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志超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06-16 导师主页
吴志超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
1. 水污染控制及能源回收利用,2. 膜生物反应器研发及应用
wuzhichao@tongji.edu.cn

博士招生专业

1
环境工程
2022
1
学术型博士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2
环境工程
2022
1
专业学位博士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硕士招生专业

1
环境工程
2022
2
学术型硕士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教育经历

1993.9--1997.12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博士生

1988.9--1991.4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硕士生

1984.9--1988.7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本科生

工作经历

1991.4--至今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

课题组多年从事膜法水处理技术相关科学研究及实际工程应用工作,注重培养科研与工程能力兼备型人才,现诚招硕士生、博士生,欢迎有志学子加盟课题组!有关情况咨询电话:021-65980400, E-mail: wuzhichao@tongji.edu.cn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主要承担纵向项目:


  项目名称 课题编号 项目状态 来源单位 开始日期 结束日期
1 村镇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装备开发(10%匹配) 208019329 在研 上海市科委 2019-11-01 2022-12-31
2 村镇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装备开发(项目) 2019YFD1100200 在研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2019-11-01 2022-12-31
3 节能节地抗多变性一体化城郊型村镇污水处理技术与示范(课题) 2019YFD1100203 在研 同济大学 2019-11-01 2022-12-31
4 上海市科委10%匹配)长三角城乡一体化村镇高效节地环境治理技术 148012061 结题 上海市科委 2012-01-01 2015-12-31
5 城镇污水处理厂分类计数规范编制   结题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2012-07-01 2013-12-31
6 (国家支撑)长三角城乡一体化村镇高效节地环境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2012BAJ21B05 结题 科学技术部 2012-03-31 2015-12-31
7 新型厌氧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研究   结题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曲阳污水处理厂 2010-11-01 2011-12-31
8 上海城镇污水处理厂应对十二五污染物减排对策措施研究   结题 上海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 2010-10-01 2010-12-30
9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研究 08231200200 结题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8-10-01 2010-09-30
10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工程化应用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062312023 结题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06-12-01 2008-09-30
11 合流污水溢流紧急消毒除黑技术研究 042312007 结题 上海市科委 2004-10-01 2006-10-01
12 初期雨水污染控制评价关键指标建立及应用研究 04dz12025 结题 上海市科委 2004-09-01 2006-06-30
13 合流污水溢流污染水体应急处理工程性试验研究   结题 上海市城市排水市南运营有限公司 2003-06-01 2005-05-30
14 高通量一体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与应用 2002AA6012 结题 清华大学 2002-12-01 2005-12-30
15 沸石强化生物脱氮工艺技术与设备工程化研究 02DZ12099 结题 上海市科委 2002-12-31 2004-12-31
16 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工艺的开发   结题 上海市第二污水管理所 2002-11-01 2004-06-30
17 合流雨水泵站直排河道的紧急消毒技术研究   结题 上海市第二污水管理所 2002-11-01 2004-03-31
18 尾水余氯消毒技术中残留余氯控制试验研究   结题 沪城市排水市南运营有限公司 2002-08-01 2003-08-01
19 膜在污泥浓缩和污泥减量处理中的应用试验   结题 沪城市排水市南运营有限公司 2002-08-01 2003-12-31
20 污水处理膜生物工艺中膜清洗技术研究   结题 上海市环保局 2001-12-01 2002-12-31
21 上海市城市污水厂污泥处置规划大纲编制   结题 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 2001-10-15 2002-02-15
22 高通量一体式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研制与应用 2002AA6012 结题 上海市科委 2002-12-01 2005-12-30
23 活性污泥低氧消化-膜分离处理技术开发 沪环科00JG 结题 上海环境保护局 2000-10-01 2001-12-01
24 废水膜生物工艺处理中膜污染与膜清洗技术的研究   结题 江苏环境科学研究院 2001-05-01 2002-07-01
25 沸石强化脱氮工艺技术的研究   结题 上海市城市排水市南运营公司 2001-09-01 2002-09-01

主要承担横向项目

  项目名称 项目类型 甲方单位
1 初沉污泥微网除渣砂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技术开发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2 宝钢冷轧废水反渗透浓缩水处理研究 技术开发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3 污泥稳定化产物性质状态研究 技术服务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4 白龙港污泥二期工程污水厂污泥干化焚烧冷凝液与酸洗废液处理技术服务项目 技术服务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5 生物脱臭专利技术 技术转让 上海阳晨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6 一种对污水中磷的去除和回收方法 专利转化 上海子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7 白龙港水质净化厂科学运行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8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工程化应用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9 基于QAC有机高分子涂层抗污水处理构筑物藻类生长及粘附的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 技术服务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10 城镇污水处理厂分类技术规范编制 技术开发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11 剩余活性污泥平板膜浓缩再生水回用一体式工艺开发与示范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白龙港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12 宝钢高浓度平整液废水源头减排与达标处理技术研究 技术开发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13 用于平板膜-生物反应器的自清洗技术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子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14 浦东新区水污染严重地区综合防止对策研究 技术咨询 上海浦东新区投资咨询公司
15 小规模可移动家庭式污水处理设备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市机电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6 污水MBR工艺处理的平板膜研制和应用技术 技术服务 上海子征环境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17 分散型生活污水污泥一体化处理与再生水回用装备研发与产业化 技术服务 江苏南通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18 印染综合废水提标改造及分质回用成套技术与设备开发 技术服务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19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污泥杂质分离实验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20 城市污水污泥膜等系列研发与产业化合作项目 技术开发 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21 深床反硝化滤池调控强化脱氮技术研究与风险分析研究 技术服务 上海电力大学
22 生物除麟工艺优势菌种培养与研究 技术开发 白龙港水质净化厂
23 多模式AAO工艺强化脱氮除磷关键技术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24 MBR技术应用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研究 技术开发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5 基于数学模型的石洞口污水处理厂运行调控技术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石洞口污水处理厂
26 老港填埋场覆盖材料应用实验研究 技术服务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
27 污泥杂质分离器——杂质筛分技术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子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28 竹园二厂硝化问题剖析及强化硝化技术研究 技术服务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
29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编制 技术开发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30 城市污水处理厂泡沫污泥形成机理及调控措施研究 技术开发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脱水机选择方法及调理优化研究 技术服务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32 基于数学模型的白龙港污水处理厂达标优化运行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33 老港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技术中试水质分析测试 技术服务 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
34 厌氧动态膜生物污水处理工艺专利 技术转让 上海子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35 基于碳源分离主流生物脱氮的污水低耗处理与能源化 技术开发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6 白龙港污水处理厂初沉污泥杂质分离示范工程研究 技术服务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37 污水高精度预处理技术及装备应用示范研究 技术服务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38 污泥液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对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影响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城投污水处理有限公司白龙港污水处理厂
39 浙江大运河化工公司污水治理试验研究 技术开发 浙江湖州环境科学研究所
40 全国36个重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绩效评价 技术服务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41 上海市农村污水治理技术管理系统优化研究与应用示范 技术服务 上海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42 上海市城市排水市南运营有限公司运行节能研究 技术服务 上海市城市排水市南运营有限公司
43 膜生物反应器中PVDF膜修复再生与延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服务项目 技术开发 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4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工艺 技术转让 上海依科绿色工程有限公司
45 城镇分散型污水高效、低耗膜-生物反应器装备研发与产业化 技术开发 太平洋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46 一种污泥杂质的分离方法40%专利权转让 专利转化 上海子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47 微污染水源水净化工艺 技术转让 上海依科绿色工程有限公司
48 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废水达标处理方案 技术服务 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
49 白龙港水质净化厂生物除磷工艺优势菌种的培养与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市城市排水市南运营有限公司白龙港水质净化厂
50 平板膜-生物反应器中水回用吃力示范工程研究 技术开发 上海市白龙港水质净化厂
51 平板膜MBR在城镇污水深度处理中水回用中应用的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技术服务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52 固体废物性能检测分析 技术服务 上海子箴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53 上海市污水处理厂氮磷去除潜力分析与提标改造建议 技术服务 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一)主要学术论文

1. ZHEN Z, KAICHONG W, JIAXIN Q, et al. Mainstream nitrogen separation and side-stream removal to reduce discharge and footprin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J]. Water Research, 2021, 188

2. ZHANG X, GUO Y, WANG T, et al. Antibiofouling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of a modifi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 in an MB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Role of silver@silica nanopollens [J]. Water Research, 2020, 176

3. YIXIA Z, XINGRAN Z, ZHICHAO W, et al. Modification of polyvinylidene fluoride membrane by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loaded on silica nanopollens for mitigating biofouling [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20, 597(C)

4. WANG X, MA J, WU Z, et al. Stimulatory effects on bacteria induced by chemical cleaning cause severe biofouling of membranes [J]. Journal of Water Reuse and Desalination, 2020, 10(1)

5. CHEN M, ZHENG J, DAI R, et al. Preferential removal of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from contaminated waters using an electrocatalytic ceramic membrane filtration system: Mechanisms and implications [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0, 387

6. AN Y, WANG M, ZHOU Z, et al. Enhancing biodegradability of industrial park wastewater by packing carriers and limited aeration in the hydrolysis process [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64

7. ZHENG J, XU S, WU Z, et al. Removal of p -chloroaniline from polluted waters using a cathodic electrochemical ceramic membrane reactor [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9, 211

8. WEN Y, CHEN Y, WU Z, et al. Thin-film nanocomposite membranes incorporated with water sta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uBTTri for mitigating biofouling [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9, 582

9. ZHANG X, WANG Z, TANG C Y, et al. Modification of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s by alkoxysilane polycondensation induced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grafting for biofouling mitigation [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18, 549

10. JUNJIAN Z, ZHIWEI W, JINXING M,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Electrochemical Ceramic Membrane Filtration System for Efficient Contaminant Removal from Waters [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8, 52(7)

(二)出版专著

1. 王志伟,吴志超,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18

(三)获得学术奖励

1. 吴志超,膜法污水处理膜污染控制与节能降耗关键技术与应用,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17

2. 吴志超,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新技术与工程应用,科技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9

3. 吴志超,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污水资源化新技术与工程应用,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9

4. 吴志超,微污染原水生物法-超滤-消毒工艺处理的应用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1

(四)专利

1. 用于污水处理的电化学耦合动态膜组件和反应器及其应用,ZL201811344625.4

2. 一种抗污染自清洁型GO/ZnO-PVDF薄膜及其制备方法,ZL201810722839.4

3. 一种基于三级膜分离技术的污水处理和能源回收方法,ZL201811282224.0

4. 一种适用于水源水污染物去除的阴阳极内置式陶瓷微滤膜反应器,ZL201710462562.1

5. 一种具有抑藻功效的季铵盐改性环氧涂层及其制备方法,ZL201910219932.8

6. 一种抗菌抗生物污染聚合物分离膜的制备方法,ZL201710483401.0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