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院-徐超导师介绍

更新于 2024-04-02 导师主页
徐超 教授 硕,博士生导师
土木工程学院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工程地质,土工合成材料
c_axu@tongji.edu.cn

博士招生专业

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24
1
学术型博士
地质工程

招生信息

1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2024
2
学术型硕士
地质工程

徐超,男,1965年9月出生,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1997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8月至2001年7月赴美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获聘教授。

现兼任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中国委员会主席,IGS-R专委会委员;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CTAG)副理事长,CTAG加筋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分会理事,原位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地基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委会委员。


展开更多

科研项目

5.1 在研课题

1)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高海拔冻融、高地震烈度条件下加筋土高边坡工作机理研究与应用;

2)  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 《加筋土桥台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南》研制(主研单位);

3)  安徽省岳黄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无缝加筋土桥台一体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号:2022-KJQD-008);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工织物反滤机理及性能演变规律与地下结构主动抗浮渗流计算(批准号:42172297)。

5.2 已完成主要课题

1)合肥明巢高速公路有限公司:非承重加筋土桥台工作机理研究及关键技术应用(项目号:2021-KJQD-016);

2)上海市建交委: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下结构隔排水主动抗浮技术标准》编制(主编单位);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复合体判别准则及其力学特性的分析理论研究(批准号:41772284);

4)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柔性桥台复合结构及其动力特性(项目编号:2016YFE0105800);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桩承式加筋路堤土拱形态与土拱效应演变规律(批准号:41272293);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循环荷载下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的筋土界面力学特性(编号:50878154);

7)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无面板土工格栅加筋土挡墙关键技术研究(批准号:2011-700-3-42);

8)云南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云南省山丘谷地高等级公路软基处置成套技术研究;

9)丽水机场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丽水机场高填方边坡安全控制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研究成果

6.1 专著

1)徐超 韩杰 张振 杨阳 任非凡.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桥台复合结构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23;

2)杨广庆 徐超 张孟喜 主编.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结构应用技术指南》,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

3)高大钊 徐超.《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6.2 论文

1) Xu Chao, Wang Qingming, Shen Panpan, Li Geye, Wang Qiushen, Zhang Xiao, Zhao Chongxi. Scaled Model Tests Investigating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synthetic Reinforced Soil (GRS) Abutments under Vertical Loads. Materials, 2023, 16(13):4601.

2) Xu C, Du CX, Yang Y, Shen PP, Li MY. Long-term permeability tests on clogging and permeability of nonwoven geotextile filtering silty clay, The Journal of the Textile Institute, 2023, 114(11): 1704-1715.

3) Li Geye, Xu Chao, Yoo Chungsik, Shen Panpan, Wang Tianhang, Zhao Chongxi. Effect of geogrid reinforcement on the load transfer in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 under cyclic loading.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23, 51(1): 151-164.

4)孟亚, 徐超, 李格烨, 杜春雪. 冻融循环对加筋土结构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 23(27): 11496-11504.

5) 徐超, 金宇, 杨阳, 孟亚. 路面荷载下包裹式加筋土桥台变形的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 2023, 44(s): 410-418.

6)李格烨, 徐超, 沈盼盼, 张兴亚, 罗敏敏, 梁程. 局部静荷载作用下加筋对土拱效应的影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0(01): 50-59.

7)王裘申,徐超张振沈盼盼吴伟成张逍. 交通荷载下加筋土桥台工作性能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 2022, 43(12): 4316-4325.

8)杜春雪, 徐超, 杨阳, 彭善涛, 张鹏程. 无纺土工织物过滤黏土的反滤特性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 2022, 43(S2):275-281.

9) Du CX, Xu C, Yang Y, Wang JF. Filtration performance of nonwoven geotextile filtering fine-grained soil under normal compressive stresses, Applied Sciences, 2022, 12(24): 12638.

10)Li Geye, Xu Chao, Yoo Chungsik, Shen Panpan, Wang Tianhang, Wang Qingming. Effects of reinforcement arrangements on load transfer in spring-based trapdoor tests. Geosynthetics International, 2022, 30(4): 415-431.

11)彭善涛, 徐超, 杜春雪, 张鹏程. 法向应力下土工织物过滤黏土淤堵试验研究.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2, 49(02):71-76.

12)李明艳, 徐超, 杜春雪. 地下结构主动抗浮技术的特点及问题探讨. 工业建筑, 2022, 52(S1): 94-98.

13)Jia Mincai, Zhu Wenkai, Xu Chao. Performance of a 33m high geogrid reinforced soil embankment without concrete panel.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21, 49(1): 122-129.

14)廖鸿, 徐超, 杨阳. 某机场飞行区土工格栅加筋高边坡优化设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21, 48(6): 113-121.

15)徐超, 罗敏敏, 任非凡, 等. 加筋土柔性桥台复合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 2020, 41(S1): 179-186.

16)Shen P, Han J, Xu C.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reinforcement pullout resistance effects on behavior of geosynthetic-reinforced soil (GRS) piers.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21, 49: 564-578.

17)张逍, 徐超, 王裘申, 等. 加筋土桥台承载特性的载荷试验研究. 岩土力学, 2020, 41(12): 4027-4034.

18)Chao Xu, Cheng Liang, Panpan Shen, Fei Chai.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on the reinforcing mechanisms of geosynthetic-reinforced granular soil under a plane strain condition. Soils and Foundations, 2020, 60: 466-477.

19)Chao Xu, Minmin Luo, Panpan Shen, Jie Han, Feifan Re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a whole Geosynthetic Reinforced Soil – Integrated Bridge System (GRS-IBS) in shaking table test.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20, 48(2): 315-330.

20)Shen, P., Xu, C., & Han, J. Centrifuge tests to investigate global performance of geosynthetic-reinforce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s with side slopes.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20, 48(1): 120-127.

21)Shen, P., Xu, C., & Han, J. Geosynthetic-reinforced pile-supported embankment: settlement in different pile conditions. Geosynthetics International, 2019:1-42.

22)罗敏敏, 徐超, 杨子凡.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柔性桥台复合结构及应用. 土木工程学报, 2019, 52(S1): 226-232.

23) 罗敏敏, 徐超, 杨阳, 等. 加筋土柔性桥台复合结构抗震性能试验.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7(11): 17-23.

24)徐超, 梁程. 土工格栅加筋砂土复合体极限承载能力分析. 岩土工程学报, 2019, 41(S1): 221-224

25)Chao Xu, Xingya Zhang, Jie Han, Yang Yang. Two-Dimensional Soil-Arching Behavior under Static and Cyclic Load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 2019, 19(8): 04019091.

26)徐超,张兴亚,韩杰,杨阳. 加载条件对土拱效应影响的Trapdoor模型试验研究. 岩土工程学报, 2019, 41(4): 726-732.

27)Xu, Chao, Liang, Cheng, Shen, Panp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geogrid-reinforced sand, Geotextiles and Geomembranes, 2019, 47: 417–428.


展开更多

学校介绍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同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费及奖助政策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

展开更多
点赞
意向报名 前往导师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