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任护师,博士,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市肺科医院护理部主任。担任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护理专业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护理学会呼吸护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杨浦区护理学会副理事长等多项学术任职;担任《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军事护理》、《介入放射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介入治疗规范化护理管理和肺部疾病护理与管理。第一/通信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SCI论文10余篇,申请专利30余项,主持校局级课题7项,获得上海市护理科技三等奖1项,主编专著10部。荣获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上海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上海市卫生系统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1. 同济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筹),学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学科,“‘双一流’背景下肺病专科医院高质量护理学科建设——呼吸与危重症护理亚学科发展研究”(2022-2025)
2. 上海市申康发展中心,诊疗技术推广及管理优化项目,“呼吸危重症护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以ARDS护理实践为例”(2023-2025)
3.上海市申康发展中心,管理优化项目,医疗质量,“基于模糊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FMEA)的胸外科日间手术服务安全研究”(2021-2022)
4.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面上项目, “基于肺病专科联盟的COPD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2019-01至2020-12)
SCI论文:
[1]Zhang W, He Y, Gu Q, Zhang Y, Zha Q, Feng Q, Zhang S, He Y, Kang L, Xue M, Jing F, Li J, Mao Y, Zhu W. Optimal timing for awake prone positioning in Covid-19 patients: Insights from an observational study from two centers. Int J Nurs Stud. 2024 Apr;152:104707.
[2]Li X, Fang X, Zhou L, Mao Y. Preval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and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M-PTB): A Hospital-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Int J Gen Med. 2023 Aug 14;16:3465-3472.
[3]Chen B, Yan X, Wang X, Mao Y. Effectiveness of precise and quantitative rapid 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program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during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ak J Med Sci. 2023 Mar-Apr;39(2):572-577.
[4]Fang XE, Chen DP, Tang LL, Mao YJ.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and malnutrition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orld J Clin Cases. 2022 May 16;10(14):4395-4403.
[5]Xu W, Hu H, Mao Y. Questionnaire Survey-Based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Transitional Care on Self-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ut Math Methods Med. 2021 Nov 13;2021:3634548.
[6]Fang XE, Chen DP, Cheng KY, Mao YJ, Lu M, Tang LL, Eskici GT.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Nurses' Perceptions of Disaster Core Competencies Scale (NPDCC). Ann Palliat Med. 2020 Sep;9(5):3304-3312.
[7]Gu F, Zhao C, Jiang T, Li X, Mao Y, Zhou C. Association Between Nicotine-dependent Gene Polymorphism and Smoking Cessa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Clin Lung Cancer. 2020 Mar;21(2):171-176.
[8]Cheng J, Lu M, Sun H, Mao Y. A survival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an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discharged from the 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 Ann Palliat Med. 2020 Jul;9(4):1812-1820.
中文论文:
[1]严晓霞,毛燕君.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呼吸危重症专科护士护理培训体系的构建[J].循证护理,2024,10(18):3349-3354.
[2]莫新霞,毛燕君,徐小燕,等.呼吸科护士参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护理的意愿及影响因素[J].海军医学杂志,2024,45(06):664-667.
[3]毛莹颖,丁君蓉,胡颖燕,等.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群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4,24(06):876-880.
[4]张峥,郁晓路,李飞,等.新型机器人辅助穿刺系统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研究及护理配合[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4,33(05):549-553.
[5]徐小燕,莫新霞,张舒,等.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患者预康复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4,39(09):25-29.
[6]方雪娥,毛燕君.肺结核患者营养管理护理实践专家共识[J].中国防痨杂志,2024,46(05):495-501.
[7]张舒,何龑,莫新霞,等.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吸入装置关键错误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24,29(04):530-535.
[8]徐小燕,毛燕君,严晓霞,等.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术前预康复最佳证据总结[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4,40(08):619-626.
[9]卢梦洁,史苏霞,曹燕华,等.体外膜肺氧合患者功能锻炼的最佳证据总结[J].护理学杂志,2024,39(04):86-91.
[10]胡晶,孙婧琳,李玉梅,等.岗位胜任力导向性能级提升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4,(08):20-25.
[11]胡晶,丁君蓉,金瑛,等.胸腔镜肺叶切除肺癌患者呼吸训练方案的应用[J].军事护理,2024,41(02):106-110.
[12]徐小燕,毛燕君.预康复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J].军事护理,2024,41(01):27-30+107.
[13]方雪娥,李玉梅,朱毓萍,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肺病专科医院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9):140-142.
[14]黄婷霞,荀林娟,毛燕君.中医特色慢病管理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23,36(06):122-125.
[15]刘菁,毛燕君,陈玉,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支持性照护需求变化轨迹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17):1321-1327.
[16]张明明,徐娟,钱晓璐,等.高风险脱机患者高流量氧疗与低频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23,38(10):57-60.
[17]史苏霞,于冬梅,刘菁,等.模糊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优化胸外科日间手术流程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23,23(04):56-59.
[18]何龑,毛燕君,张峥,等.基于业务再造理论的急性大咯血院内急救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3,39(02):81-87.
[19]莫新霞,毛燕君,何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康复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22,22(12):60-64.
[20]张峥,毛燕君.《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解读[J].上海护理,2022,22(08):1-5.
[21]曹燕华,毛燕君,葛吉徽,等.喷雾法在缓解ICU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口渴症状中的应用[J].上海护理,2022,22(07):40-43.
[22]毛燕君,刘雪莲,冯英璞,等.介入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临床实践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06):531-537.
[23]方雪娥,毛燕君,陈丹萍,等.重症肺炎患者临床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护士进修杂志,2022,37(11):966-969.
[24]陈丹萍,毛燕君,李敏,等.老年肺结核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上海护理,2022,22(04):38-43.
[25]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护理工作组,徐寅,费晓燕,等.门静脉高压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护理管理专家共识[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31(02):117-124.
[26]肖书萍,肖芳,陈冬萍,等.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围术期护理策略专家共识[J].临床放射学杂志,2022,41(02):212-216.
[27]张峥,毛燕君.多学科团队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行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39(02):80-83.
[28]鲁敏,毛燕君.肺移植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上海护理,2021,21(11):5-8.
[29]张瑜,徐娟,何龑,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护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1,28(09):877-880.DOI:10.16770/J.cnki.1008-9985.2021.09.029.
[30]方雪娥,毛燕君,陈丹萍,等.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7):965-971.
[31]毛燕君,张素,张红梅.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07):1008.
[32]张峥,毛燕君.“一站式”护理救治模式在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中的效果[J].介入放射学杂志,2021,30(03):300-303.
[33]程洁,孙慧娟,鲁敏,等.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护理策略[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01):138-139+142.
[34]郁红星,毛燕君,史苏霞,等.晚期肺癌患者家庭管理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5):4974-4977.
[35]姜春平,毛燕君.Jackson手术床脊柱手术俯卧位摆放流程的制定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23):2179-2182.
[36]黄李华,毛燕君.慢性疾病轨迹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20,27(11):1096-1100.
[37]史苏霞,毛燕君,程洁,等.放射科碘对比剂外渗管理的证据总结[J].护理研究,2020,34(14):2500-2504.
[38]方雪娥,毛燕君,黎金玲,等.运动训练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4):1275-1280.
[40]毛燕君,鲁敏,陈丹萍,等.从肺结核患病学生角度看高校结核病防控现状[J].上海护理,2020,20(06):10-13.
[41]方雪娥,陈丹萍,汤玲玲,等.个案管理模式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服用贝达喹啉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防痨杂志,2020,42(06):641-644.
[42]黄李华,毛燕君,李静,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肺部肿瘤内科病房的护理管理策略[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S1):309-312.
[43]张峥,毛燕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应急预案的建立与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04):83-86.
[44]毛燕君,张哲民,鲁敏.基于区域肺病专科联盟的护理共享模式构建[J].中国医院管理,2020,40(02):83-85.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