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洛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目前担任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副主席、中国科协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委员(ISC-CHINA)、中国照明学会特邀副理事长、极地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高级专家委员会成员、《照明工程学报》主编、《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JAABE)英文版编委、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常务理事、上海照明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长期从事光、视觉、颜色、照明设计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工作。曾承担国防科技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高技术课题、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上海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上海世博重大专项等重要科研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宜居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曾参加中国第29次南极科考队,赴长城站完成了极地环境中的半导体照明非视觉生物效应研究。近年来牵头医工交叉协作,集聚跨领域人才,着重开展了人居健康光环境的循证研究和设计示范性应用。
研究成果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照照明奖科技创新奖特等奖、上海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多个奖项。出版了“上海市重点出版物”学术专著《光与健康》。
作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承担了2010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规划与设计、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中心镇区夜景照明规划、世博文化中心、合肥大剧院等城市照明规划与设计、室内照明设计工程项目。此外,团队在中国南极科考站、南极健康人因疗愈舱、上海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导管手术室及CICU重症监护室、上海长征医院急诊部骨科及脑外科手术室、西藏林芝工布江达医院照明设计完成了多项健康照明的循证设计实践。
1.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宜居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23YFC3805300,2023年12月至2026年11月
2. 上海市科委项目,面向人居健康的城市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装备研究与示范,2022年9月至2025年8月
3. 上海市科委项目,南极科考智能人因健康支持系统研究,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
4. 上海市科委项目,基于极昼极夜环境下南极无人观测站室内监测及维护需求的智能照明技术,2020年9月至2023年8月
5. 上海市科委项目,旨在主动健康干预的建筑室内光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9年10月至2022年9月
6. 部委创新项目,基于LED光谱节律效应的空间光照技术研究,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
7. 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健康照明产品循证设计与示范应用,2017年7月2020年12月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心血管内科CICU空间光照情感效应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室内健康照明需求的照度与光谱对人体昼夜节律影响研究,2012年1 月至2015 年12 月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行道路中白光LED 光谱能量分布(SPD)对视觉辨认的影响研究,2010年1月至2012 年12 月
11. 上海市科委,上海世博园半导体照明示范性应用研究,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
12. 上海市科委,世博园区景观光环境规划的新技术研究,2005年10月至2006年7月
13. 国家科技部“十一五”863 计划“半导体照明工程”重大项目,2010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半导体照明技术的集成应用研究,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
14.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863 计划“高效半导体照明关键材料技术研发”重大项目,LED非视觉照明技术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
15. 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奥运场馆LED照明-LED在国家游泳中心建筑物景观照明工程的应用研究,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
1. 2023年,第十八届中照照明奖科技创新奖特等奖,项目名称:南极健康人因照明系统,排名1
2. 2023年,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项目名称:人居环境健康光照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排名1
3. 2022年,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全球半导体照明创新 100 佳”(南极健康人因疗愈舱)
4. 2022年,全球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杰出贡献奖
5. 2022年,第三届ActiveHouse Active Excellent Award一等奖(西藏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藏医院整体搬迁项目)
6. 2021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行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
7. 2021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室内健康照明,中国照明奖工程设计奖一等奖
8. 2021年,首届上海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省部级)
9. 2021年,同济大学育才教育奖励金优秀教师,一等奖(校级)
10. 2021年,首届同济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校级)
11. 2021年,创新型生态友好校园照明,2021全球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100佳
12. 2021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室内健康照明项目,中国照明奖工程设计奖一等奖
13. 2021年,平顶山照明规划,河南省2021年度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城市规划类,一等奖
14. 2020年,建筑空间光热环境营造关键技术与应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2
15. 2020年,第37届IALD国际照明设计师协会优秀奖
16. 2020年,北美照明学会IES奖优秀奖
17. 2020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健康照明项目,2020年全球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100佳
18. 2020年,中国照明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先进工作者
19. 2020年,同济大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同济大学
20. 2019年,改善情绪与节律的健康照明系统,上海市建筑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
21. 2018年,旨在情绪与节律改善的健康型光照系统关健技术及其应用,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
22. 2018年,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CICU康复性光照环境研究与示范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
23. 2018年,同济大学冯纪忠教育基金年度教学奖 特色专项(校级)
24. 2017年,第十二届中照照明奖科技创新奖一等奖
25. 2017年,同济大学韩国龙土木奖励金(校级)
26. 2017年,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突出成就奖
27. 2017年,中国照明学会“中照照明科技创新奖”一等奖,排名1
28. 2017年,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情绪与节律健康照明示范项目,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ISA)全球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100佳
29. 2017年,论文“基于老年人视觉特征的人居空间健康光环境研究动态综述”获得照明工程学报2013-2016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30. 2017年,论文“LED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SPD)对步行空间障碍物探测的影响研究”获得照明工程学报2013-2016年优秀论文二等奖
31. 2017年,中国照明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先进工作者
32. 2016年,浦东新区夜景照明建设管理专项规划,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33. 2016年,浦东新区夜景照明建设管理专项规,2015年度上海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二等奖
34. 2016年,亚洲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
35. 2015年,适宜绿色建筑导向的建筑技术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36. 2015年,“产学研”协力共进下的建筑光环境课程十五年教学探索与创新实践,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7. 2015年,以工程意识、人文思想和社会责任三合一为导向的建筑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38. 2015年,校级“师德师风优秀教师”
39. 2012年,中国照明学会“教育与学术贡献奖”一等奖
40. 2011年,世博“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41. 2010年,郝洛西、林怡,建筑光环境实验性教学,同济大学2010年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42. 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中国科协
43. 2010年,荣获“上海世博工作优秀个人”称号,上海市
44. 2010年,同济卓越女性世博特别贡献奖,同济大学
45. 2009年,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
46. 2009年,中国照明电器行业优秀科技工作者奖
47. 2009年,《2010中国上海世博园区夜景照明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优秀规划设计科研奖
48. 2006年,中国环境设计学年奖优秀指导教师
专著:
1. 郝洛西、曹亦潇,《光与健康:研究 设计 应用》,同济大学出版社,2021
2. 郝洛西,《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建筑物理光环境教学成果专辑》,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3. 郝洛西主编,《世博之光——上海世博会园区夜景照明走读笔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 郝洛西,南极记忆,同济大学出版社,2013
5. 郝洛西、林怡、胡国剑、李勋栋,《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园区夜景照明规划与设计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7. 郝洛西,光+设计:照明教育的实践与发现,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 郝洛西,城市照明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9. 龙惟定、武涌,《建筑节能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20(郝洛西 参编)
10. 《中国医院建设指南》编撰委员会,中国医院建设指南, 研究出版社,2019(郝洛西 参编)
论文:
1. Tongyue Wang, Rongdi Shao,Yanni Wang, Juanjie Li, Luoxi Hao. Impacts of Static Lighting in ConfinedSpaces on the Circadian Parameters, Alertness, Performance and Well-Being[J].Buildings, 2024, 14(4): 1115.
2. Tongyue Wang, Rongdi Shao,Luoxi Hao. Effects of different nocturnal lighting stimuli on melatonin, sleepand cognitive performance of workers in confined spaces [J]. Buildings, 2023,13: 2112.
3. Junliang Li, Tongyue Wang,Luoxi Hao. Analysis of bedroom light illumination and sleep quality of elderlypeople at bedtime [J]. Light & Engineering, 2023, 31(6):109-112.
4. Shujian Dai, Tongyue Wang, Rongdi Shao, Luoxi Hao. Research onlighting environment design strategies in obstetric spaces based on the wholeprocess of natural childbirth: a case study of labour, delivery, and recovery roomsin Xiamen lotus hospital [J]. Light & Engineering, 2023, 31(6):127-130.
5. Wang T, Li J, Wang Y, Dai S,Shao R, Hao L. Active interventions of dynamic lighting on human circadianrhythm and sleep quality in confined spaces[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22:109766.
6. 罗路雅,曹亦潇,邵戎镝,郝洛西.基于作业面光反射比与眼部照度的办公人员视觉绩效实验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22,33(05):174-182.
7. 罗路雅,邵戎镝,郝洛西.上海地区办公空间视觉显示终端作业照明现状调研与分析[J].照明工程学报,2022,33(04):99-106.
8. 冯凯,代书剑,郝洛西.基于VIIRS影像的光污染演变特征初探——以我国4座城市为研究对象[J].照明工程学报,2022,33(04):172-185.
9. 汪统岳,邵戎镝,郝洛西.密闭空间光照强度和时间对人员褪黑素和睡眠节律的短期影响初步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22,33(03):25-34.
10. 冯凯,郝洛西,代书剑.主成分分析方法下的直视照明舒适度研究——以3000 K静态照明眼部舒适为评估对象[J].照明工程学报,2022,33(01):104-112.
11. 侯丹丹,罗明,郝洛西,林燕丹.人体健康评价方法在光环境研究中的适用度分析[J].照明工程学报,2021,32(03):76-93.
12. 冯凯,郝洛西.媒体立面照明中亮度控制指标的评估与优化建议[J].照明工程学报,2021,32(01):87-97.
13. 郝洛西.全球重构下的光与照明:热点与趋势、变革与对策[J].照明工程学报,2020,31(06):4-5.
14. 葛凯,郝洛西.发光媒体界面对产妇负面情绪的干预效应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20,31(06):1-8.
15. 郝洛西,曹亦潇.面向人居健康的光环境循证研究与设计实践[J].时代建筑,2020(05):22-27.
16. Chen Y, Cui Z, Hao L. Virtual reality in lighting research:Comparing physical and virtual lighting environments[J]. Lighting Research& Technology, 2019, 51(6): 820-837.
17. Dai Q, Huang Y, Hao L, et al. Calcul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meanroom surface exitance: the accuracy evaluation[J]. Lighting Research &Technology, 2019, 51(6): 956-968.
18. 郝洛西,曹亦潇,汪统岳,邵戎镝.面向人居健康的城市夜景照明:进展与挑战[J].照明工程学报,2019,30(06):1-6+31.
19. 瞿佳,侯方,周佳玮,郝洛西,牟同升,林燕丹,赵建平,杨樾,杨春宇,朱晓东.近视防控教室LED照明专家共识[J].照明工程学报,2019,30(06):36-40+46.
20. 徐俊丽,郝洛西.医院建筑健康光照环境研究——以病房为例[J].华中建筑,2019,37(12):63-67.
21. 徐俊丽,郝洛西.病房健康光环境的循证研究与实践[J].新建筑,2019(06):111-115.
22. 陈尧东,崔哲,郝洛西.基于VR技术的适老色彩环境循证设计方法探索——以适老建筑室内色彩设计为例[J].照明工程学报,2019,30(02):123-129.
23. 郝洛西,曹亦潇,汪统岳.旨在节律和情绪改善的健康照明研究与应用[J].灯与照明,2019,43(01):6-10.
24. Dai Q, Huang Y, Hao L, et al. Spatial and spectral illuminationdesign for energy-efficient circadian lighting[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2018, 146: 216-225.
25. Dai Q, Cai W, Hao L, et al. Spectral optimisation and a novellighting-design space based on circadian stimulus[J]. Lighting Research &Technology, 2018, 50(8): 1198-1211.
26. Cai W, Yue J, Dai Q, et al. The impact of room surface reflectanceon corneal illuminance and rule-of-thumb equations for circadian lightingdesign[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8, 141: 288-297.
27. Cui Z, Hao L, Xu J. Lighting of a cardiac intensive care unit:Emotional and visual effects on patients and nurses[J]. Lighting Research &Technology, 2018, 50(5): 701-715.
28. 郝洛西.聚焦人居健康 共创行业未来[J].照明工程学报,2018,29(06):8-9.
29. 陈尧东,崔哲,郝洛西.养老空间光照环境对老年人抑郁症的疗愈作用研究进展[J].照明工程学报,2018,29(06):21-27+39.
30. Dai Q, Cai W, Shi W, et al. A proposed lighting-design space:circadian effect versus visual illuminance[J].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2017,122: 287-293.
31. Cui Z, Hao L, Xu J. A study on the emotional and visual influenceof the CICU luminous environment on patients and nurses[J]. Journal of Asian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2017, 16(3): 625-632.
32. 郝洛西.“产学研”协力共进下的建筑光环境教学探索与创新实践[J].中国建筑教育,2017(Z1):134-142.
33. 郝洛西,曹亦潇,崔哲,曾堃,邵戎镝.光与健康的研究动态与应用展望[J].照明工程学报,2017,28(06):1-15+23.
34. 曾堃,郝洛西.EEG作为光与情绪实验方法的探讨——以心内科CICU模拟病房白光环境实验为例[J].照明工程学报,2017,28(06):42-47.
35. 郝洛西.健康照明研究聚焦[J].照明工程学报,2017,28(06):3.
36. Dai Q, Shan Q, Lam H, et al. Circadian-effect engineering ofsolid-state lighting spectra for beneficial and tunable lighting[J]. Opticsexpress, 2016, 24(18): 20049-20059.
37. Dai Q, Hao L, Lin Y, et al. Spectral optimization simulation ofwhite light based on the photopic eye-sensitivity curve[J]. Journal of AppliedPhysics, 2016, 119(5): 053103.
38. 曾堃,郝洛西.适于健康照明研究的光与情绪实验方法探讨[J].照明工程学报,2016,27(05):1-8.
39. 崔哲,陈尧东,郝洛西.基于老年人视觉特征的人居空间健康光环境研究动态综述[J].照明工程学报,2016,27(05):21-26+86.
40. 郝洛西.郝洛西自述[J].世界建筑,2016(05):79+127.
41. 徐俊丽,郝洛西,崔哲.基于视觉舒适的心内科CICU空间光照实验研究——4000K色温条件下照度、照明方式对医患满意度的影响作用[J].照明工程学报,2015,26(06):1-6+39.
42. 陈尧东,郝洛西,崔哲.不同色调起居室光照环境人因工学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5,26(04):40-44.
43. 徐俊丽,郝洛西,崔哲.基于健康光环境的LED媒体界面在医疗空间的创新应用——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心内科导管手术室为例[J].照明工程学报,2015,26(04):67-71+80.
44. 郝洛西,崔哲,周娜,姚懿芸,陈尧东.光与健康:面向未来的开拓与创新[J].装饰,2015(03):32-37.DOI:10.16272/j.cnki.cn11-1392/j.2015.03.006.
同济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也是首批被批准成立研究生院、并被列为国家“ 211 工程”和“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985 工程)与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之一。同济大学创建于 1907 年,现已成为拥有理、工、医、文、法、经(济)、管(理)、哲、教(育)9 大门类的研究型、综合性、多功能的现代大学。
同济大学现设有各类专业学院 22 个,还建有继续教育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等,设有经中德政府批准合作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中德学院、中德工程学院,与法国巴黎高科大学集团合作举办的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等。目前学校共有 81 个本科专业、 140 个硕士点、 7 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博士授权点 58 个、 13 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拥有国家级重点学校 10 个。各类学生 5 万多人,教学科研人员 4200 多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 6 人、工程院院士 7 人,具有各类高级职称者 1900 多人,拥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22 个。作为国家重要的科研中心之一,学校设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 16 个。学校还设有附属医院和 2 所附属学校。
近年来同济大学正在探索并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本科教育为立校之本,以研究生教育为强校之路。确立“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全面素质教育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往”四大办学功能协调发展,努力强化服务社会的功能,实现大学功能中心化。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地区经济重点需求为指针,促进传统学科高新化、新兴学科强势化、学科交叉集约化。与产业链紧密结合,形成优势学科和相对弱势学科互融共进的学科链和学科群,构建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体系,其中桥梁工程、海洋地质、城市规划、结构工程、道路交通、车辆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在全国居领先地位。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过程中,争取更多的“单项冠军”,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学校正努力建设文理交融、医工结合、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同济大学已建成的校园占地面积 3700 多亩,分五个校区,四平路校区位于上海市四平路,沪西校区位于上海市真南路,沪北校区位于上海市共和新路,沪东校区位于上海市武东路。正在建设中的嘉定校区位于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内。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同济大学一贯重视研究生教育,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即在部分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 1978 年学校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 年起招收博士研究生,同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首批有权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 1986 年经国务院批准试办研究生院, 1996 年经评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济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12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68 个(含自主设置 10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硕士学位授权点 147 个(含自主设置 7 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分属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等 9 个学科门类。其中土木工程、建筑学、交通运输工程、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处在全国优势和领先地位,机电、管理、理学等学科近年有了长足进展。我校还设有 13 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近些年来,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还十分注重培养不同类型、多个层次、多种规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校既设科学学位,又设工商管理、行政管理、建筑学、临床医学、工程硕士(含 21 个工程领域)、口腔医学等多种专业学位;既培养学术型、研究型研究生,又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既有在校全日制攻读学位模式,又有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学位或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模式。此外,还面向社会举办多种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等,充分发挥了我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由此形成了多渠道、多规格、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校长领导下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研究生教学和行政管理机构,下设招生办公室、管理处、培养处、学位办公室、学科建设办公室和行政办公室。同时,学校党委还专门设立了研究生工作部。学校设有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各学院有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并设立了各学科、专业委员会,配有学位管理工作秘书、教务员、班主任、研究生教学秘书等教辅人员。研究生院曾多次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二十多年来,同济大学始终把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严格质量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连续多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有 7 篇入选。同济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至今已授予博士学位 1311 人,硕士学位近 9504 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骨干力量。至 2004 年 9 月,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约达 11000 多人,专业学位硕士生约 2700 人。根据本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 2006 年计划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 4000 名。同济大学正在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高层次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收费和奖励
1)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从 2014 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其中: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微博](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另行公布,其它硕士研究生学费不超过 8000 元/学年。
2) 对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研究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有完善的奖励体系(工程管理硕士(125600)、MBA(125100)、MPA(1252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软件工程硕士(085212)、金融硕士(025100)、会计硕士(125300)、翻译硕士(055101、055109)、护理硕士(105400)、教育硕士(045100)、汉语国际教育硕士(045300)、人文学院(210)的艺术硕士(135108)的奖励由培养单位另行制订)。对亍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学术型硕士生和非定向就业专业学位硕士生在入学时全部都可以获得 8000 元/学年的全额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用以抵充学费。对纳入奖励体系的硕士研究生还可获得不少亍 600 元/月的励学金,每年发放10 个月。另外,纳入奖励体系的非定向就业研究生都可以申请励教和励管的岗位,获得额外的资励。所有非定向就业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纳入上海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可申请办理国家励学贷款,可参加有关专项奖学金评定。
3)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班、金融硕士在职班、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会计硕士、护理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人文学院的艺术硕士采取在职学习方式,考生录取后,人事关系不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在读期间不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医疗保障,学校不安排住宿,毕业时不纳入就业计划。