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冯守中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06-13 导师主页
冯守中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水利 ,土木工程
公路隧道多维光环境照明技术,公路隧道低碳环保与安全消防技术,无机材料固废利用技术
2310568@tongji.edu.cn

博士招生专业

1
土木水利(博士)
2024
1
专业学位博士
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

冯守中(1963.10-),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安徽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天津大学兼职教授、东南大学兼职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合肥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湖北产业教授、中国智慧基础设施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防火技术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公路学会交通低碳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公路低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担任中文核心期刊《岩土力学》、《公路交通科技》、《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现代隧道技术》、《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编委,担任俄罗斯科技期刊《智慧工程科学技术》学术委员会联合主席、俄罗斯核心BAK期刊《道路与桥梁》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曾获2019年度安徽省最美科技工作者、2023年度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科研项目: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多维光环境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2022.01-2023.12

广东省交通科研项目:粤西多雨雾山区高速公路隧道节能与安全照明技术研究,2021.05-2022.0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基于DFLED低位照明与光伏供电的公路隧道绿色照明技术应用研究,2021.03-2022.12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隧道高分子发光蓄能材料替代节能灯具研究,2021.12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蓄能发光涂料在道路安全设施中的应用研究,2020.12

交通行业科技项目: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制备及在公路隧道照明与防灾中应用,2021.1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柔性基层乳化胶结剂的应用研究,2020.11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高稳定性胶粉改性沥青在寒冷地区路面中应用研究,2020.11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蓄能发光材料在寒冷季冻区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技术研究,2017.7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隧道变色温智能LED应用技术研究,2017.7

公路隧道节能环保成套技术研究: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2016.12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公路隧道安全运营照明节能技术研究,2016.7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寒区公路隧道节能与安全监控技术研究,2015.1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公路隧道低碳节能安全照明技术研究,2016.7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双向通行混合交通隧道运营安全及节能照明技术应用研究,2014.6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公路隧道光纤组合发光涂料节能照明技术研究,2015.12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湿地环保型公路路基处理技术研究,2013.09-2015.12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科研项目:土工织物散体桩加固软基推广应用技术研究 ,2013.09-2015.12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路桥涵台背填筑风积沙关键技术研究,2016.1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高寒季冻区盐渍土软基筑路处理技术研究,2014.9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高寒地区沥青路面温度稳定性及施工技术研究,2014.9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高烈度地区公路路基抗液化处理技术研究,2013.4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淮北地区粉性土路基设计施工技术研究,2011.3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路桥面高性能防水材料及施工工艺研究,2010.4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公路隧道施工围岩分级方法与非接触量测应用技术研究,2009.1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严寒干旱地区路堑边坡稳定性评价与处治技术研究,2008.7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高寒湿地公路软基处治技术研究,2008.7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论文

1.Shouzhong Feng, Wei Gao, Long Zhou, Jie Li, Weixing Mao, Xianling Liu.Experimental study on obstacle visibility and driving safety in lighting environment of road tunnel interior zone.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24, 146:105641.

2.Yumeng Song, Hehua Zhu, Yi Shen, Shouzhong Feng.Green tunnel lighting environ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on energy saving, visual comfort and low carbon.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24,144:105535.

3.Yue Deng, Hehua Zhu, Yi Shen, Jiaxin Ling, Shouzhong Feng.Insights into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tunnel lighting environment influenced by vehicle headlights.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24,144:105546.

4.Yi Shen, Jiaxin Ling, Xiaojun Li, Haijiang Li, Shouzhong Feng, Hehua Zhu.Holistic digital-twin-based framework to improve tunnel lighting environment: From methodology to application.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22,224:109562.

5.Yi Shen, Yue Deng, Tanci Li, Long Zhou, Shouzhong Feng, Hehua Zhu.Determining multidimensional diffuse reflection effects in city tunnel lighting environment.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22,212:108796.

6.Yi Shen, Jiaxin Ling, Tanci Li, Long Zhou, Shouzhong Feng, Hehua Zhu.Diffuse reflection-based lighting calculation model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road tunnels.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2022,124:104457.

7.Jian-Feng Chen, Liang-Yong Li, Zhen Zhang, Xu Zhang, Chao Xu, Sathiyamoorthy Rajesh, Shou-Zhong Feng.

Centrifuge modeling of geosynthetic-encased stone column-supported embankment over soft clay.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21,49(1):210-221.

8.Jian-Feng Chen, Xing-Tao Wang, Jian-Feng Xue, Yue Zeng, Shou-Zhong Feng,

Uniaxial compression behavior of geotextile encased stone columns.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2018,46(3): 277-283.

9.胡治国,冯守中,冒卫星,等.基于小目标视看距离的隧道照明安全性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22,33(01):192-204.

10.朱合华,邓越,沈奕,等.公路隧道光环境全寿命周期绿色指标应用案例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22,35(01):13-22.

11.冯守中,陈雪峰,冒卫星,等.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辅助隧道照明光环境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1,17(06):2030-2036.

12.冯守中,梅家林,冒卫星,等.基于视距视区的高速公路隧道中部视线诱导系统安全性评价[J].公路,2021,66(05):200-205.

13.冯守中,许富强,冒卫星,等.基于空间路权的高速公路隧道入口视线诱导系统评价[J].公路,2021,66(04):222-229.

14.冯守中,高巍.公路隧道新型蓄能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性能试验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20,57(04):215-218.

15.朱合华,李谈词,冯守中,等.城市隧道不同照明段的灯具色温选取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20,57(S1):277-284.

16.陈建峰,顾子昂,王兴涛,等.冻融条件下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路堤性状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20,42(08):1393-1400.

17.陈建峰,李良勇,徐超,等.套筒长度对加筋碎石桩复合地基路堤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0(07):1662-1669.

18.孙立强,邵丹丹,冯守中,等.土工合成材料约束碎石桩承载特性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9,41(S2):29-32.

专利

1. 冯守中等.环保轻质材料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310212135.X)

2.冯守中等.土工布轻质活性材料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110062475.X)

3.冯守中等.环境友好型深厚软土浅层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加固装置(发明,专利号:ZL201310212266.8)

4.冯守中等.土工织物散体桩处理码头基础的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910063319.8)

5.冯守中等.一种水上施工土工布袋散体桩施工方法(发明,专利号:ZL201510921998.3)

6.冯守中等.一种以气止水的基坑支护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510920044.0)

7.冯守中等.公路韧性路面基层材料固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110061931.9)

8.冯守中等.高稳定性废胎胶粉改性沥青的生产工艺(发明,专利号:ZL 200810197322.4)

9.冯守中等.一种化学固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610018333.2)

10.冯守中等.一种自融冰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及制备工艺(发明,专利号:ZL 201711436425.7)

11.冯守中等.一种根据隧道照明需求进行照明调节的前馈控制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010286753.5)

12.冯守中等.一种蓄能发光涂料辅助公路隧道照明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510974296.1)

13.冯守中等.一种用于建筑壁面装饰的多功能涂料(发明,专利号:ZL 201610366489.3)

14.冯守中等.多功能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810146949.7)

15.冯守中等.一种蓄能发光陶瓷涂料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610149378.7)

16.冯守中等.水乳型有机硅复合丙烯酸改性沥青水泥基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0910063614.3)

17.冯守中等.一种多功能幕墙板(发明,专利号:ZL 201610366487.4)

18.冯守中等.一种蓄能发光装饰板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410246640.0)

19.冯守中等.一种环保型墙体防火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1410245971.2)

20.冯守中等.一种特长隧道多功能轮廓带的诱导系统(发明,专利号:ZL 202011279722.7)

21.冯守中等.一种提高司驾视觉距离的公路隧道光环境系统(发明,专利号:ZL 202010627921.6)

22.冯守中等.一种隧道用消防净化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发明,专利号:ZL 202110464439.X )

23.冯守中等.一种适用于隧道内的节能照明装置系统(发明,专利号:ZL 202110280018.1)

24.冯守中等.一种公路隧道安全行驶照明系统(发明,专利号:ZL 202110485435.X)

25.冯守中等.一种全天候一杆式低碳道路灯(发明,专利号:ZL 202110638608.7)

26.冯守中等.一种轻质自洁净声屏障板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号:ZL 202210077905.3)

27.冯守中等.一种可提高视距的隧道照明灯及隧道照明系统(发明,专利号:ZL 201910379656.1)

28.冯守中等.一种提高人眼视距的长寿命道路照明灯及其生产工艺(发明,专利号:ZL 202310310881.6 )

29.冯守中等.一种隧道耐沾污装饰性防火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号:ZL 202211723025.5)

著作

冯守中 著. 公路软基处理新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9.

朱合华,冯守中,闫治国 著.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奖项

1.2022年,Method of Constructing Soft Foundationsby Geotextile Encased Gravel Columns,国际发明协会与英国发明家协会发明双金奖,排1.

2.2002年,低碳环保型地基处理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创新一等奖,排1.

3.2022年,Multifunctional coating for building wall decoration,国际发明与创新奖金奖,排1.

4.2020年,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制备及其在公路隧道安全照明中的应用,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原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排1.

5.2018年,The Multifunctional Energy-Storage and Luminescent Material for Sustainable and Energy-saving Lighting for Tunnels,国际隧道协会(国际隧道界最高奖)创新产品与设备奖,排1.

6.2022年,基于多功能蓄能发光材料的公路隧道低碳安全照明关键技术,中国发明协会创业成果一等奖,排1.

7.2022年,低碳环保型地基处理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中国商业联合会服务业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排1.

8.2021年,建筑用蓄能发光多功能涂料,国际发明展会发明金奖,排1.

9.2018年,软弱地基土工合成材料约束桩处理技术及工程应用,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原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1.

10.2017年,土工布轻质活性材料桩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中国国家专利局优秀专利奖,排1.

11.2016年,寒区公路隧道节能与安全监控技术研究,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排1.

12.2016年,公路隧道用多功能材料的研发及应用技术,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排1.

13.2010年,高寒湿地公路软基处治技术研究,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1.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