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朱彤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5-03-27 导师主页
朱彤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能源动力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能源动力
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燃烧不稳定性机理分析,流程工业能源系统模型及节能,固态白酒热工参数优化
zhu_tong@tongji.edu.cn

博士招生专业

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
2025
1
学术型博士
高效清洁稳定燃烧技术,智慧能源与低碳能源,储能科学与技术
2
能源动力(博士)
2025
1
专业学位博士
智慧能源与低碳能源,高效清洁稳定燃烧技术,储能科学与技术

硕士招生专业

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025
1
学术型硕士
高效清洁稳定燃烧技术,智慧能源与低碳能源,储能科学与技术
2
能源动力
2025
1
专业学位硕士
智慧能源与低碳能源,高效清洁稳定燃烧技术,储能科学与技术

主要研究方向:

1.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研究燃气轮机燃烧室、工业锅炉、工业炉窑、燃气热水器、灶具的超低氮高效燃烧机理;

2.燃烧不稳定性机理:探究燃烧热声振荡的关键影响因素及燃烧不稳定性抑制技术;

3.流程工业能源系统模型:基于物质流、能源流、信息流,构建综合智慧能源系统模型,研究系统能效提升机理;

4.固态白酒热工参数优化:探究糟醅蒸煮过程中的传热传质机理,分析非共沸混合工质冷凝速率与基酒品质关系,优化提升冷却系统能效、研制酒企用高温热泵系统;基于传统工艺,构建智慧酿酒云平台。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业锅炉天然气超低氮扩散燃烧不稳定性机理研究(51976140)

•上海市科委——微小型燃气轮机常压燃烧模化实验系统开发(20DZ12049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高耗能特种设备能效检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典型工业蒸汽系统能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2017YFF0209805)、燃气锅炉能效检测监测关键技术及设备研究(2017YFF02098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天然气与可再生能源的融合以及复杂能源网络系统的稳定性研究(2014CB249201)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多种可再生能源耦合供能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2014BAJ01B06)

•上海市科委——兆瓦级燃气轮机燃烧室设计和低排放关键技术研究(18DZ1202003)

•美的集团——燃气热水器热声振荡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设计与运行优化

•美的集团——燃气热水器低氮燃烧技术研究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流场解析的酱香型白酒传统冷却系统机理及性能研究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茅台酒蒸煮取酒过程传热机理解析及应用研究

•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酱香型白酒蒸煮取酒过程蒸汽参数分析及传热机理研究

•东方电气启能(深圳)科技有限公司——酒企节能降碳关键技术研究及余热利用设备研制

•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高背压增湿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大F新型隔热瓦寻优设计开发及冷效试验验证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小F新型金属瓦块热震及冷效试验验证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小F燃气轮机燃烧室隔热瓦块热震及冷效试验验证

•上海电气燃气轮机有限公司——燃烧室隔热系统冷效试验验证

•新奥-同济清洁能源高等研究院——低品位余热发电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上海泛智能源装备有限公司项目——100kW微燃机内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tsj202002)——高效低氮燃烧条件下燃气锅炉运行不稳定影响因素研究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ZL2021 1 1321908.9
                  一种温度可调节的低氮热风喷嘴装置            
ZL2021 1 1412397.1 一种燃气轮机低氮燃烧室
ZL2020 1 1367204.0 一种水冷式取样耙
ZL2019 1 0491556.8 一种燃气轮机低排放燃烧室及变负荷空气分配调节方法
ZL2018 1 1268320.X 一种组分动态可调的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ZL2017 1 0928907.8 多热源耦合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及供热采暖系统
ZL2017 1 0574086.2 基于低品位热量回收的火电机组负荷指令快速响应装置
ZL2017 1 0333493.4 一种工质充注量动态可调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ZL2017 1 0172924.3 一种低氮排放的燃烧室及含有该燃烧室的燃气轮机
ZL2016 1 1073482.9 一种双旋流贫预混喷嘴及其应用
ZL2016 1 0910568.6 一种中高温烟气循环式低氮分级燃烧器及工艺
ZL2016 1 082413.6 一种聚光型太阳能光热光电混合收集器
ZL2016 1 0164576.0 一种涡旋膨胀机性能测试系统
ZL2015 1 0631318.4 一种低品位余热驱动的冷热电联产系统
ZL2015 1 0430508.X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冷电联产系统
ZL2015 1 0353121.9 一种基于光热光电分频利用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
ZL2015 2 0110622.X 一种低温余热驱动的热电联产系统
ZL2014 2 0294067.6 一种用于红外热像仪现场标定的恒温标定炉
ZL2014 1 0120333.8 生产线红外测温仪的标定方法
ZL2009 1 005277.4 一种α型回料阀
ZL2008 1 0203871.8 一种高温空气燃气型平焰烧嘴
ZL2007 1 0040995.4 低热值燃气高温空气燃烧系统及方法


  1. [1]      李莹,宗超,朱彤,秦朝葵. NH3/CH4 轴向空气分级燃烧 NO生成的动力学分析, 工程热物理学学报,2024,45(12),3915-3924

    [2]      王子豫,潘登,朱彤*. 声学激励下扩散火焰的动力学模态分析. 热科学与技术, 2024,23(1),45-52

    [3]      Enlei Ke, Chenzhen Ji∗, Mengming Wang, Deng Pan, Tong Zhu. Prediction of flame transfer function and combustion instability on a partially premixed swirling combustor by the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CFD methods.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151). https://doi.org/10.1016/j.ast.2024.109275

    [4]      Jiaying CHENG, Tong ZHU, Biao DENG. Effects of hydrogen addition on NOx formation in a non-premixed methane low-NOx combustor. Mechan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24

    [5]      Jiaying Cheng, Chao Zong, Tong Zhu.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ombustion models for simulating partially premixed swirling natural gas flames. Therm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024, Vol.47, 102310   https://doi.org/10.1016/j.tsep.2023.102310

    [6]      Jiaying Cheng, Chao Zong, Chenzhen Ji, Jinrong Bao, Tong Zhu.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x Formation in Non-Premixed Methane Combustion Using Internal Flue Gas Recirculation.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 https://doi.org/10.1080/00102202.2023.2195557

    [7]      程嘉颖, 宗超, 包晋榕, 朱彤, 季晨振等. 烟气内循环降低氮氧化物过程的模拟研究[J].煤炭转化, 2023, 46(4):69-76.DOI:10.19726/j.cnki.ebcc. 202304008.

    CHENG Jiaying, ZONGChao, BAO Jinrong, et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NOx reduction process of internal flue gas recirculation[J]. Coal Conversion, 2023, 46(4): 69-76. DOI:10.19726/j.cnki.ebcc.202304008

    [8]      柯恩雷,季晨振*,潘登,朱彤。结合系统辨识方法的旋流部分预混燃烧不稳定预测及控制研究。工程热物理学学报,2023,Vol. 44(8),2319-2328

    [9]      Jinrong Bao, Chenzhen Ji, Deng Pan, Chao Zong, Ziyang Zhang, Tong Zhu. Investigation of Harmonic Response in Non-Premixed Swirling Combustion to Low-Frequency Acoustic Excitations. Aerospace,2023, 10, 812.   https://doi.org/10.3390/aerospace10090812

    [10]   Pan, D.; Ji, C.; Zhu, T. Characterization of Nonlinear Responses of Non-Premixed Flames to Low-Frequency Acoustic Excitations. Appl. Sci. 2023, 13, 6237. https://doi.org/10.3390/app13106237

    [11]   ZONG Chao, JI Chenzhen, CHENG Jiaying, ZHU Tong. Effects of Pilot Fuel Ratio on Combustion Process Flow Field Structure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2023,Vol.32, No.6,2321-2335 https://doi.org/10.1007/s11630-023-1837-4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