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亚雷,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青年创新奖、中组部“万人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获得者。同济大学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同济大学工程与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创造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认证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特聘专家、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上海研究院产业发展创新研究室主任。国际水协(IWA)中国委员会理事,中国环境增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学术委员会主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 Biological Engineering(IJABE)、Nanomaterial、《中国环境管理》、《环境污染防治》等期刊编委,Water Research、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国环境科学》、《环境科学学报》、《化工学报》等期刊审稿专家。先后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五”规划资源环境领域重大项目编制工作,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编写组成员。科技部“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城镇化”领域总体专家组成员。科技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村镇建设”领域总体专家组组长。科技部“十三五”技术预测“村镇发展规划与环境整治”领域专家组召集人、“十三五”重点专项“绿色宜居村镇”总体专家组副组长。国家面向2035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乡村振兴与宜居环境”子领域专家组组长。科技部“十四五”技术预测“乡村人居环境”子领域专家组组长、“十四五”重点专项“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专家组成员、“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总体专家组成员。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排名 1、3)和省部级科技一等奖6项(排名 1、2各3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7件和美国发明专利13件(第一发明人47件);在Nat. Commun.等SCI期刊发表论文333篇,入选全球1%高被引科学家;出版著作10部;主参编标准15部。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
承担的代表性项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7YFC0212900, 绿色技术评价方法及产业政策体系研究, 2017/12-2020/11, 967万元, 结题, 主持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杰出青年基金, 51625804, 废水处理与资源化, 2017/01-2021/12, 350万元, 结题, 主持
(3)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优秀学术带头人”项目, 14XD1403700, 废水微藻资源化处理过程中动态膜分离特性和调控, 2014/07-2017/06, 40万元, 已结题, 主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51278356, 重金属工业废水的资源化处理技术及机理研究, 2013/01-2016/12, 80万元, 已结题, 主持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重点项目, 51138009, 基于污染物高效分离与资源化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新工艺与原理, 2012/01-2016/12, 50万元, 已结题, 子课题负责人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12BAJ25B02, 村镇饮用水净化处理工艺材料及设备开发, 2012/01-2015/12, 854万元, 已结题, 主持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面上项目, 20976139, 污水处理CO2减排及高效固碳反应动力学研究, 2010/01-2012/12, 38万元, 已结题, 主持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2010GB23600672, 农村水处理新技术及设备开发与应用, 2010/4-2012/4, 50万元, 已结题, 主持
(9)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长三角科技联合攻关项目, 10595812500, 应急水处理新技术与设备开发, 2010/6-2012/6, 45万元, 已结题, 主持
(10)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英国际合作项目, 09160707900, 污水处理高效微藻固碳光生物反应器开发, 2009/10-2011/9, 20万元, 已结题, 主持
(11) 英国奥雅纳工程咨询香港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合作项目, Process Evaluation using Algae for Carbon Dioxide Mitigation and Bio-fuel Generation(利用藻类二氧化碳减排并产生生物燃料的技术研究), 2009/10-2011/9, 40万元, 已结题, 主持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6BAJ08B10, 小城镇饮用水安全技术标准与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2007/01-2011/01, 400万元, 已结题, 主持
(1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水系统中典型PPCPs污染物的迁移过程与处理工艺(NCET-07-0627),2008.01-2010.12,已结题,主持;
(14)政府技术咨询项目“崇明典型河道外源污染全程诊断及水质改善策略研究项目”,2018.04-2020.12,186万元,已结题,主持;
(15)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项目,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低碳化重塑技术,2022.09-2025.08,200万元,在研,主持。
代表性学术成果与知识产权:
(1) Jiabin Chen, Xuefei Zhou, Yumin Zhu, Yalei Zhang*, Ching-HuaHuang*, Synergistic activation of peroxydisulfate with magnetite and copper ion at neutral condition[J]. Water Research, 2020, 186:116371.
(2) Shuhong Jiang, Shaoze Xiao, Huaqiang Chu, Fangchao Zhao, Zhenjiang Yu, Xuefei Zhou*, Yalei Zhang*, Intelligent mitigation of fouling by means of membrane vibration for algae separation: Dynamics mode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critical vibration frequency[J]. Water Research, 2020, 182:115972.
(3) Jiabin Chen, Xuefei Zhou, Peizhe Sun, Yalei Zhang*, Ching-Hua Huang*, Complexation Enhances Cu(II)-Activated Peroxydisulfate: A Novel Activation Mechanism and Cu(III) Contributio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20):11774-11782.
(4) Bo-Yu Peng, Yiming Su, Zhibin Chen, Jiabin Chen, Xuefei Zhou, Mark Eric Benbow, Craig S. Criddle, Wei-Min Wu*, Yalei Zhang*, Biodegradation of Polystyrene by Dark (Tenebrio obscurus) and Yellow (Tenebrio molitor) Mealworms (Coleoptera: Tenebrionidae)[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53(9):5256-5265.
(5) Jiabin Chen, Peizhe Sun, Yalei Zhang*, Ching-Hua Huang*, Multiple Roles of Cu(II) in Catalyzing Hydrolysis and Oxidation of beta-Lactam Antibiotic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6,50(22):12156-12165.
(6) Jiabin Chen, Peizhe Sun, Xuefei Zhou, Yalei Zhang*, Ching-Hua Huang*, Cu(II)–Catalyzed Transformation of Benzylpenicillin Revisited: The Overlooked Oxidatio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9(7): 4218-4225.
(7) Gaoke Zhang*, Yuanyuan Gao, Yalei Zhang*, Yadan Guo, Fe2O3-Pillared Rectorite as an Efficient and Stable Fenton-Like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Photodegradation of Organic Contaminant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0, 44(16): 6384-6389.
(8)Tongcai Liu, Shaoze Xiao, Nan Li, Jiabin Chen*, Xuefei Zhou, Yajie Qian, Ching-Hua Huang & Yalei Zhang*, Water decontamination via nonradical process by nanoconfined Fenton-like catalysts[J],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14, Article number: 2881 (2023)
(9)张亚雷, 褚华强,周雪飞,苏鸿洋. 废水微藻资源化处理原理与技术[M]. 科学出版社, 2015.
(10) 利用钌酸镧系钙钛矿活化过氧乙酸降解氟喹诺酮抗生素的方法 ZL201811653460.9
(11) A method of transforming biomass into lactic acid with modified beta zeolites US9464022B2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