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戎,1966年2月生,博士,现任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物流学会同济大学产学研基地主持人(学术带头人),兼任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运输政策与法规专委会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物质管理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综合交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铁道运输与经济》编委、《交通与港航》编委。
[1] 推进多式联运、快捷运输条件下的市场化定价研究,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公司委托,2023/06-2023/12,在研,主持
[2] 上海市域铁路运营服务与配套体系研究——运营无缝衔接方案研究,上海市域铁路运营有限公司委托,2023/06-2023/09,在研,主持
[3] 基于利益相关者接受意愿的城市集约化配送模式评价方法,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项目编号:G2022133042L),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资助,2022/01-2023/12,在研,主持
[4]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现代多式联运创新发展研究,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委托,2022/06-2022/12,已结题,主持
[5] 铁路货物运价市场化阶梯策略的研究与应用,获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委托,2021/04-2021/12,已结题,主持
[6] 基于公铁竞争的铁路商品车运输定价策略研究,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委托,2021/01-2023/12,在研,主持
[7] 铁路提单与运单物权化应用实践的研究,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委托,2020/10-2021/09,已结题,参与
[8] 上海市第六次综合交通大调查支撑项目《上海市普通货车出行特征调查》,获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委托,2020/08-2020/12,已结题,主持
[9] 基于三网融合的网络管理体系研究,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委托,2020/06-2021/12,已结题,主持
[10] 上海货运发展目标与铁路货运发展政策研究,上海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委托,2019/09-2020/06,已结题,主持
[11] 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铁路综合效能与服务水平提升技术—子课题:高速铁路成网条件下运输需求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8YFB1201401-3),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资助,2018/05-2021/01,已结题,主持
[12] 物流成本的国际比较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部委托,2017年度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政策项目(合同编号:2017-2-6),2017/01-2019/01,已结题,主持
[13] 上海市公路运输发展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40专项规划),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委托,2014/06-2015/06,已结题,主持.
[14] 国际集装箱运输链选择行为模型与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批准号:71271154),2013/01-2016/12,已结题,主持
[15] 洋山保税港区物流监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攻关项目(项目编号:08251203500),2008/06-2009/12,已结题,主持
[16] 离岸型港口配套物流园区发展策略研究,上海市科委重点课题(项目编号:032112085),总课题排名第二,子课题排名第一,成果水平国内领先,获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2003/01-2004/11,已结题,主持
[17] 关于铁路运输企业贯彻ISO9000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上海铁路局委托,获上海铁路局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01-2001/01,已结题,主持
张戎教授在运输经济与政策、物流规划与管理、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管理等领域已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已发表论著1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1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科技司、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9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委办局及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多项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许多成果已被原铁道部、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口岸服务办公室、上海铁路局、上海同盛集团等单位采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持的《离岸型港口配套物流园区发展策略研究》获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主持的《洋山保税港区海铁联运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获中国港口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
代表性学术论文:
[1] Wu Y, Zhang R. A Game-Theoretical Method Towards Dry Port Multilevel Location Considering Capacity Constraints and Shippers' Choice Behavior[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23.(网络首发) SCI收录
[2] 申嘉琪,刘浩,张戎.公路商品车运价测算及考虑燃油价格变动的铁路竞争力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3. EI收录
[3] 刘浩,申嘉琪,张戎,吴昊天,张卓玮.货运价格转换及基于揭示偏好数据的公铁竞争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3,23(03):85-93.EI收录
[4] 姚雅慧,张戎.基于轨迹数据的货车停车目的识别方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3,23(02):92-99.EI收录
[5] Wu Y, Zhang R*. Evaluation Model for a Port Hinterland Intermodal Freight Network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l Impacts and Capacity Constraints [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23, 2677(2): 462–478. SCI收录
[6] Liu H, Zhang R*, Jian W, Zhang S. Effects of Distance and Reliability on Value of Time in Intercity Freight Transportation: An Adaptive Experiment in China[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Journal of th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2023, 2677(2): 115–128. SCI收录
[7] Zhang R, Zhang S. Effects of Railway Logistics Mode “Forward Stocking” on China Automobile Transportation Market[C]. Proceedings of the ITEA Annual Conference and School o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in 2021 (ITEA 2021), 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 Italy. June 24-26, 2021.
[8] 刘浩,张戎,诸立超.考虑空间特征的货运方式选择行为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1,21(01):30-35. EI收录
[9] Zhang R, Zhu L. Threshold incorporating freight choice modeling for hinterland leg transportation chain of export container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A: Policy and Practice, 2019, 130: 858-872. SSCI收录
[10] Zhang R, Jian W, Li L. Effects of Travel Time Reliability and Commodity Characteristics on Hinterland Leg Transportation of Export Containers[J].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2019, 2673(7): 204-214. SCI收录
[11] 张戎,李江,简文良.绍兴—宁波舟山港双层集装箱装车方案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8,18(S1):141-146. 同时在第十届交通运输研究国际会议(ICTTS)上发表
[12] 张戎,李璐,简文良.城市货运车辆选择行为模型及应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8,18(04):135-141. EI收录
[13] 张戎,诸立超,耿一飞.融合感知差异的货代和货主选择行为异质性揭示[J].铁道学报,2018,40(05):11-19. EI收录
[14] Zhang R, Jian W, Tavasszy L. Estimation of network level benefits of reliability improvements in intermodal freight transport[J].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2018, 70: 1-8. SSCI收录
[15] 张戎,诸立超.考虑时间阈值的铁路运输链分担率模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6,16(02):132-138. EI收录
[16] 张戎,诸立超.铁路枢纽内沪杭高铁列车开行站调整对不同特征旅客吸引的影响[J].铁道学报,2016,38(03):9-17. EI收录
[17] Zhang R, Zhu L. Curbside parking pricing in a city centre using a threshold[J]. Transport Policy, 2016, 52: 16-27. SCI收录
[18] 张戎,简文良,诸立超.铁路集装箱运输时间可靠性分析[J].铁道学报,2015,37(11):10-15. EI收录
[19] 陶学宗,张戎.基于ICLV的托运人货运服务选择行为建模[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5,15(02):122-128. EI收录
[20] Rong Z, Bouf D. How can competition be introduced into Chinese railways?[J]. Transport Policy, 2005, 12(4): 345-352. SCI收录
代表性学术专著:
[1] 张戎,诸立超著.货运方式选择行为建模及在铁水联运中的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21.
[2] 严作人,杜豫川,张戎编著.运输经济学 第2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