全》,《现代经济探讨》2017(2)。(CSSCI)

22.刘顺:《资本逻辑与生态正义——对生态帝国主义的批判与超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5期转摘。(CSSCI)

23.刘顺:《经济结构·生态环境·农民境况——福斯特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重维度》,《科学社会主义》2016(5)。(CSSCI)

24.刘顺:《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根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CSSCI)

25.刘顺、高玉林:《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有效教学”亟待破解的“三对矛盾”》,人大复印资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2019年第2期转载。

26.刘顺、胡涵锦、高玉林:《近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动向——基于五种马克思主义期刊(2005—2014)的计量分析》,《科学社会主义》2015(4)。(CSSCI)

27.刘顺、胡涵锦:《生态代谢断裂与社会代谢断裂——福斯特对资本积累的双重批判》,《当代经济研究》2015(4)。(CSSCI)

28.刘顺、胡涵锦:《从马克思到吉登斯:现代性批判的生态维度——兼论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CSSCI)

29.刘顺、胡涵锦:《为什么要生态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福斯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归》,《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CSSCI)

30.刘顺、胡涵锦:《自然资本化: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批判的关键命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CSSCI)

(二)主要著作

1.刘顺:《资本逻辑的生态批判——马克思视域下福斯特生态批判思想评析》,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

2.刘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自由贸易本质批判的当代价值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