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学院-陈凤祥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08-28 导师主页
陈凤祥 硕,博士生导师
汽车学院
机械 ,交通运输
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控制与建模技术, 燃料电池在微电网中应用:热电联供,备用
fxchen@tongji.edu.cn

陈凤祥,男,浙江绍兴人,1978年11月生,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长期从事燃料电池系统的集成、控制与建模工作。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1篇。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1. 中德国际合作示范: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指标及测试评价体系研究,2017-2020,十三五重大专项,(负责人)

2. 宇通燃料电池系统空气和氢气供应闭环控制技术开发协议,2018-2019,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3. 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设计与仿真分析,2018-2019,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负责人)

4. 基于实时优化的高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阳极供气协调控制技术研究,2016-2017,中央高校基金(负责人)

5. 同济大学创新工程产学研合作:燃料电池空气供应闭环控制,2014-2015,上汽集团(负责人)

6. 基于单状态变量的参数不确定混沌系统鲁棒同步,2011-2014,国家自然基金委,(负责人)

7. 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鲁棒控制设计方法研究,2009-2011,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负责人)

8. 面向产业化的燃料电池动力系统,2015-2018,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参与)

9. 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测试仪器仿真模块开发,2012-2016,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参与)

10.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15,上汽集团(参与)

11. 下一代燃料电池系统研究与开发,2012-2015,国家863(参与)

12. 奥地利AVL-FCC, 2010-2010,李斯特内燃机及测试设备公司(参与)

13. 新型制氢及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08-2011,国家863(参与)

14. PEMFC燃料电池系统建模及其模型参数在线辨识技术,2009-2011,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参与)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主要论文列表(41篇)

(1)

Chen, FX

; Jiao, JR ; Liu, SG ; Yu, Y; Xu, SC. Control-oriented LPV Modeling for the Air Supply System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J]. Fuel Cells, 2018, 18(4): 433-440.

(2)

Chen F

, Yu Y, Gao Y. Temperature Control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based on Current Constraint with Consideration of Limited Cooling Capacity[J]. Fuel Cells, 2017, 17(5): 662-670.

(3)

Chen F X

, Yu Y, Chen J X. Control System Design of Power Tracking for PEM Fuel Cell Automotive Application[J]. Fuel Cells, 2017, 17(5): 671-681.

(4)

Fengxiang Chen

,Yang Yu,Ying Liu,Huicui Chen,Control system design 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based on a common rail(I):Control strategy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6, 42(7):4285-4293.

(5)

Fengxiang Chen

,Yang Yu,Ying Liu,Control system design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 based on a common rail (II): optimizationand schedule scheme for the common rail[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17, 42(7):4294-4301.

(6)

Chen Fengxiang

,Gao Yuan,An algorithm for on-line measurement of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Fuel cells,2015.4.2,15(2):337~343

(7)

Chen, FX

,Liu, L,Liu,SG,Zhang, T,Modeling,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of High Pressure Fuel Cell Back-Pressure Valve,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14.11.16,2014(2014)

(8)

Chen, Fengxiang

; *Zhou, Su; Ji, Guangji; Sundmacher, Kai; Zhang, Chuansheng,Blended learning fitting algorithm for polarization curves of fuel cel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09.7.01,34(13):5563~5567

(9)

陈凤祥

,陈兴,高压燃料电池系统空气供应内模解耦控制器设计,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01,44(12):1924~1930

(10)

陈凤祥

,陈俊坚,许思传,章桐,高压燃料电池系统空气供应解耦控制器设计,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7.1,42(7):1096~1110

(11)

陈凤祥

,俞林炯,翟双,章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最优过氧比多内模控制,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15,41(07):1101~1105

(12)

陈凤祥

,王士嘉,高昆鹏,基于非线性补偿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温度积分控制,太阳能学报,2014.12.01,35(12)

(13)

陈凤祥

, 刘玲, 章桐. 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电子节气门控制[J]. 中国科技论文, 2014(10).

(14)邹志育, 周苏,

 陈凤祥

. 基于SIMULINK/FIRE的PEMFC系统联合仿真[J].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9, 24(4):30-37.

(15)张传升, 周苏,

 陈凤祥

. 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技术研究及应用[J]. 暖通空调, 2009, 39(8):75-78.

(16)沈晓燕,

 陈凤祥

, 周苏. 燃料电池极化曲线分段辨识算法[J]. 电池, 2009, 39(5):247-250.

(17)Yuan Gao,Angel Montana,

Fengxiang Chen

,Evaluation of porosity and thickness on effective diffusivity in gas diffusion layer,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7.01.01,342(28):252~265

(18)贺继龙,章道彪,

陈凤祥

,卡尔曼滤波算法在极化曲线在线估计中的应用,上海汽车,2016.2.01,(02):10~16

(19)Ni H S , Chen F X , Zhang T . Robust Observer for a Class of Linear System with Matched Uncertainty Based on LMI[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3, 791-793:1427-1430.

(20)俞林炯, 陈凤祥, 贾骁, et al. 基于Matlab/Simulink和AMESim的PEMFC冷却系统联合仿真[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1(3).

(21)Zhou S.,

Chen F.

,PEMFC System Modeling and Control,Advanc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2012.01.01,41:197~263

(22)Zhai, Shuang,Zhou, Su,Sun, Pengtao,

Chen, Fengxiang

,Niu, Jigao,Modeling study of anode water flooding and gas purge for PEMFCs,Journal of Fuel Cel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01.01,9(3)

(23)Zhai, Shuang,Zhou, Su,

Chen, Fengxiang

,Sun, Pengtao,Sundmacher, Kai,Advanced Study of Non-Uniform Cell Voltage Distribution for a PEMFC Stack,Journal of Fuel Cel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01.01,9(1)

(24)翟双,周苏,

陈凤祥

,张传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分布参数模型数值仿真研究进展,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1,40(6):932~936+954

(25)纪光霁,

陈凤祥

,马天才,周苏,章桐,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中气/气增湿器动态建模与影响因素分析,汽车工程,2014.6.25,36(06):663~668+672

(26)周苏, 郑岚, 陈凤祥, et al. PEMFC电堆内部水结冰、融化及冷启动过程的研究[J]. 电源技术, 2012, 36(7):976-980.

(27)Zhou S , Zheng L ,

 Chen F X 

, et al. Study of Water Freezing and Thawing Process inside the PEMFC Stacks during Cold Start[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468-471:2331-2334.

(28) 张传升, 周苏,

陈凤祥

. 燃料电池发动机自适应控制模型集的确定[J]. 汽车工程, 2012, 34(5).

(29)张传升,

陈凤祥

, 高昆鹏, et al. 1 kW自呼吸PEMFC堆控制因素试验[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6):890-894.

(30)纪光霁, 陈翌, 周苏,

 陈凤祥

. Comparison of Isobaric and Non-isobaric Operations on a Two-Phase Dynamic Model for PEFC Cathode Gas Diffusion Layer[J].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2011 (6): 1.

(31) 周苏, 李壮运, 翟双,

陈凤祥

. PEMFC电堆建模及特殊工况下的动态分析[J]. 太阳能学报, 2011, 32(7).

(32) 周苏, 张传升,

 陈凤祥

. 车用高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与仿真[J]. 系统仿真学报, 2011, 23(7).

(33) 谢星,周苏,王廷宏,

 陈凤祥

,2010, 基于Cruise/Simulink的车用燃料电池/蓄电池混合动力的能量管理策略仿真, 汽车工程, 32(5), 373-378. (EI)

(34) 周苏, 纪光霁,

 陈凤祥, 

et al. 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技术评估与分析[J]. 汽车工程, 2010, 32(9).

(35)Zhai, Shuang; Sun, Pengtao;

 Chen, Fengxiang

; *Zhou, Su; Zhang, Chuansheng,Collaborative simulation for dynamical PEMFC power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2010.8.01,35(16):8772~8782

(36) 周苏, 张晔, 牛继高, et al. 基于Cruise/Simulink的FCHEV燃料电池和动力蓄电池功率匹配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0, 25(4):20-27.

(37) 周苏, 纪光霁, 马天才,

 陈凤祥

, et al. 车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现状[J]. 汽车工程, 2009, 31(6).

(38)

Chen F

, Jiao J, Yu Y, et al. Active Control of Stack Inlet and Outlet Coolant Temperature for the PEM Fuel Cell System[C]//ASME 2017 1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el Cell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ocated with the ASME 2017 Power Conference Joint With ICOPE-17, the ASME 2017 11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Sustainability, and the ASME 2017 Nuclear Forum.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2017: V001T01A001-V001T01A001.

(39)

Chen F

, Liu Y, Yu Y, et al. Opening Optimization and Diameter Matching for Back Pressure Valve in a High Pressure PEMFC System[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ergy, Power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2016.

(40)

Fengxiang Chen

,Shiguang Liu,Yiling Fan,Sichuan Xu,Tong Zhang,Power tracking for PEM fuel cell engine based on optimal oxygen excess ratio,2014 IEEE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Conference and Expo Asia-Pacific,中国北京,2014.8.31-2014.9.3

(41)

Fengxiang Chen

,Ling Liu,Xing Chen,Sichuan Xu,Tong Zhang,Back pressure match and optimization for high pressure PEMFC engine,2014 IEEE Conference and Expo Transportation Electrification Asia-Pacific (ITEC Asia-Pacific),中国北京,2014.8.31-2014.9.3

(42)

Fengxiang Chen 

, Ling L , Shiguang L , et al. Modeling and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of high pressure fuel cell back-pressure valve[C]// Industrial Electronics & Applications. IEEE, 2014

控制理论方面主要论文(6篇)

1.

 Chen Feng-Xiang

, Wang Wei, Zhang Wei-Dong, Adaptive tracking control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chaotic systems, CHINESE PHYSICS,2007,16(9):2627-2630. (SCI)

2.

 Chen Feng-Xiang

; Zhang Wei-Dong,Chaotic synchronization via linear controller,CHINESE PHYSICS,2007,16(4):937-941. (SCI)

3.

 Chen Fengxiang

, Wang Wei, Chen Lin, et al.,Adaptive chaos synchronization based on LMI technique, PHYSICA SCRIPTA, 2007, 75(3):285-288(SCI)

4.

 Chen Fengxiang

, Zhang Weidong,LMI criteria for robust chaos synchronization of a class of chaotic systems, NONLINEAR ANALYSIS-THEORY METHODS & APPLICATIONS, 2007, 67(12):3384-3393. (SCI)

5.

Chen Fengxiang

, Chen Lin, Zhang Weidong,Stabilization of parameters perturbation chaotic system via adaptive backstepping technique,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2008,200(1):101-109 (SCI)

6.

 Chen Fengxiang

; Chen Lin; Zhang Weidong,Robust control of chaos in the Lorenz system with the variable structure control approach,PHYSICA SCRIPTA,2008,77(2):025001(SCI)

发明专利(9项)

1. 陈凤祥,王楠,章桐.一种燃料电池堆热管理模拟系统.ZL201210356559.9.申请日:2012-09-21.

2. 陈凤祥,王士嘉,章桐.一种基于面积的曲线亚像素配准方法.ZL201210208358.4.申请日:2012-06-21.

3. 陈凤祥,王明强,周苏,章桐.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温度辅助控制方法及装置.ZL201210101710.4.申请日:2012-04-09.

4. 陈凤祥,钟继隆,周苏,章桐.一种车用无刷直流电机母线限流控制方法及装置.ZL201210177397.2.申请日:2012-05-31.

5. 陈凤祥,俞林炯,周苏,章桐.一种无刷直流电机船只的船速测量方法及装置.ZL201210097040.3.申请日:2012-04-05.

6. 陈凤祥,刘玲,孙泽昌,许思传,章桐.一种车载燃料电池发动机背压控制系统.ZL201310145316.5.申请日:2013-04-24.

7. 陈凤祥,俞阳,许思传,刘士广,倪淮生,章桐.一种燃料电池阳极压力控制方法及装置.ZL201410620407.4.申请日:2014-11-05.

8. 周苏,丁明超,江艳,陈凤祥,余卓平.燃料电池系统估算氢瓶氢气剩余压力的方法及装置.ZL201110075308.9.申请日:2011-03-28.

9. 许思传,沈春娟,陈凤祥,倪淮生.一种燃料电池系统的电控喷氢压力调节装置.ZL201510430531.9.申请日:2015-07-21.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