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蔚 博导、副教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
上海市虹口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挂职)
上海城市经济学会理事
中国城市社会学学会会员
《城市规划学刊》专栏编辑、审稿人
上海市杨浦区江浦路街道社区规划师
上海黄浦区南京东路街道社区规划师
上海市黄浦区儿童友好“智库”专家
主要研究领域和专长:
城市更新、城乡社区规划、规划评估、规划沟通/参与、全龄友好/包容性城市
个人学术简介和学术贡献
在国内城市规划领域较早开展跨学科的社区研究和规划实践工作,与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实现交叉合作。所著《社区发展规划》一书,是专业领域最早的一本关于社区规划方面的专业书籍。在规划评估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著有《城市重点地区空间发展的规划实施评估》一书。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
协助上海市规划与资源管理局起草“社区规划师制度”草案,并参与社区规划师制度的推进,担任社区规划师,参与社区更新研究和实践,注重城市全龄友好可持续更新发展。
主持或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及人才计划项目情况(按时间倒序排序):
1. 国家社科基金,19BSH180,老旧住区适老化空间设施改造的内外耦合及协同治理研究,2019-2021,资助金额20万元,在研,课题主持人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455,创新社会治理格局下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机制、模式与规划技术研究——以上海为例,2019/01-2022/12,资助金额66万元,在研,课题参与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458,我国大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机会区域识别及其空间优化——机遇出租车-自行车竞争关系的实证研究,2019/01-2022/12,资助金额61万元,在研,课题参与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434,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的城乡社区更新方法与技术应用研究,2018/01-2021/12,资助金额61万元,在研,课题参与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416,传统村落保护外部干预与内生秩序的耦合机制及规划调控,2017.01-2020.12,资助金额62万元,在研,课题参与人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429,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理论,2017.01-2020.12,资助金额69万元,在研,课题参与人
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4AZD026,功能疏解视野下的特大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2015.1- 2016.12,资助金额80万元,已结题,子课题参与人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51208362,城镇化转型时期人口高输出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2013.1-2015.12,资助金额30万元,已结题,课题参与人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1178317,城市产业遗存的再利用及其生态效应,2012.01-2015.12,资助金额57万元,已结题,课题参与人
代表性研究成果
一、期刊论文
[1]. 史立娟、赵蔚(通讯作者),人居遗产社区的可持续更新:基于口述史方法的探讨,北京规划建设,2024.2:pp17-21
[2]. 王理、赵蔚(通讯),纽约市“发展权转移”制度及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启示,城市更新(ISSN1672-156X),2024.1:pp38-45
[3]. 闫承钊、赵蔚(通讯作者),基于使用者感知偏好的街道步行空间包容性评价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23.6
[4]. 赵蔚、姚佳欣、程妍雪、崔翰文、唐子暄,疫情常态化下社区资源联动活化对策研究,《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978-7-112-27695-0中国建工出版社,2022.6
[5]. 赵蔚,场景建构与社区空间网络——如何塑造城市的文化肌理,2022年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学术论坛:超大城市空间与社会治理,2022.11
[6]. 赵蔚、王溪,社区生活原真性与城市微更新——慎成里更新治理跟踪,2022年中国城市社会学论坛宣讲,2022.7
[7]. Resilient Community Plann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Emergency Governance——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of COVID19 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Ying Wang, Wei Zhao and Eva de la Torre van Ammers, IACP2022
[8]. 赵蔚、杨辰(通讯作者),城市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实施困境与规划对策——内生动力与外力介入的协同治理探讨,住宅科技(31-1407/TU)2020(12):28-35
[9]. 杨辰、辛蕾、兰蓓、肖刚、赵蔚(通讯作者),超大城市治理的“社区”路径——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规划(2018-2035)的编制与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20.02
[10]. 赵蔚,关于里弄微更新实施的回访研究——以上海市贵州西社区为例,城市建筑ISSN:1673-0232,2018(12):23-26
[11]. 赵蔚,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展望,城市中国ISSN1009-7163,2016,(12):86-92
[12]. 赵蔚,社区规划的制度基础及社区规划师角色探讨,规划师,2013,(9):17-21
[13]. 赵蔚、汪军,我国城市重点发展地区规划建设评估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3,(3):77-85
[14]. 赵蔚,回顾与展望: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住区建设与社区演进,时代建筑,2009,(2):16-19
[15]. 赵蔚,国企单位制社区转型过程中的规划研究, 2007国外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年会,2007.11
[16]. 赵蔚,城市规划在社区发展过程中的作为, 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2006.9
[17]. 赵蔚、赵民,关注城市规划的社会性——《社会性城市规划》评介,城市规划,2002(11): 93-95
[18]. 赵蔚、赵民,从居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城市规划汇刊,2002(6): 68-71
[19]. 赵蔚,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层规划控制,现代城市研究,2001(5): 8-10-227
二、专著
[1]. 赵蔚 著,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同济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08-8852-1,2020年4月
[2]. 赵蔚、赵民、汪军、郑翰献著, 城市重点地区空间发展的规划实施评估,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
[3]. 赵蔚、张捷 主编,和谐住区建设与社区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4]. 赵民、赵蔚 编著,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12月
[5]. 参编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城市化三十年》编写
[6]. 参编联合国人居署《世界城市日-上海倡议2021》编写
l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产品目录研究课题,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课题负责人,2024.3-2024.6
l 上海超大城市科技创新空间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基于政策导向的创新空间传递特征,(202303)同济大学智库与学术影响项目资助计划 - (20230302)重大培育项目,课题负责人,2023.10-2024.03
l 2023年徐汇区衡复风貌区人居遗产社区可持续儿童专题:一米高度游衡复,课题负责人,2023.5-2003.8
l 2023年黄浦区“零距离 ▪ 童乐园”项目:儿童参与式场地营建,课题负责人,2023.3-2024.6
l 2022年黄浦区“零距离 ▪ 童乐园”项目:户外儿童活动场地规划设计导则,课题负责人,2022.3-2023.6
l 城市社区适老化可持续健康环境提升研究,课题负责人,2018.9-2018.12
l 南京东路街道居家适老化改造导则(室外综合篇),课题负责人,2021.9-2022.12
l 南京东路街道居家适老化改造导则(室内篇),课题负责人,2020.3-2020.12
l 徐汇区天平街道慎成里微更新项目,项目负责人,2021.5-2021.6
l 国家社科基金,19BSH180,老旧住区适老化空间设施改造的内外耦合及协同治理研究,2019.7-2022.12,在研,课题负责人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455,创新社会治理格局下城市老旧社区更新的机制、模式与规划技术研究——以上海为例,2019/01-2022/12,在研,课题参与人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878458,我国大城市慢行交通发展机会区域识别及其空间优化——基于出租车-自行车竞争关系的实证研究,2019/01-2022/12,在研,课题参与人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434,基于社会网络分析(SNA)的城乡社区更新方法与技术应用研究,2018/01-2021/12,在研,课题参与人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678416,传统村落保护外部干预与内生秩序的耦合机制及规划调控,2017.01-2020.12,在研,课题参与人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778429,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理论,2017.01-2020.12,在研,课题参与人
l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4AZD026,功能疏解视野下的特大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2015.1- 2016.12,已结题,子课题参与人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51208362,城镇化转型时期人口高输出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2013.1-2015.12,已结题,课题参与人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编号:51178317,城市产业遗存的再利用及其生态效应,2012.01-2015.12,已结题,课题参与人
l 上海社区规划师专项工作,课题负责人,2016.6-2016.12
l 澳门总体规划专题研究:社区空间。子课题负责人,2014.1-2014.9
l 杭州市钱江新城规划实施评估。课题负责人,2010.7-2011.7
l 科技部“十一五”课题,住区选址与集约化布局关键技术。课题主要参与人,2008.1-2010.12.
l 科技部“十一五”课题,农村社区规划标准研究。课题主要参与人,2008.1-2010.12.
l 可持续计划:住区更新与社区营造。课题负责人,2007.8- 2008.8
l 常州市快速路沿线地区城市设计研究。课题负责人,2009.9-2010.6.
l 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社区发展规划。课题主要参与人,2005.4-2006.6
l 青浦新城住宅区规划实施后评估研究。课题主要参与人,2006.12-2007.3
l 嘉定社区公共设施配置研究。课题主要参与人,2005.4-2006.1
出版专著:
l 社区治理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以上海社区微更新为例,《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吴晓、高舒琦等著,9787576600230,东南大学出版社,2022.3
l 德国海德堡:火车新城班施塔特,参编联合国人居署《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2021年度报告》,9787100206228完成部分内容的撰写,商务印书馆,2021
l 赵蔚 著,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M].同济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08-8852-1,2020.
l 赵蔚、赵民 等著, 城市重点地区空间发展的规划实施评估[M].东南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41-4399-2,2013.
l 参编联合国人居署《中国城市化三十年》,完成部分内容的撰写,2009
l 赵民、赵蔚 编著,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7-112-06032-X,2013.
l 赵蔚、张捷 主编,和谐住区建设与社区规划[M].同济大学出版社,ISBN 9787560839196,2008.
发表论文:
l 史立娟、赵蔚(通讯作者),人居遗产社区的可持续更新:基于口述史方法的探讨,北京规划建设,2024.2:pp17-21
l 王理、赵蔚(通讯),纽约市“发展权转移”制度及对我国城市更新的启示,城市更新(ISSN1672-156X),2024.1:pp38-45
l 闫承钊、赵蔚(通讯作者),基于使用者感知偏好的街道步行空间包容性评价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23.6
l 赵蔚、姚佳欣、程妍雪、崔翰文、唐子暄,疫情常态化下社区资源联动活化对策研究,《人民城市,规划赋能——202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978-7-112-27695-0中国建工出版社,2022.6
l 赵蔚,场景建构与社区空间网络——如何塑造城市的文化肌理,2022年同济大学“城市与社会”学术论坛:超大城市空间与社会治理,2022.11
l 赵蔚、王溪,社区生活原真性与城市微更新——慎成里更新治理跟踪,2022年中国城市社会学论坛宣讲,2022.7
l Resilient Community Plann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Emergency Governance——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of COVID19 commun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Ying Wang, Wei Zhao and Eva de la Torre van Ammers, IACP2022
l 赵蔚、周天扬、曾迪、胡婧怡、葛紫淳,社区治理视角下的城市更新——以上海社区微更新为例,城市更新与高质量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更新学术委员会 组织编写),ISBN9787576600230,东南大学出版社,2022.03
l 李晴,李梓铭,黄思梦,赵蔚(通讯作者).“精细化”导向的城市设计分析框架探索——以上海市KJ社区城市更新为例[J].城市环境设计,2021(04):451-457.DOI:10.19974/j.cnki.CN21-1508/TU.2021.08.0145.
l 赵蔚、李晴,空间·功能·社会:上海新城发展1.0~5.0,上海城市发展,2021.12
l 赵蔚、杨辰,城市老旧住区适老化改造的需求、实施困境与规划对策——内生动力与外力介入的协同治理探讨,住宅科技(31-1407/TU)2020(12):28-35
l 杨辰、辛蕾、兰蓓、肖刚、赵蔚(通讯作者),超大城市治理的“社区”路径——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规划(2018-2035)的编制与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20.02
l 赵蔚,关于里弄微更新实施的回访研究——以上海市贵州西社区为例,城市建筑ISSN:1673-0232,2018(12):pp23-26
l 赵蔚,上海社区规划师制度展望,城市中国ISSN1009-7163,2016,(12):86-92
l Jun Wang, Mingquan Wang, Wei Zhao, AN ANALYSIS ON CHINESE URBAN EXPANSION SINCE 1990, A Public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ISBN: 978-0-88986-972-1,2014.7.pp152-157
l Jun Wang, Mingquan Wang, Wei Zhao, A Case Study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ianchi Lake Wetland,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a Low-Carbon City: Low-Carbon City and New Type Urbanization, ISSN:18635520,2014.11.pp77-85
l 赵蔚,社区规划的制度基础及社区规划师角色探讨,ISSN1006-0022,规划师,2013.(9)
l 赵蔚、汪军,我国城市重点发展地区规划建设评估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13(3)
l 赵蔚,回顾与展望:1949年以来我国城市住区建设与社区演进,时代建筑ISSN1005-684X,2009(2)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