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袁国青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3-07-12 导师主页
袁国青 副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智能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连接,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CAE,复合材料结构精确成型
90020@tongji.edu.cn

袁国青,男,1967年1月生。分别于1987年、1990年、2002年在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在工程力学系、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任助教、讲师和副教授。现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所长,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负责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教学团队负责人,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制造一体化本研课程负责人。同济大学校友会航空航天与力学校友分会秘书长。

兼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玻璃钢学会理事,上海市无人机产业协会科技委主任,上海市复合材料学会理事,上海市航空学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玻璃钢》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复合材料力学和结构、工程力学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的课程包括:工程力学、材料力学、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CAE、复合材料结构损伤与修复、复合材料结构优化设计与仿真等。特别感兴趣于复合材料结构在航空航天、风能、车辆、土木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复合材料结构、复合材料连接、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与CAE、复合材料结构精确成型、复合材料结构修理等。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各2项、三等奖1项,国家线下一流课程《航空概论》课程团队主要成员之一,授权发明专利4件,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编著的教材《复合材料结构CAE》获同济大学优秀教材奖。参与组织、指导的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竞赛获奖频频。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主持完成或在研的主要科研项目

1. ***技术研发(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2022-2024

2. 长期耐海水腐蚀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四川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子项),2021-2024

3.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产品开发(四川谦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2019.7~2025.6

4. 研发航空座椅的方向与可行性研究(荣泰健康),2018~2020

5. 混杂预应变细压痕SMA丝复合材料梁热/力作用下的静强度与耐久性,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8-2019

6. FRP玻璃钢疲劳性能研究(上海玻璃钢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

7. 流线型高性能“移动式”雷达罩振动、冲击性能仿真分析及试验(上海玻璃钢研究院),2015

8. 不同风速荷载作用下天线罩设计参数的研究(济南军区建筑设计院),2014-2015

9. 雷达天线罩力学性能试验分析研究(上玻院,哈玻拓普,之合,空司罩厂),2013-2014

10. 民机尾翼舵面试验分析研究(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2013

11.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乘用车中的应用现状与趋势分析(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会),2013-2014

12. 高性能、低成本碳纤维复合材料航空座椅研发(浙江舟山岱美投资有限公司),2012-2014

13. 双马来酰亚胺和酚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评估(霍尼韦尔综合科技(中国)有限公司),2011-2014

14. C919飞机复合材料机翼壁板剖面参数选型试验研究(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2010-2011

15.  C919飞机尾翼复合材料夹层结构连接选型试验研究(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2010-2011

16. 复合材料尾翼典型整体化结构的关键细节分析(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2009-2011

17. 复合材料工字梁法向力规律研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2009

18. 复合材料p型结构单元分析与失效研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2007-2008

19. 民机全尺寸复合材料尾翼与舵面设计和分析及制造与试验验证项目子项(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2007-2008

20. FRP筋材性能及其连接方式研究(交通部),2006-2009

21. FX米立式风洞减振环/阻尼器调节片设计、加工(中国空气动力与发展中心),2004-2007

22. 玻璃钢渔船损害事故的原因分析(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国际业务部),2004

23. 3座、8座、18座和80座气垫船螺旋桨桨叶开发(上海利航机械厂,郑州铁路分局黄河桥工段劳动服务公司,上海和畅机电设备有限公司),2000-2004

24. 复合材料冷却塔轴流风机的研制开发(上海自来水给水设备工程公司),1998-1999

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的项目

1.  大型飞机复合材料预先研究(上海市科委预研项目),2008

2.  高性能轻量化复合材料汽车零部件开发与示范(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2007-2009

3.  电动汽车外顶棚的绿色化及轻量化研究,上海科委重点项目子项,2007

4.  绿色生态车体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回收(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2005-2007

5.  共轴复合连续纳米纤维的制备研究(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项目),2004-2005

6.  复杂结构工程系统的破坏反演与可控性设计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98-2000

7.   桩承高层结构六分量有效地震输入研究(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1994

8.  20KW风力与40KW/12KW柴油发电机组并联运行系统风轮玻璃钢叶片研制(国家计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2-1993

9.  200KW风力机桨叶结构设计及叶尖刹车机构研制(国家科委“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91-1995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代表性论文

  • 1.魏彬,袁国青*.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片状驱动器的双稳态复合材料层合板设计与控制.力学季刊,2022,43(04):812-823
  • 2.林再伟,袁国青*.表面粘贴SMA片驱动器复合梁的变形性能试验研究.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2022(3):81-86,95
  • 3.Guoqing Yuan*, Yanjie Bai, Zhemin Jia, Kin-tak Lauc, Pui-yan Hung. 2019.Structural 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composite beam actuated by embedded indented SMA wires. Composites Part B,159(2019)
  • 4.Zhemin Jia, Guoqing Yuan*, David Hui, Xiaoping Feng, Yun Zou. 2019,Effect of high loading rate and low temperature on mode I fracture toughness of ductile polyurethane adhesive.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9,33(1):79-92
  • 5.Zhemin Jia, Guoqing Yuan*,Xiaoping Feng,Yun Zou.2019,Numerical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a polyurethane adhesive under high strain rate. Composites Part B, 158(2019):131-140
  • 6.Zhemin Jia, Guoqing Yuan*,Xiaoping Feng, Yun Zou, Jingyan Yu.2019,Shear properties of polyurethane ductile adhesive at low temperatures under high strain rate conditions.Composites Part B, 156(2019):292-302
  • 7.Zhemin Jia,Guoqing Yuan*, David Hui,Xiaoping Feng,Yun Zou. Effect of high strain rate and low temperature on mode II fracture toughness of ductile adhesiv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 86(2018):105-112
  • 8.Guoqing Yuan*,Yanjie Bai, Zhemin Jia, David Hui, Kin-tak Lau. Enhancement of interfacial bonding strength of SMA smart composites by using mechanical indented method. Composites Part B, 2016, 106: 99-106
  • 9.Zhemin Jia, David Hui*, Guoqing Yuan**, John Lair, Kin-tak Lau, Fujun Xu.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 epoxy-based adhesive under high strain rate loadings at low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Composites Part B:Engineering,2016,105:132-137
  • 10.Zhemin Jia, Guoqing Yuan*, Hei-lam Ma, David Hui, Kin-tak Lau. Tensile properties of a polymer-based adhesive at low temperature with different strain rates. Composites Part B:2016,87: 227-232
  • 11.胡宗文,袁国青*. 基于SPH模型的冰雹高速冲击复合材料结构响应规律研究.力学季刊,2016,27(1):104-113
  • 12.贾哲敏,袁国青(*),许大卫.中高应变率下复合材料胶接结构性能的实验研究进展.中国胶粘剂, 2014,23(12):48-53,58
  • 13.袁国青,董国华,马剑.FRP筋应力松弛试样端部锚夹方法研究. 玻璃钢/复合材料,2009(5):3-6
  • 14.袁国青,黄争鸣,董国华.单向机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弯曲破坏规律研究.同济大学学报,2005,33(6):794-799
  • 15.袁国青.GFRP筋增强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分析.玻璃钢/复合材料.2001,(1)

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 1.袁国青,董国华,马剑,周国然,时蓓玲,吴峰.测试FRP筋应力松弛特性时试件端部加强锚夹的方法.中国,申请号:200910045105.8,授权日:2010.12
  • 2.袁国青,董国华,马剑,周国然,时蓓玲,吴峰.FRP筋缠接同轴连接方法.中国,申请号:200910051295.4, 授权日:2011.3
  • 3.袁国青,董国华,马剑,周国然,时蓓玲,吴峰.用FRP连接管/膨胀水泥同轴连接FRP筋的方法.中国,申请号:200910051296.9, 授权日:2011.4
  • 4.袁国青,朱同舟,林再伟.一种基于梯度预应变的SMA致动器.中国,申请号202010746261. 3,授权日:2022.09.02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